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鉴竹石乔柯图
“您选吧。”
赵掌柜不与她多话,退到三步开外,等她自己看。
“宝儿,干活。”
“好咧,右边架子第三层锦盒里那幅。”
姜枣不好直接伸手去拿,不然没办法解释,她怎么一眼就瞄中了架子上那幅被束之高阁的画卷。
她来到架子旁,从第一层挑挑拣拣的往上看。
赵闵堂在一旁看着,越看,眉头就皱的越深。
再往上,可就够着那幅画了。
“诶,这还有,我看看这幅。”
“姜小姐!”
赵闵堂几乎和姜枣同时出声。
但姜枣占据有利位置,已经先一步把锦盒拿到手了。
赵闵堂上前两步,“这幅画暂时不卖。”
“为什么?你们开店做生意,摆出来的东西不让顾客选啊?”
赵闵堂跟她解释,“就是怕顾客选到,所以这幅放得格外高一些。”
意思是,别的顾客不会像你一样,踮着脚都要去拿。
“这幅画是非卖品吗?”
“两月后,我家少爷要带这幅画去香港拍卖会参展,所以暂时就不对外销售。”
对方这样说,姜枣自己也打消了购买的想法。
原因无他,能被对方少东家特意带去香港参展的,又怎么可能便宜呢。
“那我看看可以吗?”
拿都拿下来了,不看看,说不过去。
赵闵堂知晓对方已无意购买,不觉松了口气。
“自然可以。”
姜枣得到首肯,展开画卷,想看看这幅得到系统和赵掌柜肯定的画,里面都画了些什么。
展开到三分之一,她知道了。
是一幅山水画。
根据系统给出的鉴定意见。
这是一幅倪瓒的竹石乔柯图。
倪瓒,元代诗人、画家,字元镇。
与王蒙、吴镇、黄公望三人并称为“元四家”。
他的画,主要以山水为题材,风格独特、构图简约。
并且还以淡、虚、静的思想为基础,创造了折带皴的技术画法。
即中国画里表现物体脉理,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
倪瓒的画,区别于其他画家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荒寒空寂、沉静萧瑟之感。
姜枣自我感觉是看到这幅画,有种冬天里吹空调,气温骤降十度,寒气彻骨的错觉。
“这倪瓒的画是不是有点邪门啊?”
画的整体呈土黄色调,让人一眼望去,有种身在北极,心在黄土的惶然挫感。
系统:“这就是倪瓒画的特殊之处啊,它之所以能呈现出这种效果,还是得益于倪瓒是个用墨高手。
你看这画,淡墨轻染,抛却了翠墨淋漓,笔饱墨酣、铁画银钩的技法。
简单几笔,就将山水简洁而错落有致的画面勾勒出来。
一河两岸,寒山瘦水,枯木冷石。
这正是枯笔干墨技法的艺术体现。
你嫌人家画有萧疏荒寒之气,且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模仿,还模仿不来呢。”
姜枣叫冤,“我没嫌弃它,我有什么资格嫌弃它啊。
别管它土不土,黄不黄,萧寒不萧寒,只要能值钱,那都是我心头的大宝贝啊。”
系统:……
“这画拿去拍卖会,肯定能拍到十几万的价格。”
姜枣叹息。
可惜了,真的可惜了。
这么值钱的画,今天是带不走了。
“姜小姐,您看这画怎么样?”
赵闵堂见对方看一会皱一会眉的,有些好奇她对这画的看法。
姜枣能人面前不显摆,不去做那班门弄斧的蠢事。
“画是好画,也是真迹。”
赵闵堂知她上次鉴定出了假的宣德炉,这遇到同行,多少就存了点比较的心思。
这回他想考较考较对方。
毕竟倪瓒的画,也是高仿的重灾区。
如今在收藏界,很多人都热衷,对此进行鉴定,逐渐的,倒成为一项了解各家水平的挑战项目了。
“怎么说?”
姜枣看过鉴定报告,不急不慌,缓缓道来。
“这画绘制的是山体俊松,正图山坡斜处两株古木,周围有竹枝点缀。
笔墨淡雅,墨色分明,皴法刚劲,风格写胸中逸气,且不拘泥于形似。
作者亲笔题词,春晓听雨第三番,起坐篝灯酒自温,晓起开门看桃李,苍柯翠筱喜无言。
落款中,倪瓒为这幅画,写竹石乔柯并赋绝句,奉赠舫斋文学,丁酉二月廿三日也。
这幅作品的裱边上,有明代书画鉴定家徐守和,清代文人谢希曾的题跋。
左侧裱边有谢希曾的谢氏希曾白文印、阿曾秘玩朱文印和安山客朱文印。
右下角钤有吴郡谢希曾孝基氏审定朱文印,以及清代王时敏的烟客白文印,太原王逊之氏收藏图书朱文印。
左下角还有明代收藏家贝省三的贝省三之白文印。
右侧裱边上,有清代医生金德鉴的庚申以后所得白文印、保三鉴藏朱文印,以及清代收藏家毕泷的娄东毕涧飞氏藏朱文印。
这些印章,每盖一枚,都代表一次鉴定。
这看画,不可不看印泥啊。
回到作品本身,画中坡石线条简洁有力,皴法颇多,学董源长披麻皴。
与黄公望的圆形山体形成风格迥异的两种形态。
竹丛的枝条细弱,竹叶的颜色处理随意。
乍看之下,像是因保存不当而造成的颜色剥落,但实际都是技法,这种技法更能体现倪瓒荒率、苍古的风格。
倪瓒同款的仿品,虽画面内容和构图方式上极为相似。
但通过对比分析,很容易发现其风格上的区别。
此墨竹坡石图笔墨有序,线条刚劲矫健,墨色轻浅,点苔多处,用墨清晰,足以看出是倪瓒本人所画。
当然,我这是从画法上分析。
咱就说这鉴画三要点,一绢二墨三印色,三样东西都有了,这画的年代就错不了。
再一点就是看笔,这点最难,但只要多看,了然于胸,也就没什么了。
都说咱这行眼力就是学问,这学问能学来,也学不来,大半啊,就靠悟。
这能看懂印泥就算不错了,都知道看画有个八宝印泥。
以为好画都用这八宝印泥,也不看这八宝印泥是什么时候有的,看不准啊,真的都看成假的咯。”
赵闵堂颔首,这也是为什么对方看半天印泥,他不催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