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姬鹏远从内堂出来后,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于是吩咐管事安排饭食和酒水送入内堂,给还在聊变法事宜的燕文公和申不害二人。

求贤馆的士子们也给安排了晚宴,姬鹏远亲自作陪,晚宴的最后,姬鹏远询问起士子们以后的安排。

士子们纷纷回答,有的想在燕国巡游的,借此机会看看燕国的人土风情,增长见识的;有的想留在燕国找一份事情做的;有的想返回家乡的。

姬鹏远看着大家的意见不一而足,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大家因为《求贤令》而聚在一起,不如开办一个学宫,大家到时候可以担任讲师,把自己的学术流派传递下去。

闲暇的时候还可以一起讨论政策,为燕国出谋划策,使自己的治世之才得到展现。

作为学宫的讲师,燕国给的待遇将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三倍。”

姬鹏远盛情的挽留,还是有很大作用的,看着眼前留下的大多数士子,姬鹏远感觉自己的三年计划可以很好的实施了。

姬鹏远,站在门口送别离开的士子们,为每一位离开的士子都安排了马车,和百两黄金的路费。

决定留下的士子们,看着姬鹏远对待离开的士子们都如此厚待,无不更加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纷纷对以后燕国的生活充满期待。

第二天一早,谈了一夜的燕文公和申不害才疲惫的从求贤馆走出来,两人又共同乘坐轺车返回了燕文公的办公大殿。

姬鹏远看着离开的两人,感觉自己应该也更加努力一点才对,于是打着哈欠,乘坐轺车返回渔阳,准备亲自监督渔阳学宫的建设,临走前也不忘安排求贤馆照顾好留下的士子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三月的春风吹拂着河边刚刚冒出的青草,看着矗立在河边的三层楼房,姬鹏远感觉自己的心都飞回了现代,这可是自己三个月来努力的成果,从设计到施工,每一步都倾注着自己的心血。

渔阳学宫的成立,这将是自己改变世界的开始也是基石,姬鹏远会将自己系统面板内的那些知识,传授给渔阳学宫的学子们,带领大家一起改变这个乱世。

姬鹏远这三个月,除了监督建造渔阳学宫,还和渔阳城的乐羊大夫沟通后,发出通告,渔阳城内百姓家里有满6岁不超16岁的少年,都可以前往渔阳学宫求学。

渔阳学宫负责安排一天两顿的饭食,而且在考试中表现好的学子还有1金的奖励,三年后结业考试表现优异的人,还给安排官府工作。

如果有从外地赶来的学子想要入学也可以,不过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奖励不变。

渔阳的平民看到城门口贴的招生计划,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现在普通的平民百姓,想成为士子,首先需要找个老师,学到知识,才有可能成为士子。

但是往往都被卡在第一步,因为想找个老师,需要拜师礼和束脩,平民大多数拿不出束脩,也就堵死了上升通道。

这次看到竟然不需要束脩就能求学,而且还管饭,学习出色还能当官吏。

真是应该感谢上天,不,更应该感谢姬鹏远公子,是他让孩子们有了读书成为士子的可能,自从他来到渔阳这里,感觉生活都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