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卫。

袁崇焕看着京城送来的文书,神色微微凝重了几分。

一旁的祖大寿见状,沉声问道:“军门,皇上有什么旨意?”

袁崇焕瞥了他一眼,将手中文书递了过去,沉声说道:“朝鲜国王上书朝廷,说是建奴袭扰,意图吞并朝鲜。”

“朝鲜国王希望朝廷能够出兵,帮朝鲜除掉建奴。”

听到这话,祖大寿顿时充满了疑惑,“建奴被我军驱逐,早已北逃,深入大漠,如何能够跑去南边的朝鲜?”

当初可是他领兵追杀建奴的,他亲眼看着建奴逃遁去了北方,现在怎么可能出现在朝鲜?

袁崇焕明白祖大寿的疑惑,他解释道:“这支建奴是原本镇守鞍山驿的兵马,当初我们抓了一个鞍山驿的守将,那人是建奴首领代善的儿子。”

“鞍山驿的主将跟建奴其他首领应该是生了矛盾,并没有领着兵马回辽东镇,而是径直南下,逃去了朝鲜。”

鞍山驿?

祖大寿略微思索,便明白了这些建奴逃窜的路线。

他看了看袁崇焕的脸色,微微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很快又闭上了嘴巴。

从鞍山驿前往朝鲜,其中必定要经过凤凰城一带。

当初毛文龙可就在凤凰城一带,这支建奴能够逃窜到朝鲜,毛文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很清楚,袁崇焕跟毛文龙一直不对付,若是抓住这个把柄,也能在皇帝面前参毛文龙一本。

但转念一想,他跟毛文龙此次都封了侯。

未来说不定还要互相扶持,可不能因为此事将毛文龙得罪死了。

也正是考虑到这些,他到了嘴边的话,最后还是咽下了。

他低头看着文书,问道:“军门,按照朝廷的意思,我们要出兵朝鲜,将这支建奴除掉?”

袁崇焕正看着舆图,微微摇头,应道:“朝廷已经有了安排。”

“你我镇守辽东,收拾各地军堡,清剿零散的建奴,稳定辽东。”

“出兵朝鲜的事情,朝廷已经决定让定辽侯去办了。”

虽然朝廷现在已经收复了辽东,但他们控制的也只是几座大城,原本朝廷在辽东建立的诸多军堡,现在也已经荒废了大半,想要彻底掌控辽东,他们还需要将原本的防御体系建立起来。

想要办好这件事,需要耗费不少的力气。

而这也是他这个新上任的辽东总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办的事情。

祖大寿微微皱眉,定辽侯就是毛文龙。

此番收复辽东,朝廷只封了两个侯爵,一个是他,封了平辽侯,一个是毛文龙,封了定辽侯。

只是他没有想到,朝廷这次支援朝鲜,竟然只是派了毛文龙。

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忿。

朝鲜是什么地方他还能不清楚,那地方兵力羸弱,哪怕是朝鲜王室也没有多少实力。

而此番杀入朝鲜的建奴,更是只有一万的兵马,背后又没有其他人支援。

进入朝鲜平乱,这就是一件白送的功劳啊!

朝廷只要派一万兵马,配合着朝鲜王的兵马,便足以压制建奴。

这对于他们边军来说,自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白送的功劳,凭什么就给了毛文龙。

不过,任凭他心中怎么想,现在朝廷已经下了决定,这件事便不是他能够左右的。

他放下文书,抬头看着袁崇焕,问道:“军门,京营的兵马什么时候班师回朝?”

这一次攻伐辽东,最受瞩目的并不是他们边军,而是京营。

可以说,这一次大战,已经让他们对京营感官完全改变了。

在他们之前的印象中,京营不过是一群老弱,没有什么战斗力。

可这一次,见识了京营那可怕的战力之后,他们这才明白,什么叫强军。

尤其是京营的那些火器,更是强大得可怕!

