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部的人看到多个稻种觉得奇怪,她只说改良要用,他们也没怀疑。

“烧柳树枝柴会伤害鸡雏,因为柳树柴烟大,会熏死小的,大的会瞎眼。”

李平抓着一些小鸡仔细看着,一边叮嘱陶然婷养鸡的注意事项。

陶然婷在一旁飞快地记着。

“还要防止野猫、狐狸这些,最好搭个方形小屋,开小门,雌雄鸡一律斩掉翅翎,防止它们飞出去。”

陶然婷停下问,“它们吃什么?”

李平撒了点粮食到鸡群里,说道:“收集瘪谷、稗子、野胡豆来养,放小水槽喂水。常扫鸡粪。”

陶然婷点头,便又记下了。

这时,翟珠从外面回来,见她这么认真,好奇问道:“写什么呢?”

“李大人教我养鸡。”

翟珠有些傲娇,指着鸡群说:“养鸡还要教啊,看我养的,不好吗?”

她又看向李平,“李大人,你说我养的怎么样?”

李平思索片刻,又看看鸡群。

“鸡想要留种,最好用桑树落叶时的鸡蛋,春天和夏天的蛋不好。”

他看了这些鸡瘦弱的样子,猜到可能是留种不对。

“啊?”

翟珠有些懵,她自以为自己养的很不错了。

“为什么?”

“春天鸡蛋生得多,我都是夏天孵的小鸡,不好吗?”

她养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何况冬季粮食少,鸡蛋都不够吃,留不到天暖时。

李平淡淡一笑,“冬天太冷,夏天太热,都不适合孵蛋,春天比较温暖,孵出的小鸡更容易活下来,鸡种的品质也更好。”

翟珠如梦初醒,“敢情是这样,哎呀,怪不得呢,村子人都说孵一半死一半是正常,我以为真的正常咧。”

大家只忙着种田,养鸡的经验少,养出来都差不多,就以为是对的。

“李大人,你再说说鸭子怎么养,这帮小东西吃得真多呀。”

陶然婷到建康之前让她养的一批鸭子,每只已经有两三斤了。

这是她第一次养鸭子,它们的食量着实把她吓到了。

“鸭子虽吃得多,但长得也快。”李平笑道。

“第一次通常会生几十个蛋,以后再生会逐渐减少,经常五谷喂养,生蛋多。”

“窠里多放细草,保暖。用白色木材雕刻成蛋的形状,每个窠里都放一个,引诱它来窝里生,要不然它们会到处乱生。”

陶然婷记得飞快,听到这皱起眉头,“每个窝都要放?只放一个不行吗?”

“如果只在一个窝里放,它们会争窠。”

陶然婷和翟珠忙点头。

李平又接着说,“孵蛋要孵一个月才出雏,出生时不能让它们听见打鼓声、纺车声、人大喊大叫、猪狗叫等各种吵闹声,否则容易死。”

翟珠有些不解,“可有些小鸡快死时,拿盆敲一下就活了,它们怎么还怕声音?”

这个问题把李平难住了,敲盆确实可以救鸡,至于原因至今也无人能说明。

陶然婷淡然一笑说,“敲盆产生震动,鸡鸭的心脏被激活,那是特殊情况,也有救不活的,能被救活的说明它只是晕过去了。”

“刚出生的鸡鸭可能神经太敏感,听不了刺激的声音。”

“有道理啊……”翟珠说,“是不是跟人晕倒掐人中一样?”

可是她说的神经敏感是何物?李平有些疑惑地看着陶然婷。

“对。”陶然婷应道。

李平又说了很多关于鸡鸭的养殖问题,陶然婷全都记到自己的笔记本里。

本来她也想养稻花鱼的,可是从建康回来时,水稻已经开花了,不如就用鸭子代替。

“嫂子,后面可以少喂一顿,以后我每天都会赶鸭子到田里吃虫。”

翟珠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会不会把水稻踩坏了?”

“不会,水稻已经长定了,又没抽穗,它们只会吃草和虫。”

稻田里的杂草一般比水稻矮,鸭子进去刚好把它们踩死。

这时,陶童拿着一串绿色的虫子过来,“娘,看我抓的。”

“快来看。”

他把那串虫子放进篓子里,“青蛙会吃。”

陶然婷好奇地想看,可他那串着虫子的草条都快戳到底了,青蛙也没动静。

“它们估计不饿,给鸭子吃吧。”

青蛙被抓后,神情呆呆的,对送到嘴里的吃食根本没兴趣。

陶童却嘟着嘴不乐意,“鸭子太贪吃了,这几只虫我抓了好久呢。”

陶然婷噗嗤地笑了,这就是鸭子的用处。

“童儿,明天我带你放鸭子,把田里的虫全吃了。”

听着很好玩的样子,陶童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日,陶然婷和陶童一人拿一根长棍子,棍子头还扎了些碎布。

“走咯,走咯。”

陶童很是欢乐,蹦蹦跳跳地赶着那群鸭子往田里去。

见鸭子走得笨重,有些乱窜到路边的草丛里,他有些着急,冲上去想把鸭子赶回队伍里。

鸭子被他一冲撞有些害怕,不停地“嘎嘎”乱叫,四处乱窜,队伍更散了。

“哎哎,别跑,会吓到它们的。”陶然婷忙叫住他。

可他太激动了,根本听不进去。

“回去,回去!”他着急地大喊。

这时,正巧陶俨在后面,陶然婷忙叫他,“俨儿,快来帮忙。”

陶俨忙上前,“姑姑。”

“去那边把鸭子赶回去,让童儿别跑,记住一定要慢点,别让它们乱走。”

陶俨年纪大些,知道赶这么大群鸭子是需要技巧的。

他费了好大的功夫,终于阻止了陶童,把鸭子赶回队伍里。

村里人看到这么大一群鸭子,很是羡慕。

“三姑娘,这么多鸭子得吃到什么时候啊?”一个大婶问道。

“谁说一定要吃,拿去卖也有不少钱。”她旁边的老妇人说。

她们两个正挑着簸箕经过,里面是一些农家肥。

“不是吃的,给水稻除虫。”陶然婷轻轻地晃动着棍子笑道。

两个妇人觉得稀奇,“呵,这法子好哈,鸭子吃饱了,还不用人工除虫。”

“啥时候咱家也能养上就好了。”

陶然婷浅笑一下,没答话,但心里已有盘算。

很快到了稻田里,陶然婷和陶俨合力把鸭子赶到田里。

见到绿油油的稻苗,鸭子们像看到天堂一样,扑腾着翅膀冲进去。

“哇,快飞啊。”陶童高兴地拍着掌。

只是鸭子刚进田里,有些虫子就往外飞。

“这么多虫!”

陶俨惊到了,之前种的时候没什么感觉,才一个多月虫子全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