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这日,坤宁宫上下紧张忙碌。天刚刚破晓,日月同辉,宫人们已经起来,个个步履匆忙,为公主出嫁作最后的准备。宫中张灯结彩,门窗上贴着大红喜字,置身其中,每个人都被这喜庆的氛围感染,脸上情不自禁地绽放出淡淡的笑容。

太后一夜未得安眠,辗转反侧,直到深夜才昏昏沉沉地睡过去。朦胧之间,她听到外头传来声响,忽然惊醒,忙问道:“什么时辰了?可别误了公主的大事。”玉竹姑姑笑着回答说:“时辰还早,是些手脚粗笨的宫女做事不利索,惊扰了太后。太后放心,奴婢看着呢,误不了时辰,再睡会吧。”太后这才重新钻回幔帐之中,缓缓地躺下,仍是不放心地叮嘱道:“切莫误了时辰。”

我早已经熬不住,偷偷地打了好几个盹,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乖巧地走到姑姑身边,小声说:“姑姑一夜未睡,当真辛苦。眼下还有些功夫,姑姑打个盹吧,免得白天没有精神。”见姑姑似乎有些犹豫不决,我补充道:“姑姑放心,我看着时辰。外面还有许多宫人,误不了事的。”姑姑年纪大了,早已经是困倦不堪,她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坐在床边,头倚靠在红木雕花床架上,闭上眼睛,顾不得姿势是否舒服,昏昏沉沉地睡去。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红彤彤的太阳害羞地露出一抹额头,我轻轻唤醒了姑姑,二人一起准备为太后梳洗打扮。玉竹姑姑将太后的满头黑发挽成一个高髻,显得人高贵典雅,脖颈修长,宛如一只优雅的天鹅。玉竹姑姑取出一顶点翠九金凤冠,太后见状摇了摇头,吩咐她选一些简单大方的首饰相配即可。姑姑不解,疑惑地问:“太后,朝服历来都是与凤冠相配,其他首饰虽好,但与朝服凤冠仍是不可同日而语。”

太后朱唇微启,轻声说道:“今日是公主大好的日子,凤冠霞帔,风光无两。哀家不想夺了公主的风头。哀家记得有一套翡翠首饰,就换成那副吧。翡翠昂贵大方,气质脱俗,通体碧绿,与公主的红色更为映衬。今日,哀家甘当绿叶,只为好好衬托出公主这朵含苞待放的娇嫩花朵。”三言两句,一套首饰,尽显太后对公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一颗赤诚的慈母之心。

玉竹姑姑捧来一只红木匣子,里面静静地躺着那套首饰。一对翡翠耳环,相互呼应,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一串翡翠项链,多颗翡翠珠子项链,每颗都有葡萄般大,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在光线的照射下发出流转的光泽,好似碧波荡漾。一根翡翠簪子,簪子头部被雕刻成如意祥云模样,如梦似幻。最后,是一只翡翠凤凰步摇,那凤凰振翅欲飞,姿态优雅,栩栩如生,羽毛和五官轮廓细细勾勒,口中含着一串三颗小巧圆润金珠。这套首饰虽不及凤冠那般张扬夺目,但以上好的翡翠精心雕琢而成,辅以金银,精雕细琢,巧夺天工。通体碧绿清澈的翡翠镶嵌在乌黑亮丽的头发之中,色泽明艳,质地清莹,尽显太后清婉富贵之态。太后对镜自赏,甚是满意,欣慰地说:“这套首饰是先帝在世的时候,送给哀家的最后一份生辰礼物。今日,便如同先帝与哀家一同送公主出嫁。”

梳洗完毕,众人簇拥着太后前往常德公主闺房中。宫殿上下红彤彤一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长长的红烛照射出满屋的红光,一片欢喜氛围。三公主端坐在梳妆台前,静静端详着铜镜中的模样,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她两颊泛着微微的粉红色,娇艳欲滴,宛如一朵初春绽放的桃花。雪白的肌肤上,两道温婉纤细的眉毛如同两条细长的柳叶,睫毛根根分明。一双眼睛如同黑夜中的星星般闪烁,眼波流转,温柔似水,夹带着绵绵的情意。宫女将口脂递到唇边,她轻轻张开双唇,抿住那张红纸,两片唇边上立刻沾染上鲜艳的红色,水润明艳。眉心正中,一朵五瓣花钿徐徐绽放,五个花瓣由粉色水晶制成,花蕊处点缀着一颗明亮耀眼的黄宝石,光彩夺目而又温婉动人。公主漆黑的瞳孔炯炯有神,透露出期待与紧张不安,她的眼神时而飘向远方,畅想着飘忽不定的未来。一旁的姑姑面露笑意,不停地叮嘱着公主大婚的礼仪规矩,桩桩件件,事无巨细。

