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婷有些阴阳怪气地说,“哟,这么漂亮的姑娘,是个男人都会多看几眼的,对吧?”

她笑眼绵里藏针地冲三个男人扫视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谢均身上。

谢均大气不敢出。

颜之从未见过谢均有气撒不出的样子,觉得很好玩,继续火上浇油。

“那是,春香楼的姑娘你是没见过,调教出来的姑娘都往宫里送,必定不能差。”

“送宫里呀,那必是万挑一的咯。”陶然婷压着声音假笑道。

明明什么也没干,可谢均被她盯得心里发毛。

颜之和谢连垂着眼帘偷笑,又悄悄碰了一杯。

“婷儿,我只是去喝酒,偶尔下下棋,那些姑娘就是陪衬,我可没碰她们。”

突然有了底气似的,他指着颜之说,“倒是他,天天搂着姑娘不撒手。”

让他胡说八道,谢均决定把他拉下水。

颜之噗的一下把酒喷了出来。

“哎,你怎么冤枉人呢,我什么时候搂人姑娘了。”

物以类聚,谢均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很清楚,他的朋友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只是颜之这张破嘴总是坏他好事,以前没少因为他胡说,导致所有人都起哄他与灵儿的是非。

灵儿也因这些话对谢均越来越喜欢,误会也越来越深。

今天得治治他。

“怎么没有,春香楼的姑娘每个人都有你量身定做的诗,啊,还有你送的折扇。”

“这份深情也就你颜大人有了。”

谢连眼神一亮,“我记得有位莲儿姑娘,每次都盼着你来,原来是因为这个……”

两人突然夹攻,颜之有些羞恼,指着谢连说,“你到底哪边的?”

“嗯……我是自个,没沾边。”谢连调皮吐了吐舌头。

看着他们互相吐槽,陶然婷心里在偷笑,三个幼稚鬼。

司马耀听说陶然婷发明了打谷机,看着那图纸爱不释手。

“又是她,昨日才刚说完占城稻的事,今日就把打谷机做出来了,真乃奇女子。”

凌宇眼珠一转,笑道:“陛下,长运公子说要跟谢大人商议捐赠打谷机之事,我想陛下出面请求效果会更好。”

现在车库空虚,又连年征战,朝廷肯定没有这笔闲钱,若是谢家再发发善心,今年水稻就能走进千家万户了。

司马耀一听,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但又有些担忧,“他刚捐完大坝,会不会不太好?”

老往一个人身上薅羊毛,多少有点不地道。

“老臣起初也担心,但长运公子说了,谢大人对农业极为关心,说是问题不大,陛下亲自去求,更有诚意,谢大人也能捐得心甘情愿不是?”

司马耀明白这层意思,思考再三便同意了。

他当日就到谢府向谢焕提了这个请求,恰巧王裕也在,听说有这么好的东西,他也想看看。

谢均到家时,他们都在,便带他们看了打谷机。

“既然凌大人说没问题,我捐,你以为如何?”谢焕转头问王裕,他只简单答了一个字,“捐。”

司马耀没想到他们答应地这么爽快。

“好。”

“两位爱卿如此爱民,我南国早晚会复兴。”

谢焕躬身行礼,“陛下,若是占城稻能成,臣请求可以减轻赋税,时下百姓食不充肠,多半是因为税过重了。”

凌宇大喜过望,他早就想提这个要求了。

“是啊陛下,臣有信心,两个稻种合力发展,定能让百姓们富裕起来。”

司马耀有些疑惑,“凌大人如此自信?占城稻可还没影呢。”

凌宇淡定地笑道:“我是对陶姑娘有信心。”

听到陶姑娘几个字,谢焕眼神多了几分深思,此女真不简单。

三番五次做出些惊人的举动,造福百姓。

“若真能让百姓吃饱,税肯定会减,希望陶姑娘此行一战而成。”司马耀说道。

第二日,陶然婷带着农部的人浩浩荡荡回去。

人多惹眼,怕占城稻的事被人知道,他们只到彭泽县衙住。

“真把你们盼来了,快快,上茶。”陶亮高兴坏了。

郭淮看他异常的举动十分诧异,他什么时候学会奉承别人了?

“陶大人带出个好妹妹,让我们好生佩服,此次前来,我们是来学习的。”李平笑道。

“她是自学的,我可不会种田,呵呵。”

陶亮是真高兴,家里那么多地,家里那点人怎么忙得过来。

开垦了荒地后,又买几个仆人,可还是不够人手。

这些大人来了,好歹能干点活。

“这一路过来,我看彭泽县的百姓都在用新农具,往年这个时候大家还在犁地,现在都种完了。”

曲辕犁的威力他们是见识过的,但家家户户都在用,此乃兴旺之兆。

“我听见好多人都在夸陶姑娘,陶家人才辈出啊。”另一大人说了句奉承话,但也是实话。

陶然婷在彭泽县的名声早就传开了,陶亮倒也见怪不怪。

“都是小可,往后占城稻出来,你们才是长眼的时候呢。”陶亮有些得意忘形,哈哈笑着。

看他们寒暄得差不多,陶然婷拿出这次到建康的所见所闻笔记,又把打谷机给他看。

“你又发明了新东西?”

“看看,看看……我妹妹发明了打谷机。”他激动地把图纸递到每位大人面前。

他们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我们早就看过了,在建康已经造出来啦。”

陶亮怔了怔,合着他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陶然婷笑道:“这次我去看了扇米机,找扇米机的工匠做出来的,咱们这里没人种水稻,可能对这些机器不太懂。”

陶亮恍然大悟,倒是合理。

“那,那这个东西怎么用?”

虽然上面写着脱粒,可他没见过水稻脱粒,难免疑惑。

“不对不对,得赶紧找工匠,我们县不能落后。”

众人一听,被他着急的样子逗乐了。

“陶大人慢慢来,水稻还早着呢。”李平说道。

陶然婷把王谢两家同意捐打谷机的事说给他听,陶亮只淡然一笑,“理应如此。”

他们这么有钱,他们不捐谁捐?

陶亮并不觉得他们这个行为有多高尚,而是应该做的。

自此,农部的人隔三差五就到上京山指导工作。

占城稻早已种下,陶然婷现在忙着养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