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马文才的打算,十六国来犯
尼山书院,乙号学堂。
此时四周气氛有些静谧,或许是学子们都离去的缘故。
桌上摆着的各种书卷,以及墙纸上的一些笔画,使得气氛又多了一分宁静致远,让人心旷神怡。
马文才坐在最前面位置上,正静静听着自己乙号学堂学委的汇报。
“先生,这些天你离去之后,把整个乙号学堂都交给我们负责,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勤勉工作。”
“学子们都很配合,不懂的题都在询问于我与山伯。”
“整个尼山书院都受到我们学堂的影响,全部学堂都进行布置作业,书院一片向上。”
荀寒激动的看着马文才,脸上压抑不住欣喜之色,侃侃而谈汇报。
终于再次见到了“主公”,而且看样子,主公似乎很满意。
荀寒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情,很是激动。
马文才满意点了点头,轻笑一声:“不错,荀学子与山伯果然不负众望,圆满完成我的任务。”
他又把目光看向梁山伯,梁山伯却没有慌乱内向而低下头,眼神坚定中带着敬畏看向马文才。
“先生,这些都是山伯与荀兄应该做的。”
“如若不是先生,恐怕山伯也不能锻炼自我。”
马文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容更盛了:“不错不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山伯这几日看来锻炼出来了,举手投足之间,果断自信很多啊。”
马文才很欣慰,心中对两人颇为满意,不愧是荀梁组合,短短几日,便在乙号学堂树立了威望。
要知道,乙号学堂大部分可都是世家子弟,两人一个乃是寒门子弟,一个穷苦子弟,却令那些人折服,可想而知两人的能力。
尤其是梁山伯这小子,简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不超过一个月时间,已有大帅的风。
“或许这两人,将是我未来一大助力。”
马文才不动声色看了两人一眼,心中暗道。
这时,荀寒又鞠了一躬,沉声道:“先生,还有一件事。”
“我与山伯在整个乙号学堂树立了极高威望,几乎所有学子都认同了我俩。”
“可有一个叫做苻丕的学子,却是怎么都不服气,宁可忍着大半夜做题,也不愿意请教询问,简直桀骜不驯。”
“先生,这…”
马文才一愣,眼睛闪烁一缕精光,而后摆了摆手,笑呵呵道:“你们继续日常工作,接下来还是老样子,你们要负责出题审题等等。”
“至于这个叫苻丕的学子,我亲自出手。”
梁山伯荀寒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心中一松。
先生出手,必定能够成功。
“苻丕?”
听到这熟悉的名字,马文才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根据前世历史,他自然知道这是何人。
前秦第四个皇帝,乃是宣昭帝苻坚庶出的长子。
此人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在建元十五年,曾率兵攻克当时东晋的襄阳城,之后慕容垂反叛关东,又挫败其二十万大军。
不仅文韬武略,而且合纵连横的手段也颇为老辣。
他曾联合东晋对付后燕,使得前秦实力强大无比。
而且此人可并非暴君,对于关中治下百姓也十分祥和,甚至治下的“汉人”依然如此。
可以说,他或许不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帝王,但守成有余,过度有为。
而现在,竟然作为苻坚的“间谍”,安插在自家大门口尼山书院。
看来苻坚对这个庶长子很是看重啊。
该如何利用,或者对付此人呢?
马文才思索之际,梁山伯小心翼翼询问道:“先生,那之后都恢复日常,正常行课?”
马文才若有深意的说道:“山伯,现在可是我归来,第一堂课,自然需要特殊一些。”
“我打算开展一个书院交流课,将我们学堂学子在广场上,与其它学堂学子交流学习心得等等。”
“而且我们先生之间,也要进行交流讲授技巧。”
“如此,检验一下我们乙号学堂学子的风采,也促进尼山书院的发展。”
听罢,荀寒眼睛一亮:“先生,好主意啊,简直是奇思妙想,效仿诸子百家之间交流。”
“从古至今,学堂还从未这样搞过。”
“先生,你这又是开创性的啊,太厉害了。”
马文才笑骂一声:“你小子别拍马屁了,这只是我的想法。”
“还需要结合别人学堂学子与先生的意见。”
“此事,我还需要与山长商量一番,你们俩先去别的学堂询问他们意见。”
两人神色一肃,正色道:“先生,保证完成任务。”
“嗯,你们先去吧,希望能够成功,时间就定在明日午时。”
“是,先生。”
看着两人兴奋的离去,等他们即将到达门口之时,马文才淡淡说了一句。
“荀寒,山伯,你们且记住,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
两人精神一震,回过神向马文才深深一拜:“多谢先生,我们记住了。”
他们心中感激,自然知道马文才在提点他们,将来先生成就多大,他们也能跟着成就多大。
……
两人彻底离去后,马文才又沉思了片刻,敲定了方案与计划,才离开学堂。
这次交流大会的目的,自然是要让整个尼山书院,都能够成为自己的援助大后方。
尤其与尼山书院先生们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人才,可是乱世之中极其宝贵的财富。
出了学堂后,马文才径直前往山长所在地。
山长,自然是一书院之长,平时事务繁多杂忙,能够与学子们讲授的机会很少。
马文才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苍老有力的“请进”两字声音后,马文才这才深吸一口气,郑重走了进去。
推开门,映入眼帘,眼前的情景却大相径庭,办公场地极其简陋,只是一张书桌,旁边一个大书柜,堆满了书。
山长坐在磨的光滑板凳上,正眉头紧皱,似乎在为什么所苦恼。
看见马文才,山长脸上一愣,而后眉头舒展来了,露出一丝笑意:
“原来的马小友啊,你可终于回来了,尼山书院一直期待马小友回来。”
“见过山长,山长谬赞文才了。”马文才笑了笑。
对于这个为尼山书院与天下学子奉献一生的老人,他也很敬佩。
“不知文才前来,所为何事?”山长又道。
还没等马文才开口,山长又苦笑一声:“罢了,马小友,现在有件事老夫也很苦恼,关系到大晋的颜面,需要小友帮忙,我先说吧。”
马文才一愣,不在意道:“山长请说,文才一定竭尽全力。”
山长叹了口气:“此事,也颇为复杂…”
“明日,十六国使者将会带着各自儒生才俊怪才前来,与我尼山书院交流。”
“说是交流,实则挑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