公主的头发乌黑浓密,犹如一道直泻而下的黑色瀑布。太后走上前,宫人们递上一只龙凤呈祥象牙梳子,太后手执白皙的象牙梳子,插入公主黑亮的头发中,口中喃喃地念叨着:“一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二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有头又有尾,一同共富贵。”梳罢,太后将象牙梳子递给一旁的宫人,双手轻轻地搭在公主肩膀上,满眼欣慰地看着眼前娇嫩动人的妙龄少女。公主用一只手回握住太后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手背。母女二人静静地看着铜镜,眼波中缓缓地流淌出喜悦与不舍。半晌,宫人小声地提醒太后时辰快要到了,太后方才恋恋不舍地坐在一旁,示意宫人们继续为公主梳妆。

宫人将头发一分为二,梳成一个高耸的发髻,左右两侧各搭配一个小圆髻,远远看去如同一座连绵的青山。黑发之间,金银交错,层层堆叠,宛如山间缠绕的一道道云霞。硕大的红宝石如同血一般红润,镶嵌在白皙的羊脂玉上,浑然天成,华丽而不失温润,将闺中少女的清丽温婉和皇家公主的光彩富贵彰显的淋漓尽致。玉竹姑姑呈上一支纯金九凤簪子,九只凤凰上口中含着九色宝石,羽毛的边缘用银线细细勾勒,闪闪发光。太后亲手将那簪子插在公主的发间,面露笑意,深情地说:“这只簪子是哀家入府的时候,先帝送给哀家的第一件礼物。那夜也是这样张灯结彩,红烛长燃,先帝同哀家说,这枚金簪寓意着二人情比金坚,龙凤和谐。今日,哀家将这簪子亲手戴在你的头上,愿我儿与驸马伉俪情深,美满顺遂。”说完,太后已是两眼含泪,深情地望着楚楚动人的公主,满是对女儿的爱怜与不舍,不住地嘱咐道:“日后,要与驸马恭敬谦让,孝敬老人,诞育子嗣。哀家只盼望你能与驸马和和美美,日日开心顺畅,别无他求。你素来是个有主意的,日后若是受了委屈,尽管进宫来,有哀家和皇帝为你做主。”

三声锣响,良辰吉日已到,公主换上那如火一般热烈的嫁衣,身姿绰约,曲线婀娜,美若天仙,光彩照人。太后接过一方大红盖头,盖头边缘用金银丝线绣成金色祥云图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盖头正中用金线绣着喜字,龙凤分列左右两侧,取龙凤呈祥之意。盖头的四角坠着四颗硕大的珍珠,光彩照人。公主半跪在地上,太后亲手将盖头罩在公主头上,迟迟不肯放下,母女二人对视,片刻之间眼眶便已经泛红,一片湿润。公主如星星般明亮的眼眶中,一滴泪水静悄悄地滑过,低声说道:“女儿不孝,不能侍奉母后。女儿祝愿母后身体康泰,寿与天齐。”母女二人泪眼相望,一时间竟无语凝噎,玉竹姑姑悄声提醒道:“太后,薛家迎亲的队伍到了,切莫误了公主的好时辰。”太后点点头,迟疑了片刻,一狠心,将盖头放下,背过脸去,小声说:“走吧,送公主出阁。”

公主深吸一口气,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走出。她的身体微微颤抖,怀揣着对紫禁城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紧张,一步一步走向那顶花轿。宫外爆竹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众人一阵欢腾,宛如一锅沸腾的水。公主拜别太后,坐上花轿。“恭送常德长公主出阁。”内官一声响亮的呼喊,划破了坤宁宫上空的宁静,锣鼓唢呐声起,四名孔武有力的壮汉将花轿稳稳抬起,那花轿上下抖动着,逐渐向远方走去。

“我的儿!”太后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淹没在喧腾热闹的乐声中。太后的眼角静静地滑出两行清泪,她伸长了胳膊,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拉回已经出发的花轿。太后脸上喜忧参半,只能静静地站在原地,看着花轿渐行渐远。最终,花轿消失在视线之中。太后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如今,公主出嫁,哀家当真是觉得心凉了半截。”玉竹姑姑为太后披上一件墨黑狐裘,轻声宽慰道:“公主家在京中,日后可常入宫。前两日,陛下提及准备给公主驸马每年一千一百石,这些足以保障公主生活优渥。”太后心头如同被剜掉一块肉一般的疼痛,说不出话来,只是淡淡地点点头,在众人的搀扶下回到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