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外,王承恩双手拢在衣袖中,双眼微眯。
一旁还有肩舆停着,好似在等候什么人。
守卫见状,顿时有些好奇。
究竟是什么人,竟然能让王公公在门口等着。
“王公公,您这是在等谁?”
徐邦彦巡视到了宫门口,看着王承恩,顿时有些意外。
闻言,王承恩扭头看着徐邦彦,笑道:“左柱国入宫,皇爷让杂家在这等着。”
徐邦彦肃然起敬,左柱国孙承宗是什么人他自然清楚。
前不久朝廷出兵征伐辽东,主导之人便是左柱国,这可是当今朝堂上声势最大的人。
想到这,他也走到了一旁,笑着说道:“公公,既然是左柱国入宫,我也在这守着,免得有不长眼的冲撞了左柱国。”
王承恩也能猜到徐邦彦的想法,无非是想要见见孙承宗。
他也没有拒绝,徐邦彦是御前司的统领,负责皇城守卫,在这宫门口守着,也不算违规。
片刻之后,一顶轿子缓缓抬了过来。
身穿官袍的孙承宗从轿子中钻了出来,迎面便看到了王承恩和徐邦彦。
他看着王承恩微微抱拳,笑道:“王公公!”
“左柱国客气!”王承恩连忙回礼,而后扭头朝着一旁的小太监吩咐道,“赶紧将肩舆抬过来。”
他看着孙承宗,笑道:“左柱国,皇爷在西苑,这一路上距离不近。”
“皇爷吩咐了,让您乘肩舆过去。”
孙承宗神色郑重了几分,朝着西苑的方向躬身谢恩,“老臣谢皇上恩典!”
他直起身子,扭头看了一眼一身甲胄的徐邦彦,笑着问道:“这位将军是?”
一旁的王承恩笑着介绍道:“左柱国,这是御前司指挥徐邦彦。”
“下官徐邦彦见过左柱国。”
御前司?
孙承宗微微一愣,想了片刻,这才想起了两年前看过的一份邸报。
当时,那一份邸报中说,皇帝设立了一个御前司,取代了原本锦衣卫宿卫宫庭的职能。
御前司总共有六千兵马,专门负责宫中宿卫,主官据说还是一个武举出身的武进士。
想到这,他微微颔首,也没有多言,缓步上了肩舆。
在前往西苑的路上,孙承宗也注意到了皇城中巡守的将士。
他能够明显感觉到,宫里的这些将士精气神很足,比起他年前入宫的时候,看着还要好上几分。
年前入宫的时候,他还真没有太注意宫中的这些变化。
现在一想,宫里这两年的变化也十分的大。
以前皇城守备都是京营和锦衣卫一同负责的。
但京营早已糜烂,士兵自然也没有什么精气神。
锦衣卫虽然比京营要好一些,可也好不了多少。
而现在,皇帝设了御前司,专门负责皇城宿卫,又组建了勇卫营,巡守皇城。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皇城中的将士堪称精锐,也只有现在,皇城才称得上是守备森严。
“左柱国,西苑到了!”
就在孙承宗愣神之际,王承恩在一旁提醒道。
闻言,孙承宗回过神来,笑道:“老了老了,这么一会儿就想瞌睡了。”
王承恩扶着孙承宗下了肩舆,笑道:“左柱国功勋卓著,只要您愿意,皇爷定会安排妥当,让您好好享受。”
孙承宗心中了然,笑着应道:“这好,我年岁不小了,如今辽东旧土收复,我也该跟皇上告老,早日回去待着了。”
当他看到皇帝诏令,封赏他左柱国的官职之后,他便明白,他是时候隐退了。
左柱国这已经是位极人臣了,若是再留在朝堂之上,必定会受人关注,免不了招致是非。
在王承恩的引领下,两人很快便进了西苑。
见到王承恩和孙承宗过来,侍候在朱由检身旁的王德化快步迎了上来,“公公,皇爷还在钓鱼,小的去通禀一声。”
王承恩微微颔首,“去吧。”
一旁的孙承宗看着不远处的亭子,也没有多言。
皇帝喜好钓鱼,这件事早就传开了。
他自然也不意外。
片刻之后,王德化走了过来,说道:“左柱国,皇爷召见!”
