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人君,更应对自身安危负责,这也是为天下负责,为百姓负责。”

“陛下,丞相所言极是啊。”附合之声不绝于耳。

“陛下,您觉得呢?”

“陛下。”

人多势众,刘谨一向见机行事,今日不宜与朝臣硬碰硬,他干巴巴吐出一句,“爱卿所言即是。”

袖下的手却悄悄攥紧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国君应该镇守皇宫,陛下······”朝臣反而絮絮叨叨起来,

刘谨等了一会,等这位说得差不多突然重咳一声,把文武百官都吓了一跳。

念念叨叨的那位忽然似是察觉了什么,闭上了嘴。

等殿中的气氛稍微正常,右丞哥上前一步,“陛下,天下降下大灾,国君应该检讨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动,加以改正,以期清除天灾。天变就如父母的震怒,为人子的即使知道过错不在自己,也应当心生警惕,小心做事,以图上天的欢心。陛下应当下个罪已诏。”

罪己诏,这种东西,刘谨简直是头次听说。

罪己诏,顾名思义,君王用于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的一种文书。

刘谨是没有想过自己有写罪己诏的一天,他不太高兴,先不说上天是否有灵,他从来没有天人感应一说,被人有点胁迫意味地要求写一份罪己诏,

他不大乐意。

哪个君王在位时不遇到点天灾人祸,也不见个个都写罪己诏,天灾终究还是要靠人力补救,花那时间写罪己诏不如多想想解决办法,他不会写的。

但下方的两位丞相目光如炬的看着他,想想还是写更划算一些。

这两个,一个比一个脾气倔,在某些方面特别坚持,尤其喜欢盯着他的行为作风。

刘谨屈服了,与其陪这两位争个天昏地暗,纠结写还是不写,寡人退让一步又如何。

“丞相所言有理。”

后面围绕的都是关于灾荒的解决,大多都是治标不治本。

“北边的左丞相和新上任的赈灾大臣徐客已经出发了;江南寡人派的是前朝周靖,他已任治水大臣,这些人昨夜就已出发。

臣子面面相觑,左丞相被派去救荒,他们不意外,但另外两位是怎么回事?

最奇怪的是前朝周靖,旧臣听到这个名字都或多或少有些发愣,靖王啊,他们中的一些人不由有些伤感。

前朝的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

“陛下,这徐客不知何许人也,可是有奇才在身,身名遐迩?

徐客不知何许人也。

“他身负奇才,贤才不问出处,他对救灾一事颇为擅长。来人,把这本《活民书》给各位大臣一览,此书由他整理而出,各位一看便知。”

那本手稿很快被传了下去。

最先看的,是两位丞相,他们严肃着脸,以挑剔的目光审视着这本手稿,起初,他们不以为意,但越看,他们的脸不禁溢出一丝震惊。

“此人,陛下必须委以重任。”

刘谨点头。

手稿传了一遍,多数人表示没有意见,少数有异议看到一大片赞同之人,也压下了自己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

但还是有大胆发声,他要让陛下听到另一种声音,“陛下,这不符合礼度,这徐客未经科举,属于白身,如何服众?

礼度和规矩,不还是人制定的吗?一些人制定,一群人服从,死物还是为人所服务。

寡人的大将军说的对啊,一些文臣还是缺少鞭子的毒打。

一个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应该丢进地里去犁地,经历经历太阳的暴晒,享受一番面朝黄土背朝天,再来一副鞭子的抽打,他们说不定就知道该怎么说话,说的明明是东,偏要扯到西南北。

“你要是能写出一本比《活民书》更好的书,寡人就让你当朝中的第四个丞相。”

这,这可叫一步登天啊!不少人面露向往之色,那位说着不合礼度的臣子,乍一 听到这一番话,心里不自觉美上了天,我要是写出来……

“不过按照你的意思,这怕也是不合礼度的,还是算了吧。”

怎么就算了呢?这大起大落可让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臣子,脸上一片五颜六色。

有人不禁笑了出来,“看雷大人这脸色,明明就是很合礼度嘛,雷大人不如回家闭门造车几天,也许过几天就该我等称一声雷丞相了。”

这般不给人面子,笑声朗朗,很有一番个人特色的声音,除了苏大夫不作他想, 惯会嘲讽他人,让人下不了台,在朝中的人缘因此很是一般,刘谨对他的感官倒是挺好的。

有苏大夫在的地方,就免不了有人被嘲笑。

有一位老臣七十多岁,纳了一房十八岁的美妾,因此设宴请了一些同僚参加他的 纳妾礼,别的人携礼祝贺,唯有苏大夫,不请自来,当着无数宾客的面,骂他为老不尊,不知廉耻,不要脸,气得那位老臣差点当场撅过去,宴席也办不下去,草草收场。

而这不过是苏大夫无数功绩中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而有趣的是,那位自认老当益壮,大半身子都要入土的老臣还动作迅速的,在第二天,参了苏大夫一本。

而离了大谱的是,刘谨硬生生看完了八百字的文章,才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一个老不知羞的还有脸告状,告到他这个堂堂一国之君的面前,还让他主持公道,刘谨只感觉自己的眼睛受到了侮辱,一国之君的逼格被狠狠砸到地上。

这本参人的奏折写得文采斐然,字里行间充斥着满满的悲愤,全是让明主治苏大夫的罪。

刘谨当时看完很是恼火,你多少岁纳一个还是两个青葱水嫩的美妾,他管不着 ,也没有哪条律法写老夫不能纳娇妾,但把这么一件上不得台面的小事,非要上纲上线捅到他的面前,就是你的不对了。

苏大夫说的不对吗?老家伙不要脸皮,好意思纳一个能当你孙女的美妾,还沾沾自喜。

是寡人不够忙吗?还是寡人太闲了。生怕寡人的日子太轻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