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谣言漫天〔上〕
七月十一,晴。
尽管距离天子驾临西山脚下的京营观武,而后悻悻而归已然过去了十日有余,但喧嚣不已的京师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逐渐冷淡,反倒是愈发热切,京师的大街小巷间也逐渐多了些许非议。
早在上个月初,紫禁城中便是传出圣谕,赦免在狱中待了两年有余的前任辽东经略,令其重新回辽东主政,并顺势召回了督师孙承宗,其余被天子起复的老臣也纷纷回到京师。
但不知怎地,约莫从三天前开始,京师便多了些许听上去很是\"荒诞\"但又仿佛有些道理的传闻。
有人说建州女真之所以自\"广宁之战\"过后便再无异动,全靠帝师孙承宗于辽东主持大局。
帝师才刚刚回京,辽东女真便是蠢蠢欲动,而刚刚走马上任的辽东经略熊廷弼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不堪大用,朝廷应即刻派遣能臣干吏巡视辽东。
还有人说九边重镇缺饷多年,为国守卫边疆的将士们早已苦不堪言,倘若朝廷再不加以重视,只怕会引起祸端。
甚至还有人说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南战场,野心勃勃的夷人不过假意投诚,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朝廷应当吸取辽东战局的教训,继续在西南加大兵力,倾注资源。
兴许是有人从中推波助澜,这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就好似星星燎原一般,前后不过一天的功夫,便是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
到了后来,不但市井百姓议论纷纷,就连一些在朝的官员们也是深以为然,以至于不约而同的上书天子,请求暂缓\"整饬\"京营,将目光对准辽东战场及西南战场。
更令人摸不到头脑的是,这些上书天子请求暂缓整饬京营的官员们竟然分属不同\"党派\",既有一门心思想要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也有不甘于就此落寞的\"阉党\";也有一向洁身自好,剑指偏锋的中立官员...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纵使京师谣言漫天,但紫禁城中的天子却没有半点动摇,日日都派遣内官前往兵部,过问整饬京营进展。
在天子的威压之下,早已上了年纪的兵部尚书黄克瓒也只好强打精神,兢兢业业的履职起来。
对此,京中勋贵们纵使有百般不愿,却也只能被迫接受现状,老老实实的配合兵部,开始核验起兵册。
而前任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在正式返京之后,虽然尚没有被天子授予官职,却也被授意在兵部行走,与兵部尚书黄克瓒一同署理此事。
至于自辽东返京的帝师孙承宗倒是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理所当然的拜为阁臣。
听说近些时日也将重心放在了整饬京营的事务上。
...
...
乾清宫暖阁内,刚刚处理完政务的大明天子朱由校面色淡然的斜靠在身后龙椅上,一边示意身旁的婢女为其按摩,一边静静听着眼前锦衣卫指挥使的汇报。
作为被万历皇帝钦点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不但见惯了大风大浪,更是在万历朝鲜战场中,只身深入敌后,为大军刺探情报,可谓是有勇有谋。
但饶是如此,这位\"天子鹰犬\"此时也不免眉头紧锁,沙哑的声音很是沉重,脸色很是憔悴。
虽说大明的这些勋贵们早已不复其先祖的勇武,与被朝廷养废的宗室藩王们从本质上来讲并无太大区别,但架不住这些人手中积攒了无数财富,继而养着不少身经百战的门客家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凡是于边镇建立功勋的士卒们回到京师,便会被勋贵们哄抢一空,并在层层运作之下,成为其府中家丁,俸禄超过原有的军饷数倍不止。
如此一来,便导致这些勋贵便拥有了不少有实无名的\"私兵\",比之宗室藩王们强上不知多少。
\"启禀陛下,因为时日尚短,卑职暂时无法追寻京中这些流言蜚语的源头,只能确认这些谣言的背后不乏勋贵们从中在推波助澜..\"
一语作罢,锦衣卫指挥使的神情愈发严肃,他十分清楚这些勋贵们在这个当口上,任由这些流言蜚语发酵的目的。
\"哦?骆卿的意思是还有别的推手?\"
尽管骆思恭说的相对委婉,但案牍后的朱由校还是听出了言外之意,眉眼间也是露出了些许讶色。
\"不敢隐瞒陛下,这些流言蜚语的源头应当另有其人。\"又是吞咽一口唾沫之后,骆思恭方才呼吸沉重的回应道。
京师的这些勋贵们传承两百余年,有些出乎预料的手段也属正常。
\"这倒有意思了。\"
轻轻止住身后婢女的动作之后,朱由校也是缓缓坐直身子,修长的手指毫无节奏的敲击着眼前的桌案,好似在思索着什么。
\"陛下,会不会是有人借机从中浑水摸鱼,奴婢听说女真鞑子最是善于使用这些微末伎俩。\"
在朱由校沉默不语的时候,司礼监秉笔刘若愚稍显犹豫的声音便是在暖阁中响起。
其父曾官至辽阳镇副总兵,生前与女真鞑子打了不少交道,刘若愚因此得以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秘辛。
诸如在天启元年的辽沈之战前,女真老酋努尔哈赤便曾主动派遣\"奸细\"混入沈阳城中,散播各式各样的谣言,以至于军民百姓人心惶惶。
\"不好说..\"
听得耳畔旁响起的声音后,同样紧锁着眉头的朱由校便是轻轻摇头,声音有些纠结。
\"敢叫陛下知晓,臣虽没有查到这些流言蜚语的源头,却是留意到在京中勋贵间也出现了些许异样的声音。\"
像是听到了朱由校主仆二人的低喃一般,下首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便是赶忙出声补充。
\"讲。\"
\"回陛下,近些时日抚宁侯朱国弼虽是闭门不出,但其府中家丁却是走动频繁,同时京中出现了陛下要在勋贵间施行推恩之法的声音..\"提到此事,骆思恭的神色也是莫名起来,心道多亏这抚宁侯想的出来。
世袭罔替的爵位可是京中勋贵存身立命之本,倘若这抚宁侯以\"推恩令\"在勋贵间蛊惑,说不定还真能让其成事。
\"呵,有点意思。\"
\"继续盯着,朕倒是要瞧瞧,这些人能够忍到何时。\"只片刻,朱由校斩钉截铁的声音便是在暖阁内响起。
如若说他之前只是怀疑,京中勋贵躁动的背后另有隐情,那么在听闻骆思恭昔日的发现以及结合京中近些时日的暗流涌动,朱由校几乎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断定。
除却勋贵之外,京中当有另一股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