他们这一次攻伐辽东,收复旧土,能够如此的轻松,很大程度是因为京营的火器。

若非京营的火炮战车,以及那些威力强大的新式火枪,他们想要夺下沈阳中卫,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因此,他对于京营的那些火器也十分的眼馋。

袁崇焕思索片刻,应道:“皇上已经下了旨意,再有两日,京营兵马便要班师回朝了。”

说着,他又瞥了一眼祖大寿,接着说道:“京营的那些火器你就别想了,此番征伐辽东,京营已经将能用的火器都带上了,京营的火器也没有多少,不可能给边军用的。”

对于祖大寿的小心思,他也十分的清楚。

不过,他心中倒是有些猜想。

京营的那些火器如此利害,几乎是战场决胜的关键,皇帝必然不可能放心的将火器交给边军。

恐怕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那些火器都只会留在京营中使用。

毕竟,京营才是皇帝的嫡系兵马。

闻言,祖大寿有些失望。

若是他们边军能够拥有那些火器,且不说守住辽东,就算是往北扩张,追上那些建奴,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种事情,他也只是心中想想。

朝廷那些大臣必定不会同意出兵。

袁崇焕在舆图上比划了一下,接着扭头看向祖大寿,说道:“平辽侯,按照朝廷的意思,这一次要将朝鲜的建奴除掉,不能让他们跑了。”

“你要尽快在镇江堡一带布置兵马,防止建奴逃回辽东。”

闻言,祖大寿微微一愣,“军门,那镇江堡可是定辽侯兵马驻扎的地方,还需要我们派兵驻守?”

镇江堡是什么地方,他还能不清楚?

自从辽东失守之后,毛文龙便领着兵马退守到了镇江堡,这里也一度成了毛文龙所部兵马驻扎的地方。

可以说,这里就是毛文龙的老巢。

这个地方,还需要他们派兵驻守?

袁崇焕微微摇头,说道:“兵部另有安排,定辽侯的兵马已经移防金州卫。”

金州卫?

祖大寿微微皱眉,一时间没有想明白朝廷为何这般安排。

······

金州中左所(今旅顺)

毛文龙正在招待朝廷钦差杜三策。

他看着杜三策,笑着说道:“朝鲜的事情,本侯也有所耳闻,此番皇上让杜少宗伯过来,不知有什么吩咐?”

杜三策看着毛文龙,也十分的客气。

“侯爷,朝鲜王请求朝廷出兵支援,驱逐建奴。”

“朝廷的意思是让侯爷领兵去汉城,帮朝鲜稳固局面,同时清剿建奴。”

虽说毛文龙以前在朝中名声不太好,经常被言官口诛笔伐,但现在,毛文龙已经封了侯爵了,以前的事情自然不好多提。

面对一个侯爷,他自然也不能将原本对付武官的那一套拿出来。

毛文龙微微颔首,对于出兵朝鲜,他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事实上,这些年他能够在丢了镇江堡之后,依旧在皮岛上站稳脚跟,跟朝鲜也有很大的关系。

他在皮岛的时候,跟朝鲜的贸易也不曾断过。

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筹措到大量的军费来维持数万的兵马。

要说对于朝鲜的了解,他比起辽东其他将领来说,定然是更加的清楚。

不过,他从杜三策的话中,也抓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点。

那就是,他们该如何去汉城?

他很清楚,汉城在朝鲜中部,想要去汉城,要么走海路,要么走陆路。

现在建奴既然杀入了朝鲜,他们想要从陆路进入朝鲜,恐怕有些困难。

而若是走海路,他们便需要一支船队运兵。

想到这,他看着杜三策,沉声问道:“出兵朝鲜,这既然是朝廷的意思,本侯自当遵从。”

“只不过,想要前往朝鲜,最好的办法是走海路。”

“如今本侯军中没有多少船只,想要运送兵马渡海,恐怕有些困难。”

听到这话,杜三策笑着应道:“侯爷放心,此事皇上已经有了安排。”

“定海军如今驻扎在登州府休整,等侯爷准备好,便可以会同定海军出海。”

“有定海军护送,侯爷大可安心。”