王承恩和孙承宗两人随即走了过去。
朱由检此时刚放下手中的鱼竿,扭头看着孙承宗,笑道:“左柱国来了。”
“快,赐座!”
在宫女的伺候下,朱由检洗了手,这才走到一旁的御座前坐下。
“老臣见过皇上!”
孙承宗躬身行礼。
朱由检摆了摆手,笑道:“免礼!坐,坐下说!”
看着孙承宗坐下,他接着说道:“此番驱逐建奴,收复辽东,多亏有左柱国倾力相助。”
“皇上过誉,此番大胜,全赖皇上圣明。”孙承宗赶忙应了一句。
见状,朱由检轻笑了一声,也没有再多言,而是说起了朝鲜的事情,“左柱国可曾听闻朝鲜之事?”
孙承宗神色微微郑重了几分。
对于这件事,他自然听说过。
朝廷决定出兵朝鲜,领兵之人就是他的学生傅宗龙,他自然对这件事也十分的关注。
他离开登州府的时候,傅宗龙还特意询问过他的意见。
“皇上,老臣知晓一些。”
朱由检微微颔首,说道:“朝鲜紧邻辽东,诸外藩之中,唯有朝鲜离中原最近。”
“朝鲜安危于我大明影响颇大,不管是前朝神宗皇帝时期,朝廷出兵支援朝鲜,击退日本,还是此番支援朝鲜,清剿建奴,都不只是因为朝鲜外藩的身份,而是为了我辽东安危。”
“朝鲜实乃要地也!”
听到皇帝这话,孙承宗神色微动,一时间摸不透皇帝这话内含的深意。
见状,朱由检接着说道:“朝廷支援朝鲜,动辄兵马数万,耗费钱粮无数,每每平定乱局,便班师回朝,直至下次动乱再现。”
“朕想知道,可否有一劳永逸之法?”
孙承宗本就是老成之人,此时也听出了皇帝这话的意思。
朝廷屡次出兵朝鲜,耗费颇大,皇帝不希望以后也继续这个模式。
而想要结束这种模式,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吞并朝鲜,将朝鲜纳入朝廷统治之下。
朝鲜并入大明,朝廷便能够直接在朝鲜整顿兵马,以后出了问题,直接用朝鲜兵马,也无需从其他地方支援。
不过,想要吞并朝鲜,这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朝鲜虽然是大明藩国,但也不会完全听从大明的诏令,尤其是在吞并这件事上,朝鲜很有可能会激烈反抗。
孙承宗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皇帝的神色,试探着说道:“皇上,想要一劳永逸,或许要将朝鲜并入大明......”
“不妥!”朱由检微微摇头。
对于吞并朝鲜,朱由检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朝鲜疆域不小,人口也不少,若是并入大明,对于大明而言,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统治朝鲜的成本甚至可能比从中获得的利益还大。
这实在不是一个好买卖。
见皇帝摇头,孙承宗反倒有些疑惑了。
既然不吞并朝鲜,那皇帝是什么意思?
就在此时,朱由检接着说道:“朕有一个想法,左柱国看看是否妥当。”
“从登州府去汉城,走海路无需一日便可到达。”
“朕以为,可以派兵驻守朝鲜,协助朝鲜王稳定局势,防止贼人生乱。”
孙承宗眉头紧皱,“皇上,若是派兵驻守朝鲜,兵马至少数千,经年累月之下,耗费恐怕不是一个小数目。”
跟派兵驻守朝鲜相比,他反倒是更加看好吞并朝鲜。
毕竟吞并朝鲜只需要一时的耗费,可若是派兵驻守,那是每年都要花银子的。
朱由检微微摇头,笑道:“左柱国多虑了,朝廷派兵驻防,这是为了朝鲜安定,所需军费自然是由朝鲜负担。”
给人当保镖,自然是要收保护费的,哪有白嫖的道理。
大明派兵驻防,朝鲜每年给个几十万上百万的银子,这也很合理。
听到皇帝这话,孙承宗算是彻底反应过来。
皇帝这是想要吸朝鲜的血啊!
