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一触即发〔下〕
同一时间,远在京师西山脚下的神枢营内已是漆黑一片,唯有夜空中的皎洁月色及营门附近噼里啪啦燃烧作响的火盆,为此间天地注入了些许光亮。
光线黯淡的营地中,近些时日才刚刚被天子擢升为神枢营武官的周遇吉正领着十余名亲卫,面容冷凝的于营房中梭巡。
尽管与早已沦为勋贵\"后花园\"的三千营相比,经过正德,嘉靖两位天子整饬的神枢营勉强还拥有些许战力,但周遇吉仍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京中勋贵世袭罔替,于营中关系错综复杂,不知有多少将校受过这些勋贵的恩惠。
谁也不知晓,这些人在背地里会使些什么手段。
一念至此,周遇吉的眸子中便是射出了一道精光,呼吸也是为之急促起来。
今日天子于校场中观武时,他奉命约束神枢营将士,却不曾想归属于\"三千营\"的将士们突然无故鼓噪,继而引得不明所以的神枢营将士随同附和,险些闹出乱子。
虽说天子事后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他仍是对此耿耿于怀,也更加意识到京营中潜在的隐患。
两炷香过后,正当周遇吉巡视完营房,准备回到自已营帐的时候,便听得茫茫夜色之中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只一瞬间,簇拥在周遇吉身旁的亲兵们便是不由分说的抽出腰间兵刃,一脸警惕的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来人止步!\"几个呼吸过后,几道气喘吁吁的身影终是于茫茫夜色中窜出,映入周遇吉等人的视线中。
但随着距离的拉近,借着身旁亲兵手中所持的篝火,周遇吉也认出了来人正是被自已布置于营门附近的亲信,遂如释重负的摆了摆手,眼眸深处的些许警惕也是随之散去。
\"尔等为何至此?\"不待眼前的亲信做声,身材魁梧的周遇吉便是主动肃声问道,神情很是认真。
依着大明军中的规矩,凡入夜之后,军中士卒禁止无故于营地中喧哗,更不准随意走动。
眼前这几名亲信,已然算是坏了规矩。
\"启禀将主,\"气喘吁吁的几名士卒知晓眼前的周遇吉对于军中这些规矩向来看的极严,且最近又得了天子的赏识,自是不敢有半点犹豫,赶忙拱手说道:\"半个时辰前,三千营中突然有喧哗声响起,随即于营门值守的兵丁均是换岗。\"
\"卑职等人远远瞧着,应当尽是些蒙古鞑子...\"
如若不是事情紧急,他们这些人作为周遇吉的亲信,岂敢胡乱坏了规矩。
\"什么?!\"听闻三千营中有喧哗声响起,面色黝黑的周遇吉先是一愣,随即便是惊诧出声,一种不祥的预感随即涌上心头。
据他所知,这神枢营此前本也有蒙古士卒,但自从武宗皇帝英年早逝之后,营中的蒙古士卒便大多被转去了三千营。
迄今为止,偌大的神枢营,竟是再也找不到一名蒙古士卒。
并且更要紧的是,恭顺侯府一脉出身蒙古,且曾经担任过京营提督,向来\"厚待\"营中的蒙古士卒。
此时听闻三千营突然于夜间更换岗哨,周遇吉顿感事大。
\"几处营门,均换上了蒙古士卒?\"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惊惧,心情跌宕起伏的周遇吉便是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除却主营门之外,其余的营门倒也有汉人士卒,但卑职远远瞧着,这些人也多是终日跟在三千营几位武将身后的亲信,算是他们的铁杆心腹。\"
彼此对视了一眼过后,几位应当于营门附近值守的士卒便有些迟疑的回禀道,声音愈发低沉。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就连他们这些寻常士卒都能够从中嗅到一抹不同寻常的味道。
\"乱臣贼子!\"
听得此话,周遇吉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之情,炯炯有神的眸子中满是怒火。
早在他被天子擢升为神枢营武官之时,便曾被天子面授机宜,知晓京中勋贵绝不会坐以待毙,极有可能利用其在京营的影响力,蛊惑士卒哗变。
依着眼下的形势来看,紫禁城中的天子果然一语成谶。
\"尔等务必看管营门,此后没有本将命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沉默少许,铁色铁青的周遇吉便在身旁亲兵殷切的眼神中拿定了主意,斩钉截铁的声音也是在茫茫夜色中炸响。
\"卑职遵命!\"
见状,异口同声的附和声便是于此间空地上响起,随后几名本应于营门附近值守的兵丁便是握紧手中兵刃,急匆匆的按着原路返回,各司其职。
望着这些亲信逐渐远去的背影,周遇吉心中的忧虑非但没有减弱,反倒愈发浓郁。
抬头瞧了瞧头顶的皎洁月色之后,周遇吉便是毫不犹豫的命令道:\"传本将军令,即刻令左掖武臣来大帐议事。\"
一旦三千营士卒在军中将校的挑唆下发生哗变,乃至于\"啸营\"的情况,由他坐镇的神枢营势必会受到冲击。
无论处于何等角度考虑,他都要保证神枢营的稳定。
\"遵命!\"
重重点头之后,两名手持篝火的士卒便是转身朝着茫茫夜色而去,眨眼间便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又思考片刻之后,心情复杂的周遇吉则是疾步朝着位于营地正中的军帐而去,满是老茧的右手同时不自觉的摸向怀中,待到确认怀中异物之后,眼中的惊疑方才舒缓了不少。
昔日天子于豹房擢升他为神枢营武官之时,还曾单独赐予其一封\"中旨\",命他在\"紧急关头\",可临时节制三千营众将士,并有先斩后奏之权。
恭顺侯吴汝胤本就出身蒙古,对于营中蒙古士卒的影响力自是不用多说;至于那抚宁侯朱国弼,虽然于勋贵中名声不显,且因为沉迷酒色的缘故常被人诟病,但其府中于京营\"占役\"最多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以抚宁侯府的本事,鼓动些许士卒哗变,当是再简单不过之事,更别提还有恭顺侯吴汝胤从旁相助...
想到这里,周遇吉便是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只觉得肩上的责任好似愈发沉重。
夜,越来越深;风,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