说起定海军,杜三策便显得有些兴奋。

在出使过琉球之后,他对于海船已经不陌生了。

可见识了定海军的大船之后,他依旧十分的震惊。

那些大船跟郑芝龙手下的大帆船根本不一样。

定海军的大船竟然没有风帆,也没有多少水手,好似可以无风自动一般。

后来,他询问过傅宗龙之后,他这才明白。

原来那些大船都用了蒸汽机,通过蒸汽机驱动。

甚至跟运河上的那些明轮蒸汽机船还有很大不同,那些海船用的是一种新的船桨。

不过,他一介文人,也不懂这些,倒是没有听明白其中的关窍。

只是知道,那些个海船都极为厉害,速度奇快,比起他之前乘坐的郑芝龙的大帆船要快多了。

他这一回,也多亏是定海军护送左柱国回京,否则他还没办法乘坐定海军的大船来金州卫。

毛文龙听到这话,稍稍有些惊讶。

对于定海军,他之前也听说过一些传闻。

这支水师是皇帝花了大量银子打造的,据说用的都是新式战船,还配了不少的火炮。

不过,之前征伐辽东,定海军虽然出现在了辽东湾,但是并没有参与作战,只是负责运送一些粮草。

他们自然也就没办法见识这支水师的战力了。

毛文龙思索片刻,问道:“少宗伯,此番出兵朝鲜,兵部是如何安排的?”

既然是出兵朝鲜,自然是要有一个主事之人,这十分重要。

杜三策也明白毛文龙的意思,他神色郑重了几分,说道:“此次出兵朝鲜,按照朝廷的意思,以提督傅大人为主,傅大人领水师,侯爷领兵上岸,清剿建奴,而我作为监军,留在军中。”

听到这话,毛文龙倒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若是按官职来说,他这个侯爵是超品的爵位,自然是比傅宗龙这个兵部侍郎兼定海军提督更大。

但是,按照朝廷以文制武的惯例,朝廷也不可能让他这个纯粹的武将来总督兵马。

对于这一点,他心中也十分的清楚。

朝廷派杜三策作为监军,留在军中,怕是也有节制他的意思。

毛文龙微微颔首,“既然如此,你我同去登州,拜会傅提督?”

既然是以傅宗龙为主,他自然不可能在金州卫等着傅宗龙上门。

杜三策微微颔首,笑着应道:“好,我等尽快赶去登州府,跟傅提督定个策略。”

······

河套地区,一处新城之中。

察哈尔部新任首领额哲满脸的冲劲,看着一旁的李自成,笑着说道:“太师,如今我部实力大增,已经有了三万精兵,听说明廷现在正忙着对付建奴,我们不如现在出兵,将圣城夺回来!”

听到这话,李自成也有些意动,经过近两年的奋斗,他们已经积蓄了不少的实力。

凭借河套地区富饶的土地,他们训练出了三万的精兵,实力比起原本在归化城的时候还要强大。

以他们现在这个实力,未必不能将归化城重新夺回来。

若是能够夺回归化城,他们便可以进一步收拢其他部落,继续增强实力。

还不等他回应,一个文士突然冲了进来。

“大汗,太师,有关内的消息!”

文士说着便将一份密信交给了李自成。

李自成接过密信,随即翻看了起来。

一旁的额哲眼中闪过一抹阴翳之色,却又不敢多言。

如今,他虽然被称作大汗,可实际上,整个河套的事情,都不是他能够决定的。

哪怕是他的部落,现在也都是听从李自成这个太师的命令。

就如一旁的文士一般,根本没人将他放在眼中。

“明廷已经收复了辽东!”

就在此时,李自成惊声说道,脸上满是惊骇之色。

对于建奴,他这两年也有些了解。

建奴这些年始终是明廷的威胁,对明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可现在,明廷竟然将这个威胁除掉了,而且,明廷出兵辽东也不过是数月时间。

显然,明廷的实力有了极大的增长。

想明白这些,李自成心情愈发的沉重。

原本他还想着借助察哈尔部的势力重新杀入关内。

可现在看来,仅仅凭借察哈尔部三万精锐杀入关中,他就是去送死的。

不行,要抓紧时间扩张!

他心中愈发的紧张,明廷现在已经拿下了辽东,等明廷反应过来,注意到了藏在河套的他们,顿然也不可能放过他们。

他必须赶在明廷注意到他们之前,将察哈尔部的实力提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