第三十二章 人选
“夫子过于抬爱,正好年关过后,秋年就要入朝为官,到时候在儒道上有不解的地方,还要来翰林院多多请教夫子。”
杨秋年行礼后说道。
“极好极好,老夫叫靳方远,替皇帝掌管翰林院,等小友入朝后,随时都可以来翰林院找老夫,老夫对诗词文章还是略有见解,包括官场上的一些问题,武将之后,肯定会被排挤。”
靳方远认真说道。
这句话说的可不仅仅只有儒道上的问题,还愿意在官场中庇护杨秋年。
这位翰林掌院虽是三品官员,可在朝中是威望很深,早些年皇帝甚至让其出任宰相。
但他还是留在这里,为大宣培养人才。
六部尚书见了这位掌院,都得恭恭敬敬,不敢托大。
“夫子,我此次来翰林院,是有一事要办。”
“哦,世子但说无妨,若有老夫能帮到的地方,一定竭尽全力。”
靳院长好奇问道。
“夫子一定听说过神山论道吧,这次陛下让我来领队,挑选合适的人选前去论道。”
“听闻翰林院才子众多,所以今日就来此寻找。”
杨秋年直截了当的说道。
可靳方远的身形似乎有些颤抖,神色略带激动。
“怎么了夫子,哪处不妥吗?”
“没有,只是小友确定要在翰林院中挑选吗?”
“确定,陛下亲口所说,让我自行挑选即可。”
靳院长看出了杨秋年的困惑,解释道。
“历年的神山论道,都是文官集团的后代占据名额。”
“这些文官集团在此事上空前团结,牢牢把持着名额,将这些机会给予自已后辈。”
“而我翰林院的学子出身寒微,纵有多少才华,都根本没有办法与这些后代争夺,即便老夫亲自出面,也无济于事。”
说到此处,靳方远更为激动,他非常痛恨这种局面,却又无力改变。
“不仅仅神山论道,出身不好的才子,官员,都很难有地方可以施展出自身才华,官场中更难生存。”
“所以世子若是可以带着我翰林才子去神山论道,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啊。”
“老夫有些激动,让小友见笑了。”
“不如小友现在出题,让他们作诗,来检测一下才学。”
杨秋年听后,思索片刻。
“既然如此,就以人生为题目,限时半个时辰。”
因为论道不限题目,所以杨秋年就出了一个十分笼统的题目,交给众人随意发挥。
趁此时间,向靳大儒请教一些自已儒道上的困惑。
……
很快,时间结束。
“感谢夫子为学生解惑。”
杨秋年对着靳方远行礼,短短半个时辰,就顶的上他小半月学习,真可谓是达者一句话,胜读千万言。
“看来大宣还是有真才实学的人,那些小辈真是玷污了文坛。”
杨秋年翻阅着收上来的诗词,其中不乏有非常出色的作品,即便是放在前世,都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已的名字。
在这之前,杨秋年还以为京城里的年轻一辈都是烂泥扶不上墙之辈。
“夫子,既然儒道有十个名额,那我就从翰林院中挑选十个,再去大宣文斋中挑选十个,如何。”
“善。”
神山论道对于各势力派遣天骄人数上,是没有限制的。
不过你带很多人来,没什么能力,上了擂台被其余势力痛扁一顿,还会被人嘲笑,所以大家派过来的天骄基本都保持名额的两倍。
一番挑选下,选定了十位人选。
不过场中还有一人仍在奋笔疾书,额头冒汗,神色紧张。
察觉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他,停笔,把几张宣纸交到杨秋年手下。
“司马印赶紧回来,时间早结束了,别打扰世子。”
考校文章诗词时,儒生是非常注重时间问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只要超时,哪怕一秒钟,都是直接作废。
一时间,院内不断有声音响起。
司马印呼吸都略微有些急促,脸色被涨的通红,少年的局促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杨秋年看着眼前的少年,着急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一刻,他仿佛看到前世犯错的自已在老师面前的场景。
“无妨,神山论道本就不做限制,若是因为时间限制,错过一位才子,我杨秋年肯定追悔莫及。”
这句话就如同雨后甘霖,拯救了司马印。
拿起宣纸一看,写的并不是诗词,而是一篇文章。
《凡人赋》
鄙人出身农耕之家,落地时天无异象,成年后国无功绩,幸有几尺农舍以避风雨,既非书香门第,也无家产可继,以零工农活苟活人间。
一生清风,二位千金,三观尚正,四肢也全,五分聪慧,六流身材,七下广东,八出家门,九次创业,十回失败,文能识字,武可护犊,出得厅堂,下得厨房。
杨秋年越看越心惊,这篇凡人赋是前世极为出名的一篇作品。
难道此人也是穿越而来?
于是试探性的问道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什么机?”
司马印有些疑惑,不知杨秋年说的什么。
“宫廷玉液酒?”
“大锤八十,小锤多少?”
连问两个问题后,司马印还是一脸懵逼,甚至还以为杨秋年发了癔症。
“世子?您说的都是什么东西,我从未听过啊。”
“无事无事,随意感概,不用在意。”
看到司马印的反应,杨秋年暗暗长舒一口气,差点以为此人也是穿越者。
“文章写的很好,既然如此,就算上你,翰林院一共十一人,准备好东西,我们两日后出发。”
“诸位若在钱财上有问题,随时去杨府找管家,报上我的名号即可。”
“感谢世子殿下。”
众人对杨秋年行礼。
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当今这世道。
百姓连每日饱食都不是容易之事,朝廷晋升大部分被世家官员垄断,底层官员学子甚至连衣服都打着补丁,平民难有出头之日啊。
不过这也实属正常,哪怕再强盛的王朝,都会面临这类问题。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正是如此。
临走时,靳院长突然叫住了自已。
“秋年,你若是要去大宣文斋一定要小心。”
见杨秋年有些疑惑,随机解释道。
“在过去的神山论道,都是文斋中的几位大儒领队,他们和文官集团牵扯不清。”
“老夫甚至怀疑,他们把这些名额倒卖,换取利益。”
“你这次抢占了他们的名额,切记小心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