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的快马加鞭,我终于抵达了这座历史悠久的京城。

尽管我身处繁华的京城,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热闹的市井之声,我的心却如同古井无波,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这京城的繁华,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本应是充满了新奇与诱惑,然而,我却无心流连。

我的目光穿透了喧嚣,心无旁骛地寻找着通往瑞王府的道路。街道两旁的商铺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络绎不绝,但这一切似乎都与我无关。我如同一具失去了灵魂的躯壳,机械地在人群中穿梭,寻找着那个将揭开我身世之谜的地方。

瑞王府,那个在我生命中注定要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它的大门背后,隐藏着我从未知晓的家族秘密和母亲的往事。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几经询问,终于在几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指引下,找到了那座庄严肃穆的瑞王府。府邸门前,石狮威武,朱门紧闭,两旁的家丁站立如松,守卫着这座尊贵的府邸。

我整理了一下衣衫,手中捧着精心准备的挽联、香烛和纸钱,缓步上前。在府门前,我对其中一位家丁恭敬地一拱手,语气庄重而温和地说道:“小女子乃凤鸣书院林清妍,今日特来吊唁林侧妃,愿能得准入内,表达哀思。”

凤鸣书院,这个名字在京城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它不仅是学术的殿堂,更是道德的楷模,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尊崇。家丁一听我是来自凤鸣书院的学者,眼中闪过一丝敬意,没有多问,便匆匆进去通报了。

不多时,家丁返回,面带哀容,引我进入府内。穿过几道回廊,绕过几座假山,终于来到了灵堂前。这里,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灵堂设在一处僻静的厢房,简朴而不失庄重,四周的院落里悬挂着几缕细弱的丧幡,随风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无声的哀悼。

步入灵堂,只见牌位端放于香案之上,香案前摆放着几样供品,简单而朴素,显然是遵循着妾室的丧葬礼仪。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肃穆,仿佛连时间都为之凝固。

在灵堂的一角,一位身着素衣的丫鬟正跪在微香炉前,手中的纸钱一张张投入火中,化为灰烬,随着轻烟袅袅升起。她的动作轻柔而缓慢,脸上带着淡淡的哀伤,眼神中透露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这位丫鬟,她是母亲的随嫁丫鬟,名叫翠岚,除了她便没有别的丫鬟了。

翠岚的目光在我身上徘徊,她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疑,随后渐渐被激动的光芒所取代。她忍不住上前一步,声音带着颤抖:“姑娘,您真的是小郡主吗?您和侧妃娘娘长得如此相似。”我环顾四周,确保没有旁人,便轻轻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然后微微点头。翠岚的脸上立刻绽放出惊喜的神色,她急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个深深的礼。

我轻轻将她扶起,语气温和而坚定:“翠岚姐姐,我现在不是什么郡主,你不必对我行如此大礼。王府里的人还不知晓我的身份,请姐姐先替我保守这个秘密。今天,我是以凤鸣书院的学生身份来的。”

翠岚默默地点了点头,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理解和尊重。我转身走向香案,从旁边的香筒中取出三炷香,轻轻地点燃,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香炉中。烟雾缭绕,香气弥漫,我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对着母亲的牌位深深磕头,然后起身,再次跪下,静静地凝视着那块刻有母亲名字的木牌。

在朦胧的泪光中,我的视线变得模糊,心中涌动着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遗憾。我轻声呢喃,仿佛穿越时空的呼唤:“母亲,当我降临这个世界,还未来得及用初生的眼睛看看您,您就为了我的安危,含泪将我送离。多年来,我以为自已孤独无依,是师尊在喧嚣的市集拾得的孤儿,却不知我血脉相连的母亲,一直在煎熬中默默度日。当我得知自已并非无根之木,有您这样一位母亲时,您却已经离我而去。我未曾有机会在您的膝下承欢,未曾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道。母亲,您为何不再多等我一些时日?待我学成归来,我定会为您正名,为您讨回应有的公道。”