对于皇帝的这种想法,他虽然觉着有些不妥,但也没有反对。
朝鲜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外藩罢了,再说,前些年若非朝廷帮助朝鲜击退了日本,现在的朝鲜还存不存在都是问题。
他们不过是收点军费罢了,就当是朝廷之前付出的回报了。
想到这些,孙承宗微微颔首,应道:“皇上圣明,此举为朝鲜安定社稷,巩固两国关系,实乃良策!”
朱由检点了点头,看着孙承宗,笑道:“傅宗龙是左柱国的学生,此事还需左柱国给傅宗龙解释一番。”
派兵驻守朝鲜,说到底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朝堂之上搞不好有人要反对,现在借着孙承宗的势头,自然要轻松一些。
“老臣遵旨!”孙承宗也明白皇帝的意思,他恭声应了一句。
朱由检朝一旁的小太监王德化招了招手,王德化随即拿着一纸契约递了过来,“左柱国,如今辽东收复,战事结束,你便好生在京城休养,这是一处五进三跨的宅子,左柱国一家子人也可以住得下。”
闻言,孙承宗赶忙谢恩,“老臣叩谢皇上圣恩!”
对于皇帝这番安排,孙承宗倒也不意外。
······
汉城,王宫。
朝鲜国王李倧看着延平府院君李贵(府院君,朝鲜勋爵称号),问道:“明廷的兵马什么时候才能到?”
自从建奴攻入朝鲜以来,短短半月时间,便接连攻下几座城池,朝鲜北边已经有大片疆土沦陷,眼看着建奴就要杀到汉城来了,他心中紧张不已,也只好向明朝求援。
李贵沉声应道:“根据前几日的回信,明廷已经下令调派兵马过来,如今应该在路上了。”
“那就好!”李倧稍稍松了一口气。
李贵皱着眉头,沉声说道:“大王,明廷当真能够击败女真人?”
“这些年来,明廷一直在跟女真人对峙,不仅没有击退女真人,反倒是丢了不少疆土,明廷现在还能派多少兵马支援我们?”
对于明廷的行动,他心中并不太相信。
他们朝鲜紧邻辽东,对于辽东的情况还算了解。
自万历朝开始,明廷便在辽东频频失利,以至于丢了大量的疆土。
去年女真人也曾派兵杀入朝鲜,当初他们也跟明廷求援了,但是并没有得到明廷的回应。
现在女真人再次杀过来,明廷也未必会派兵。
李倧知道李贵的担忧,他沉声应道:“已有消息传来,明廷已经击退了女真人,并且夺回了以前丢失的土地,或许明廷开始重视女真人了吧。”
对于明廷的实力,他还是比较相信的。
毕竟,在几十年前,明廷也曾派兵支援他们,并且帮他们击退了日本。
明廷当年可是能够调派十几万大军支援朝鲜的,想来现在也能击退女真人。
李贵还是有些疑惑,“大王,既然明廷已经击败了女真人,那为何还有女真人进入朝鲜?”
“或许,他们是逃窜过来的。”李倧也只是心中猜测,虽然他们紧邻辽东,但他们在辽东并没有搜罗情报的人,对于辽东巨变的细节,他们并不了解。
他微微摇头,沉声说道:“不管怎么样,现在明廷展现出的实力,比起女真人要强大的多,只要坚持到明廷的大军到来,我们就能击退女真人。”
“你派人去海上盯着,只要发现明廷的水师,立刻来报!”
李贵微微颔首,正准备起身,一个宫人冲了进来。
“大王,来了,上国使臣来了!”
闻言,李倧和李贵对视一眼,脸上都充满了欣喜之色。
李倧看着那宫人,问道:“上国来了多少人?有多少兵马?”
宫人赶忙应道:“大王,据说有几十条船,还有几条巨舰!”
“好!好!”李倧愈发的欣喜。
明廷派了大军过来,他们便不必再担心女真人的进攻。
有明廷大军在,他们必定能够击退女真人。
见李倧欢欣鼓舞,一旁的李贵赶忙提醒道:“大王,明廷使臣到了,我们也该出去迎接。”
“是!是!”李倧赶忙点头,“赶紧给孤换衣服,将明廷送的蟒袍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