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我领队,这神山是个什么东西。”

杨秋年有些诧异,他都不知道这个神山是什么东西,怎么皇帝直接让自已领队。

“世子莫急,这神山就是过去随意写几首诗就行,以您的水平,几首千古诗词信手拈来。”

“而且世间所有天才都会到神山,您这不就是一战天下知吗?到时候,谁人不知世子您的名讳。”

这太监果然是拍马屁的好手,和杨秋年解释了何为神山。

“啧,两日内凑齐队伍,此事实在是难办啊。”

杨秋年故作为难,这皇帝天天给自已下任务,完事随意送点金银珠宝就打发了。

“世子,陛下说了,回来给您封侯,并且赐大宣金令”

“嘶”

杨秋年听到爵位吸了一口凉气。

古今臣子,最大的梦想,不就是封侯拜相。

自已十七岁就能封侯,属实离谱。

杨秋年的父亲常胜侯杨博海,立下上百件战功,平定流寇匪患。

再加上镇国公的种种操作和利益交换等等,才得以封侯。

就去一趟神山,回来就能得到和父亲一样的爵位,杨秋年不大相信。

相比于爵位,大宣金令倒是显得不太重要。

简单来说,就是见此令,如朕亲临,享有最大的特权。

“皇上亲口所言?”

“自然,陛下金口玉言,小臣万不敢乱传圣意。”

太监严肃道。

看着太监的神情,勉强相信。

“可就是再大的赏赐,我也无处找够这十个人,那些文官后代怎会和我一起。”

杨秋年认识的全是武将后人,这几个武道还行,要让他们写诗?一句顺畅的话都写不出来。

儒道上,他之前又多次痛揍文官后代,这些人怎么可能跟他一起去神山。

“陛下若是让那些人去,直接通知便是,怎会让世子来组织队伍。”

每次神山论道,这些这些文官集团的后人,能拿到三两个名额都已经算的上发挥超常了。

上一次连一个名额都没拿到,被各国嘲讽是虚有其表,气的应天皇帝大发雷霆。

“世子不如去大宣文斋和翰林院中去找找,是否有合适人选。”

太监说罢就告退了,留下坐在那里思考的杨秋年。

猛然想起昨日宴会碰到的翰林院编修。

“咦,此人叫什么来着,好像是姓王对吧。”

时间紧,任务重。

先进宫,去翰林院找王泽鑫。

......

碰巧,正准备进翰林院,一道声音叫住了自已。

“世子,您今日来怎么不提前通知我,我肯定得去宫门迎接一下。”

王泽鑫看到杨秋年来翰林院,心想世子不愧是好人啊,昨日才说翰林院的才子想瞻仰一下风采。

今日就来了,效率真高。

“王兄,早就听说翰林院才子众多,我对这仰慕已久啊,早就想进来一睹我大宣才子的风采。”

杨秋年吹捧了两句,没想到王泽鑫差点流出眼泪。

“杨兄,为何咱们没有早点相见,只有你慧眼识人啊。”

“走走走,先进去喝杯茶水。”

领着杨秋年一路走到后院。

这翰林院不愧是皇家的建筑,小桥流水,白墙在雨水的浸润下生长出许多青苔,为单调的白色点缀上一抹黑与绿。

水榭亭台,斜晖翠竹。

没走几步,杨秋年就被人认出,还没到地方,身后就跟了好几个翰林院的学子。

王泽鑫为杨秋年准备好笔墨,就去通知翰林院的所有学子。

不大一会儿,乌泱泱一百多人全都进了院子。

有部分甚至还面带狂热,就像前世追星一样。

王泽鑫走过来笑道。

“杨兄,现在可以开始吗,差不多到齐了,都是想过来看瞻仰世子风采的。”

看着众人,杨秋年有些惊讶,许多人的衣着都是粗布麻衣,甚至有些上面都打着补丁,这翰林院这么压迫学生吗。

似乎是看出了杨秋年的惊讶,王泽鑫出声解释道。

“翰林院的学子基本都出身贫寒,朝廷的俸禄只够日常开销,家里还需要寄回钱财生活,所以我们对于穿着方面,自然是能省则省。”

杨秋年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对王泽鑫说道。

“此件事了,你了解好翰林院学子的身形码数,去我府上报给管家,我杨府替诸位学子做几件新衣裳。”

台下众人听后,都是纷纷感谢世子,有人都要做辑行礼。

杨秋年看见连忙制止。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我们开始正题吧。”

看着站满院内的人数,想不到来了这么多人,不过正好,一会可以直接挑选才子。

幸好自已随身携带着装13利器,六品毛笔。

桌上的宣纸浮在空中抖动,院子里刮起大风,把杨秋年的白色长袍吹的舞动。

才气在院子里不断翻滚,提笔,虚空落字。

两首千古诗词一气呵成,宣纸闪烁着金色光芒。

当然,这跟异象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杨秋年动用精神力和才气叠加,打造出来的装13场面。

不出所料,这些学子的眼神都开始狂热起来。

甚至有人开始大声呼喊杨秋年的名讳。

搞得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几道喊声惊动了翰林院的掌院学士靳方远,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白发老头。

“小友果然是年轻有为啊,早年听过小友一些不好的名声,今日一见,才懂得了眼见为实这句话啊。”

“不愧是京城第一才子,前途不可限量,不知小友师从哪位大儒。”

“拜见夫子,您大概也知道我杨府的情况,没有一位儒者愿意和杨家牵扯。”

杨秋年略有尴尬的说道。

“那不如小友拜我为师。”

“罢了罢了,老夫还是有些才疏学浅,怕耽误了小友。”

靳方远很早就知道杨秋年的事情,不过都是一些杨秋年在京城闹出的乱子,认为其是纨绔子弟。

可今日一见,杨秋年长相英气,彬彬有礼,之前又作出千古文章,起了爱才之心。

一旁的王泽鑫瞪大了双眼,眼前这位翰林掌院,可是正三品大官,朝中少有的六品大儒,这都没有资格收杨秋年为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