我的声音在寂静的灵堂中回响,每一句话都承载着沉重的情感。我伏在案前,泪水如断线的珍珠般滚落,悲痛和愤怒交织在心头,让我无法自已。母亲的离世,不仅是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更是我心中难以平复的创伤。

周围的一切都仿佛静止了,只有我的哭泣声在灵堂内回荡,那是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冬月初六的日子,被选为送别母亲的最后一程,适宜丧葬的吉日。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与翠岚姐姐同住一室,我们轮流守护着母亲的灵堂,让那长明灯不灭,香火不断。

夜深人静之时,我们偶尔会轻声交谈,话题总是不自觉地回到那些尘封的往事。我感慨万分,若非翠岚姐姐当年的机智与勇敢,我或许早已不在人世。

翠岚的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但那双眸子里,却时常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她的声音柔和而低沉,仿佛是从心底深处流淌出来的清泉:“清妍,你的生命是上天的恩赐。我所做的,不过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自小我就跟随在大小姐的身边,她待我如同家人一般,能遇到这样仁慈的主子,是我这做婢女的福气。”

她的目光变得迷离,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些往昔的岁月:“林家遭遇变故,家道中落,大小姐将卖身契还给了我,她温柔地说:‘现在林家没了,这卖身契你便拿去,找个好人家,比跟着我吃苦受罪要好。’我当时就跪在大小姐面前,泪水模糊了双眼,我说:‘大小姐,这是要赶我走吗?若您不是真的嫌弃我,即便没有了这卖身契,我也愿意一辈子伺候您,您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翠岚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继续说道:“那一夜,大小姐将我扶起,我们相拥而泣,直到天明。林家的女儿,闺阁中的技艺是整个京城都闻名遐迩的。所以后来,我们便来到了凤鸣书院,大小姐成为了闺阁苑的导师,继续传承着林家的优雅与智慧。”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她的话语如同一缕温暖的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她的忠诚与深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份超越了主仆关系的深厚情感。在这个即将告别的时刻,我们的心灵在对话中得到了慰藉,仿佛母亲的爱依然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去。

晨光初照,我被门外的喧哗声从梦中唤醒。我披衣而起,随着声音来到府邸的大门,只见六名士兵,他们身上沾满了战斗的痕迹,血迹斑斑,正用一副简易的担架抬着一位中年男子匆匆而来。那男子约莫四十岁上下,衣衫褴褛,身上血迹斑斑,显然是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他们的脚步急促而沉重,一边小跑着进入王府,一边焦急地呼喊着:“瑞王回来了,快,快准备热水,宫中的太医即刻就到。”

我心中一紧,瑞王,那不是母亲的夫君,我名义上的父亲吗?他怎会如此模样归来?我紧随其后,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府中的仆人们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动,纷纷忙碌起来,准备着热水和药物,以迎接太医的到来。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每个人都在为瑞王的安危担忧。而我,站在这喧嚣之中,心中却是五味杂陈。这位瑞王,我从未谋面的父亲,他的归来,心中既有一丝期待,也有一丝忐忑。

听着归来士兵的叙述,我得知星辉国仍旧占据着我玉龙国的三座城池:战云城、龙脊城、玉门城。瑞王率领赵家军,自龙渊要塞一路浴血奋战,收复战云城似乎是势在必得。然而,银月国背信弃义,违背了两国间的互不侵犯条约,对我军发动了突袭,让我们措手不及,瑞王也因此身陷险境,负伤归来。

士兵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未尽之意,他的目光在瑞王的瞪视下迅速收敛,将即将脱口而出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尽管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我从他的眼神和语气中,已然察觉到了一些端倪。

在这复杂的战局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与斗争。瑞王的伤势,银月国的背叛,以及我军内部的隐情,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局面。

王妃的眼泪如断线的珍珠,她哽咽着,轻轻地为瑞王擦拭着身上的血迹,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似乎在祈求着上苍的怜悯。就在这时,宫中的御医匆匆而至,为这府邸带来了一线生机。全府上下的人心也随之微微一振,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