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儿,打点行装,待到明晨,便下山前往瑞王府,送你母亲最后一程。”师尊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

“师尊,我竟有母亲?我一直以为我是您在市集拾得的孤儿。”我的眼中满是疑惑,师尊的表情却是沉重,没有半点玩笑之意。

“如今你已步入豆蔻年华,有些往事,是时候让你知晓了。”师尊的面容从未如此严肃,眼神深邃,似乎穿越了时空的长河。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你的母亲,名为林婉清,与我情同姐妹。是昔日名门望族的嫡女。因此我为你取名林清妍,继承了她的姓氏,也继承了她的‘清’字。看着你一天天成长,越来越像她,每次看到你都仿佛看到了她的影子。”师尊的眼眶微红,继续说道:“这凤鸣书院,矗立于林秀峰之巅,已有两千余年。玉龙国的王公贵族,皆会将女儿自幼送至书院的‘闺阁苑’,学习琴棋书画与女红。你母亲,便是‘闺阁苑’的导师。瑞王曾将五岁的牡丹郡主赵思涵送来‘闺阁苑’学习,对你母亲一见倾心。瑞王赵云飞以战功显赫,英名远播,你母亲亦早已心生倾慕,两人琴瑟和鸣,情投意合。嫁与瑞王为侧室,瑞王妃李霜华见你母亲温婉而清雅,琴棋书画和女红样样精通,便心生嫉妒,设计陷害。瑞王长年征战在外无暇顾及后宅之事。从此你母亲便在厢房中度过岁月,瑞王也未曾再见过你母亲。你母亲怀有身孕之事,无人知晓。生下你时,随嫁丫鬟翠岚用被子捂住你的嘴,才未让瑞王妃发觉。若你留在王府中,恐怕会遭李氏陷害,于是她连夜飞鸽传书于我,次日趁夜色将你接到这书院,抚养长大。”

“我竟有母亲,我并非孤身一人,如今方知,却已是阴阳两隔,母亲......”我哽咽着,泪水如断线的珍珠,扑进师尊的怀抱。师尊轻抚我的背,声音柔和而坚定:“好孩子,这凤鸣书院永远是你的家。丧礼之后,你是否愿意与父亲相认,是否选择留在王府,皆由你心决定。”

师尊稍作停顿,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忧伤:“当年,为师本想带你母亲一同离开,凭为师的武艺,王府无人能阻。但你母亲坚决不肯,她言道,如此行事不妥,会玷污了凤鸣书院的清誉。书院两千年的传承,不可因我们一时之念而毁于一旦。她便将你托付于我,只愿我带你回书院,平安长大。”

“这些年,我一直对你隐瞒真相,是出于对你的保护。怕你一时冲动,偷偷下山去找王府理论,只会给你带来危险。”师尊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师尊继续说道:“凤鸣书院虽然远离尘嚣,但我们的心中,始终装着天下。我们不干涉世俗之事,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关心你。你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我宁愿你在这里平平安安地长大,也不愿意你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陷入不必要的危险之中。”

师尊的话,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关爱。这些年,他一直在默默守护着我,用自已的方式保护着我。虽然他没有告诉我真相,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出于对我的爱。

我紧紧握住师尊的手,眼中含着泪光,但心中却充满了感激:“师尊,谢谢你这些年的保护。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我会记住你的教诲,不会轻易冲动,更不会让自已陷入危险之中。”

在这个深夜,凤鸣书院的灯火依旧温暖,而我心中的悲痛如海深,在师尊的怀抱中,渐渐睡去。

凤鸣书院,翠竹环绕,清泉潺潺,是一所专收女子的学府,分为四大别苑,各具风华:

一、闺阁苑:此苑乃女子才艺之摇篮,琴棋书画、音乐与舞蹈、女红技艺、家务、园艺、烹饪、礼仪、茶艺皆在此精进。女子们轻抚琴弦,墨香四溢,绣花针下,绽放着细腻与温婉。

二、武学苑:玉龙国武学的最高学府,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学子们在此习武修身,研究武术学术,探讨武学理论,以武会友,以武强身。培养了出许多女子武学宗师。

