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正好也有些饿了,那就一同享用些餐食吧,长风呢,”李斯年温和地问道,他的声音里透露出一丝疲倦,但更多的是坚定和从容。李斯年身为王爷,身边自然不乏侍从,但其中最为亲近的,莫过于两个从小就跟在他身边的小厮,长风与长年。
长风与长年,两人虽同为小厮,但性格却截然不同。长风细心周到,善于照顾人,而长年则勇猛果敢,善于保护主人。出征之时,言溪突发恶疾,李斯年放心不下,便将长风留在京城照顾言溪,而长年则义无反顾地跟着自已踏上了战场。
此时,从屋外走进一位年轻的小厮,正是李斯年的贴身侍从长风。他脸色苍白,眼中含着泪光,一边走一边低声啜泣。走到李斯年跟前,长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身体颤抖,仿佛无法承受内心的悲痛。
“长风,你这是作甚?快起来。”李斯年见状,急忙伸手扶起长风,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当初留下长风在京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性格软弱,容易哭泣,但此刻看到长风如此伤心,也不禁感到一阵心痛。
长风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道:“王爷,今日奴本想去城门口迎接王爷的,但是万人空巷啊,奴根本挤不进去。想着回来能见到王爷了,没想到王爷述职这么久。”长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斯年的思念和担忧。
李斯年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拍了拍长风的肩膀,安慰道:“行了行了,本王这不是回来了吗?别哭了,像个姑娘似的。”
长风抬起头,望了望周围,突然问道:“王爷,怎的不见长年?他不是一直跟在王爷身边吗?”
李斯年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长年,他牺牲了。”
长风闻言,一脸的不可置信。长年是他的兄弟,两人从小便伺候在李斯年的身边,功夫高强,曾多次救他们于危难之中。长风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泪水再次涌上眼眶。
“长年为了本王能逃出围剿,硬生生地......杀出一条血路。”李斯年说到这里,声音也有些哽咽。他想起那日长年为救自已而牺牲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和感激。
长风听到这里,再也控制不住自已的情绪,放声痛哭起来。他的哭声感染了在一旁的言溪,她也擦了擦湿润的眼角,看着李斯年一脸悲伤的样子,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言溪打断了长风的哭声,说道:“长风,不是让你传膳的吗?怎么就你一个人进来了,膳呢?”她的声音虽然轻柔,但却带着几分坚定和力量。她知道此刻需要有人站出来,让长风从悲痛中走出来。
长风闻言,渐渐止住了哭声。他抬起头,看着言溪和李斯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知道,虽然长年不在了,那他就更应该照顾好主子。他深吸了一口气,抹去脸上的泪水,站起身来,说道:“是,王爷、嬷嬷,我这就去传膳。”
说完,长风转身走出了房间。他的背影虽然有些落寞,但却也透着一股坚韧和勇气。
不一会儿,丫鬟们便端着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走了进来。有鲜嫩的烤鸭、香气四溢的红烧肉、还有清爽可口的时令蔬菜,李斯年确实感觉到肚子有些空空如也,他坐在桌前,目光扫过桌上摆满的菜肴,每一道菜都是他平日里钟爱的口味。这些菜肴色泽鲜艳,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经过连日来战场的洗礼,李斯年的胃口似乎变得更加旺盛,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开始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尽管饥饿难耐,但李斯年的吃相却十分优雅。他细嚼慢咽,每一口都品尝得十分仔细,仿佛在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他的动作轻盈而流畅,仿佛一位优雅的舞者,在餐桌上演绎着一场无声的舞蹈。他的神态自若,赏心悦目,让人不禁为之赞叹。在享用晚餐的过程中,言溪还向李斯年汇报了府内的一些琐事。她详细地讲述了府中的花木如何养护、丫鬟们的工作表现如何等等。李斯年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他知道,有言溪在府内打点一切,他才能安心地处理边塞大事。
他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言溪,微笑着问道:“言姨,你们吃了吗?一起上桌吃点吧。”她听到李斯年的话,连忙回礼道:“奴婢不用,主仆之分不可僭越。”
言溪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眼中却流露出一丝感激和欣喜。她虽然身份卑微,但在李斯年的心目中,却与其他人一样,都是值得尊重和关爱的人。
李斯年望着言溪,心中满是无奈。他明白,在这个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社会里,主仆之间的界限是坚不可摧的。尽管他试图拉近彼此的距离,但言溪依然固执地坚守着自已的身份和规矩。他不再强求言溪上桌吃饭,因为他知道,言溪曾是国公府的侍女,后被挑选入宫伺候,因此主仆的规矩早已深入骨髓。她小心翼翼地遵守着这些规矩,生怕稍有差池便会引来责罚。李斯年理解言溪的顾虑和担忧,他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选择尊重她的选择。
用完膳后,夜色已深,然而,李斯年却毫无睡意。他来到书房内,取出自已珍藏的那幅画像,画像上的人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姜岁和。每当看到这幅画像,李斯年的思绪便会飘得很远很远。
以前,李斯年从未关注过修仙门派的事情。然而,自从那次与姜岁和的邂逅之后,他便开始对这个神秘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派人四处打听有关姜岁和的消息,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她的事情。
姜岁和的名字早已响彻江湖,她肆意潇洒,不受世事约束,仿佛一位飘然若仙的女子。每当听到有关姜岁和的传闻时,李斯年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他仿佛能够感受到姜岁和的洒脱与自由,也仿佛能够看到她那清澈如水的眼眸中闪烁的光芒。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斯年对姜岁和的了解越来越多。他发现,她不仅容貌出众,更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智慧。她的每一次出现都能引起轰动,她的每一个举动都能让人为之倾倒。每多了解姜岁和一分,李斯年便心动一分。
然而,自从那次离别后,江湖上便再也没有了姜岁和的音信。仿佛这个人突然之间消失了一般,再也找不到她的踪迹。李斯年曾多次派人寻找,但始终无果。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便会拿出那幅画像,静静地凝视着画像上的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期盼。
他不知道自已是否还能再见到姜岁和,也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自已。但无论如何,他都会一直等待下去,直到再次与她相遇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