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申不害,郑国人,曾求学于稷下学宫,后回郑国为官,不得重用,偶然听闻燕国《求贤令》变辞官赶来,匆匆而来,不知燕国如何取才?”
姬鹏远刚刚还在神游太虚,忽然听到“申不害”三个字,赶忙从书案后站起身来,思索着:“这申不害不应该在韩国么,主持变法,怎么跑到燕国来了,这可是大神,一定要留下才行。”
姬鹏远盯着不远处的申不害,作揖道,“先生的大名,本公子也曾有所耳闻,不知可否在这里把先生的法家理念讲述一下,这样才能更好的认知先生的才能,安排符合先生的职位。”
“公子,不知可曾听闻,法不轻传,道不贱卖?”申不害淡淡说道。
姬鹏远赶忙作揖道:“是本公子的疏忽,请先生入堂内细说。”
于是姬鹏远,引领申不害进入内堂坐下,然后急忙来到外面燕文公面前,小声低估道:“父王,这次来的申不害,不比那主持魏国变法的李悝差,我们应该想尽办法把他留下来,请父王随我来内堂,听一听,申不害先生的法家理念。”
“先生能来燕国,真是本公的荣幸啊!”燕文公对着急忙起身的申不害说道。
“能见到燕公这样重视英才的君主才是我的荣幸啊!燕公的那篇《求贤令》真是慷慨激昂,文采斐然”申不害站直身体,作揖道。
燕文公尴尬的笑道:“不瞒先生,那篇文章出自鹏远之手。”
申不害掩饰着惊讶,说道:“不知道,燕公可否告知我,鹏远公子是谁?在下想引为知己。”
燕文公指着旁边的姬鹏远说道,“先生说笑了,这就是我儿鹏远,能得先生青睐,就是不胜荣幸了。”
“谢谢先生的赞赏,能得先生指教就感激不尽了,怎么能和先生相提并论,并成为知己呢。”姬鹏远作揖道。
申不害坚定的说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学问是不分年龄的,鹏远公子的才华,和我成为知己足矣。”
燕文公看着申不害不似作假,高兴道:“承蒙先生厚爱鹏远,还请先生谈谈燕国如果变法,该怎么施行?”
“第一步,应该整顿吏治,加强君主的话语权。吏治要保证清廉,不能吃拿卡要,贪污国家的公款。做事也不能赖政,要保证国家安排的任务良好完成,每年再根据官吏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提拔和罢免。”
“第二步,整顿军队,先将贵族们的私兵收编为国有,在与原来的军队进行混编,然后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打破隔阂,使战斗力得到提高。”
“第三步,鼓励百姓多开垦荒地,多种植粮食。国家高价收购本国百姓的余粮,建立粮仓,用于灾荒时期赈灾。百姓交税的粮食用于国家建设和战争的消耗。
同时,还要重视和鼓励发展工业,特别是金属冶炼和兵器制造。”
“这就是我献给燕公的变法策略,还请燕公参考品鉴”申不害作揖道。
燕文公听到申不害的三步变法后,抚掌大笑道:“得先生之助,燕国霸业成已!还请先生担任燕国上卿,主持变法。”
申不害,恭敬的行完拜礼后道:“定不负君上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