三、经纶苑:经纶满腹,治国平天下。此苑培养治国理政之才,学子们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以期将来能入朝为官,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尽管如此,但真正入朝为官的乃凤毛麟角,多是贤内助。

四、杏林苑:无上医学传承,救死扶伤为已任,曾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女医官。

自三岁起,师尊见我天资聪颖,便以院主之位来悉心栽培。我在四大别苑中勤学苦练,如今已是技艺精湛,成就斐然。在这片充满智慧与优雅的土地上,我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正逐渐绽放出属于自已的光彩。

晨曦初照,师尊已在庭院中等候,身旁立着一匹神骏的快马,马鞍上系着一只精致的包袱。师尊见我走来,便将包袱递给我,语重心长地道:“这里面是一些银两,你初次出远门,务必照顾好自已。凤鸣书院虽隐于世外,但金银财宝从不匮乏,若这些银子用尽,只需一纸书信,为师自会派人为你续上。另有一本修仙秘籍,乃我院创始人诸葛芸先祖所遗,也是历代院主传承之物。她老人家千载前已得道飞升。”

我接过包袱,感受到其内沉甸甸的分量,连忙推辞道:“师尊,妍儿年幼,资历尚浅,怎敢担此重任。”

师尊却摆了摆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院主之位,迟早会是你的。这秘籍自第二代院主起,历代传人皆未能参透其中奥妙,如今提前交付于你,是希望你有更多时间揣摩。你能否给为师带来惊喜,为书院再添辉煌,就看你自已的造化了。”

师尊的双眼,如同两汪深潭,映照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我接过包袱,那分量沉甸甸的,不仅是金银的重量,更是师尊的厚望和书院的千年传承。师尊含辛茹苦,将我抚养成人,将毕生所学无私地传授给我。

凤鸣书院中,学习的女子非富即贵,她们或是官宦之家的千金,或是商贾之女,而我,自幼调皮捣蛋,不知天高地厚,常在她们中间嬉戏打闹,有时甚至差点惹出大祸。每当我闯祸,师尊总是默默地为我排忧解难,他的宽容与智慧,让我深感愧疚,也让我学会了谨慎。

记得三岁那年,师尊将我送到闺阁苑,交给了清荷导师。她教我女子的礼仪,琴棋书画、女红等等繁文缛节,我当时虽不甚理解,却也学得有模有样。礼仪的种子,就这样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四岁那年,我亲手做了一份点心送给清荷导师,她感动得泪眼婆娑的问我:“我还未曾教你这些你是怎会的?”我答道:“我见姐姐们做过,便学着做了,不知是否合您口味。”清荷导师笑着说:“很合口味。”

随后,我踏入武学苑,师尊不仅是院主,也是武学苑的导师。我似乎天生就是练武的料,对武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多么艰苦,我都甘之如饴,师尊常劝我不要急于求成,以免伤了身体,但我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我的武学进步神速,甚至内功修炼也未落下。

起初,导师们对我这个武学出身的学生能否学好这些细活持怀疑态度,但我没有让她失望。当我展示所学时,她那惊喜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许。我在闺阁苑、经纶苑、杏林苑同时学习,各位导师见我聪慧,便不再怀疑,只要我到了她们的课堂,她们便倾囊相授。

那时的我,虽不甚明白所学之深意,却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将导师们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每当导师们考核我时,我总能对答如流,赢得了她们的喜爱和赞赏。

“师尊,弟子明白您的苦心。”我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定当不负师尊所托,即使前路艰难,我也会勇往直前,用心参悟这本秘籍,为凤鸣书院的荣耀而努力。”然后缓缓跪下,以最传统的礼节向师尊告别。师尊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轻轻扶我起来,眼中也闪烁着泪光。“孩子,起来吧!记住,无论你走到哪里,凤鸣书院永远是你的家。你的每一步成长,为师都会在这里为你祝福。”

我背上包袱,翻身上马,快马加鞭,踏上了前往瑞王府的路。马蹄声在晨光中渐行渐远,我回头望了望师尊,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高大。我挥了挥手,师尊还站在原地微笑着望着我,缓缓的抬起手向我挥了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