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张权明,本是龙虎山弟子,师承五斗米道天师张道陵,天赋和实力都曾是山中翘楚。三十余年前下山,独自闯荡。

他曾立下宏愿,怀揣赤诚之心,誓要救世济民。他凭借卓越的道法与才智,赢得朝堂赏识。可党锢之祸骤起,有知遇之恩的士人惨遭冤杀,血染朝堂;自已也被追捕,逃亡途中,目睹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却无力回天,满心悲愤。再看那宦官,跋扈至极,肆意欺压百姓,践踏朝纲。

张权明内心渐生异念,决心在朝堂立足,以求自保,更盼有朝一日能扭转乾坤。于是,他放下往昔坚守,开始圆滑逢源,攀附权贵;又开宗立派,广纳门徒,积蓄力量。十余年时间,凭借自已一身通玄道法,以及在朝中积累的人脉实力,他终于坐上国师之位。

可惜好景不长,汉灵帝突然病逝,新帝即位,朝堂再度混乱。眼见宦官被除,何进身死,张权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任凭自已道法再强,也不能杀尽天下之人,更无法得到世人之心。只有在朝堂上树立威信,才能长盛不衰。

此刻,张权明看着眼前凶神恶煞般的董卓,缓缓开口道:“前将军入宫之后,打算如何处置眼下这局面?”

面对这突然的转折,董卓一时愣住,盯着张权明的双眼,随即爽朗大笑,回应道:“大汉天生异象,贼子祸国,我自当竭尽全力辅佐圣上,以正天下。”

张权明又问:“何来异象?”

“国师说何为异象,天下人便会相信何为异象。”董卓目光深邃,看向张权明。

张权明立即拱手道:“将军所言甚是。”

董卓甚是满意,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国师,请。”

张权明做出同样手势:“将军,请。”

二人结伴上马,率军向皇城而去。

此刻袁绍等人早已屠尽宦官,却遍寻皇帝不见,众人心慌不已,甚是惊恐。突然,有人飞奔来报,称董卓救下皇帝,正往皇城而来。公卿百官齐齐列队,恭迎皇帝,毕恭毕敬。

只有袁绍神情怪异,心中对董卓的突然到来充满愤恨。自已布局甚久,投入甚大,虽然铲除宦官,却在几乎功成之时,竟被这董卓半路截胡。袁绍越想越气,看向董卓的双眼似要冒出火来。

董卓身骑高头大马,意气风发,一时风光无两,得意洋洋,自然没有注意到人群中的袁绍。太尉崔烈见董卓竟与皇帝并排而行,怒火中烧,厉声呵斥:“董仲颖,你身为大汉将军,怎敢如此无礼,还不快快下马回避!”

董卓面庞瞬间阴冷如霜,目光如刀般直直盯着崔烈,寒声道:“我等昼夜驱驰三百里,马不停蹄赶来护驾,何来回避之说?崔公,你就不怕项上人头落地吗?”

此言一出,四周众人如遭雷击,面面相觑,无人敢在此刻出头。董卓虽骂得凶狠,但权衡利弊,还是缓缓下马,昂首挺胸并入迎驾队伍,稳稳立于首位。

汉少帝年幼,被董卓的西凉军吓得大哭不止,于是便有大臣劝道:“今宦官已除,皇城再无动乱,还请前将军引兵而去。”

董卓大怒,当即回怼:“诸公皆是国家大臣,位高权重,却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不安,如今竟还让我退兵?!谁来稳定朝局?靠你吗?”随后头也不回地引兵入城。

何进、何苗旧部尚无归属,董卓趁机将其尽数收归麾下,实力大增,本人也被封为司空。至此,董卓在朝中权倾朝野,整日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少有人敢与之为敌。朝廷虽然没了宦官,却仍是一片乌烟瘴气。

一日,董卓在殿中饮酒,回忆起那日初见汉少帝及陈留王时的情景。彼时,他已尽量展现温和,耐心询问事情经过,这皇帝却只顾啼哭,语无伦次,全无天子威仪;反倒是陈留王对答如流,条理清晰。而且这陈留王乃是董太后所抚养长大,而董卓自称是和董太后同族,更是对陈留王好感倍增。

他把玩着酒杯,喃喃自语道:“这皇帝嘛,自然应是由机敏聪慧之人来做,昏庸无能之主,又怎会令我大汉长治久安?”他突然抬头看向国师,“国师,阁下以为如何?”

张权明微微拱手,恭敬答道:“将军所言甚是。将军乃是当世英雄,您认为谁贤德,谁昏庸,天下人自会认同您的看法,老天也会站在您这边的。”说罢,举杯一饮而尽。

董卓大笑,举杯共饮。

次日,董卓便邀袁绍等人前来府上,提出了废立之事:“诸位,天下之主,应为贤明之君。每每想到灵帝所作所为,实乃令人愤恨。吾观陈留王似乎可以,应当立为皇帝。”

众人面面相觑,低头不语,无人敢提出异议。董卓满意地看着案前众人,毫不遮掩地捋须大笑,甚是得意与狂妄。

突然,袁绍猛地拍案而起,大怒道:“荒唐!圣上年幼,还未有何错事,你就要废掉他,你这般不顾礼法,随心所欲,天下谁人会轻易信服?”

董卓大惊,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怒火中烧,登时怒道:“你这竖子!天下之事,怎会不听命于我?我是为了大汉才这么做,又有何人敢不信服?”说着,抽出腰间佩刀,冲着席间众人怒吼,“你!还有你!信服与否?”

众人早已吓破了胆,唯唯诺诺道:“唯董司空马首是瞻。”

董卓冷笑,又举刀对袁绍说道:“你以为我董卓的宝刀不锋利吗?”

袁绍亦是取出腰间佩刀,陈于胸前,目光坚毅:“天下健者,怎会只有董司空一人?!此事,你可问过我家叔叔,当朝太傅?”

说罢,双手猛地抱拳施礼,愤然离去。听到袁绍搬出自已的叔叔,董卓也知道袁家的声望地位,只是愤怒地盯着袁绍离去的方向,手中宝刀怒劈空气,宣泄怒火。

之后董卓亲自找到太傅袁隗说明此事。然而这位太尉却甚是懂得变通,当即表示同意。袁绍得知后,极其后怕,连夜逃亡。什么朝廷要官,什么四世三公,都比不上活命要紧。

几日后,董卓召集群臣,于朝堂之上正式宣布废立之事。然而,世上总有正直之士,不愿同流合污。执金吾丁原当即出言反驳:“此乃朝堂,非你家后院,可以随意处置。天子受命于天,岂可听你任命?”

董卓大怒,又欲挥刀示威,却见丁原身后一男子,高大威猛,眼中杀气腾腾,似要随时冲上前要了董卓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