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二章 骂大儒,国公至
城南,大宣文斋。
一处书房内。
几位大儒坐在一起,面色不善。
“不知陛下怎么想的,让杨秋年带队选人去神山。”
“妄言,今日说的是杨秋年事情,不可和陛下有联系。”
有人出声制止道。
“我这实在是气不过啊,每次不都是咱们几个带队吗?”
“哼,你这不是气不过,是这次无礼可收啊。”
一位大儒道出了真谛。
“你!”
“不必多言,此事老夫不参与,更不会帮尔等助纣为虐。”
一拂袖子,转身离去。
“好了好了,不必置气,咱们继续商讨便是。”
“区区儒道三品,何足挂齿,况且只是打压几下,我就不信镇国公会扯下脸面,亲自下场。”
房间内的商讨声逐渐响起。
不一会,杨秋年就来到了大宣文斋。
这文斋在大宣中的实力还是很强劲的,朝中许多高官皆出自此处,还有许多诗人才子。
所以杨秋年对此地抱有极大信心。
“哪来的粗鄙武夫,不知此地是文斋吗?”
一位儒者走了出来。
杨秋年怔住,怎么一过来就被人骂了,这人不知道自已什么身份吗。
“我是杨府世子杨秋年,敢问阁下是?”
儒生听后还是鼻孔朝天,一脸不屑。
“我管你杨府王府,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大宣文斋是一介武夫可以随意进入的吗。”
杨秋年算是明白了,这人就是存心过来找茬的。
“你他么的,小爷给你脸了。”
猛踏一下地面,借着这股反弹力道,杨秋年快速来到此人身前,抬脚就是一踢。
“砰”
一道身影如炮弹般飞了出去,狠狠的砸在了大宣文斋的院门。
“咳咳咳。”
此人进气少出气多,大口大口吐着鲜血。
“啪”
大宣文斋大门上挂的牌匾掉落下来,正巧砸在此人身上。
“靠,用力过猛,儒生就是脆啊。”
杨秋年走过去,扒开碎石堆,还好,有一口气。
“我~我叫…贺冠超,救…救救…”
话没说完,晕了过去,杨秋年探了探脉搏,还有跳动。
顿时松了一口气,他可不想当街行凶杀儒,影响有点恶劣。
“竖子而敢”
一位大儒怒气冲冲飞出。
威压瞬间充斥全场,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周围。
杨秋年首当其冲的感受这股压力,他的心脏疯狂颤抖,牙关打着冷颤。
这是六品大儒的一项标志性能力—领域!
境界低的人会被领域直接磨成碎片,与人对战时也会打开,弥补了儒道肉身上的不足。
杨秋年艰难站起身来。
“我乃大宣镇国公之孙杨秋年,你个老匹夫,有脸对小辈动手。”
听到此话,这大儒老脸一黑,他本意就没计划动手,只是想让杨秋年吃点苦头。
“光天化日,竟敢当街行凶,还伤害的是儒者,你该当何罪。”
说话间,加强了领域的压力。
杨秋年此刻连站直都很困难,心跳很快,这种压力不仅仅只有肉体上,还不断冲击灵魂。
“镇魂针!”
杨秋年靠着最后几丝精神力,发出一记灵魂攻击。
“啊”
大儒措不及防下,被镇魂针打到,发出了一声惨叫。
但这类精神攻击只能打打低阶武者和儒生。
只能勉强影响大儒几秒钟。
趁此机会,杨秋年拔出腰间的大宣金令,大喊道。
“大宣金令,如陛下亲临,还不过来拜见。”
恢复清醒的大儒,在看到令牌后,沉默了几秒钟。
“臣田智旻,参见陛下。”
还没等杨秋年发挥几下,突如其来的另一位大儒,夺下了杨秋年的令牌。
“你敢伪造皇帝御令?身为武者,兼修儒道,堂堂国公独孙,难道不懂大宣律法吗?”
此人一上来就将事情定性,并且对着杨秋年释放威压。
周围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处理不好倒是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有些丢人。
杨秋年思索着应对之法,这哪怕是真的令牌都要被说成假的。
就在三人僵持不下之际,杨老爷子终于迟迟到场。
“两个臭不要脸的老东西,对小辈出手,一点脸面都不顾忌了吗。”
熟悉的声音从天边传来。
随之而来还有一柄携带着恐怖威能的大戟。
“镇国公,你怎敢在京城放肆。”
一人瞠目欲裂,嘶声道。
“神木宝盾!”
“玄甲金衣!”
二人仓促施展术法来抵挡这道大戟。
空中浮现出一道道绿色盾牌,另一人则是金甲护体。
“刺啦,刺啦”
这几道防御就如同纸糊一般被大戟刺开。
“轰轰轰”
大戟砸落,扬起一片灰尘。
待灰尘散去,半截柄身直接埋入地下,周围的地面如蜘蛛网一般朝四处碎开。
刚刚还在面前的两位大儒,已经避至十几米外。
嘴角溢出的鲜血无不证明证明这下攻击,没有那么容易躲过。
田智旻声音沙哑道。
“镇国公!你敢下如此狠手,不怕陛下责罚吗!”
他还以为镇国公不会出手庇护杨秋年,就算出手也是简单意思一下。
没想到这攻击竟是想把二人置于死地。
“哦?你还知道陛下责罚,我以为你已经不知道这里是大宣了。”
镇国公反问道。
杨秋年这会实在有些不明所以,他就是单纯过来挑选几个人而已,为何接连出现几个儒生对自已刁难。
想起靳院长说的话,又想起那些翰林院的平民才子。
心中一股怒火升起。
“身为大宣儒者,文斋夫子,不发掘国家真正有才学的人,而是霸占名额,让我大宣儒道万古如长夜啊!”
“你怎可血口喷人,这是污蔑我等啊。”
田智旻指着杨秋年,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
“秋年,跟这种臭丘八说话,就是浪费口舌。”
镇国公先前一直没出现,就是去宫内请示陛下,在得到肯定后,才敢在京城内出手。
其实应天皇帝早就知道这些大儒和文官之间的勾当,只是一直没有好的理由打压。
之前派太监和杨秋年说去大宣文斋,就是借此机会,让他当个引子。
随后由国公出手杀鸡儆猴,告诉这些人,朕手中的剑依旧锋利!
老爷子手持大戟,面露杀机,朝着两位大儒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