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姚信没有再扩充队伍了。
一来谭华所带的药材已经用完,配制新的药材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来,金乌会刚刚成立,需要时间进行消化。
兵在精而不在多,盲目无序的扩大是不行的,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就在姚信忙碌的时候,大内,乾清宫,深夜,烛光摇曳。
万籁寂静的时候,大明朝第十六个皇帝——崇祯,却在挑灯夜战,批阅着从全国各地汇集于京城的奏本。
这位十七岁继承帝王的皇帝上位之初就立志中兴大明,一直奉行勤勉和俭朴个人作风。
正因为操劳过度,三十一岁的他显得很苍老,看上去像超过五十岁的老者。
尽管他的个人性格有着多疑、狭隘、执行力不足、缺乏担当这些缺点,但是大明灭亡的责任真的不能全部赖在他身上。
大殿中心腹太监王承恩恭敬的立在一边,如同老僧入定样一动不动,也没有发出一丝丝的声音。
许久之后,崇祯放下手中的笔靠在椅子伸了一个懒腰。
王承恩听到动静后连忙靠了过来。
“爷,今天就到这里了吧,明儿还要上早朝呢!”
“王大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爷,已经三更天了,休息一下吧!”
“……”
崇祯摇摇头,他想睡来着,可是怎么睡得着。
松锦大战落幕,帝国最后的野战精锐全部葬送。
李自成和张献忠在中原、湖广地区复起,势力越来越大,帝国的军队已经架不住了。
大明帝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崇祯已经有所预感。
只是他不甘心已经走了两百七十四岁的帝国毁在他的手里。
“大明还有得救吗?”
“唉……”
长叹一声后,崇祯把手压在其中一个奏本上面。
随手翻开,他发现是南阳总兵猛如虎上的奏本。
貌似这个奏本上来好几个月了,自已还派太监宣旨让姚信进宫来的。
“这个南阳知县之子现在在哪里?”崇祯再次对这个叫姚信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率领三百人就敢夜袭李自成的大营,立功之后还能全身而退。
真是大勇大智的人啊。
王承恩上前瞅了一眼:“爷,此人已经进京一个月有余,等着爷召见呢!”
崇祯挥了挥手:“把他召来,朕要问他话。”
王承恩:“呃”了一下,一脸的犹豫。
“怎么,朕都到忙到三更,还怕打扰他睡觉不成?”
“爷,不是这个意思,骆养性汇报,此子到京城之后一直不是很安份。”
“不安份?怎么个不安份法?”
“具体的只有骆都督知道,好像是小动作不断。”
崇祯沉吟了一下,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这样吧,把两个人都传进宫,先见骆养性、再见姚信。”
王承恩很快走出大殿,传下旨意之后重新回到崇祯身边。
“大伴,朕有些饿了,先找点吃的吧,边吃边等。”
“好,爷你等着。”
少许,两碗稀饭下肚崇祯感觉精神好了一些,恰好在这时骆养性匆匆赶来。
跪倒拜见之后王承恩直奔主题:
“骆都督,圣上想知道原南阳知县姚运熙之子姚信进京之后的情况。”
骆养性前不久刚刚升任为锦衣卫都督同知,可谓是位高权重,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不过尽管是大红人,在面对皇帝的时候他还是表现的谨小慎微。
当听到皇帝想知道姚信进京后的情况时,他迅速在脑海中聚集有关姚信的资料,略微思考之后就把语言组织好了。
“回禀圣上,这个姚信行事非常奇怪。”
“哦,怎样个奇怪法?”
听他这样一说崇祯反倒来兴趣。
“一开始的时候微臣并不知道,姚信也没有进入我们的视线,后来锦衣卫有一个小旗官家中有人生病,姚信他们突然带人找上门,微臣这才注意到此人。”
崇祯和王承恩都没有作声,两人静静的听着对方的叙说。
“经过锦衣卫暗中观察,此人对京城的瘟疫似乎有独到的医治办法,只要他出手,十次有九次都能治愈。”
“哦,这小子竟然有这等本事?”
王承恩眼前一亮,如果真是这样那倒是一个值得一用的人才。
当然,能不能用,怎么用全看崇祯一句话,他只需要照着执行就可以了。
崇祯并没有插话,他再次拿着猛如虎的奏本看了起来。
骆养性继续说道:“据我们暗中查访得知,这个姚信把人救治好之后,需要病人答应他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王承恩一脸的疑惑。
崇祯则微微皱起了眉头。
骆养性:“对,就是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让病人不能伸张他们可以救治瘟疫病的事情。”
“第二个条件就是每个月他们会收取病人家庭的两成收入。”
“第三个条件,暂时还没有说出来,依据姚信的意思,好像他们要做什么事情,这些被他治疗的病人要无条件配合他。”
崇祯依旧没有作声,但是他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王承恩悄悄看了一眼皇帝:“这三个条件可真够奇怪的,爷,要不要派人将其拿下?”
光凭有治疗瘟疫之法而不上奏,这个姚信就该死,即刻抓起来关进大牢都不为过。
因为这可是能扯上欺君之罪啊!
崇祯嘴唇动了动,对姚信独闯敌营的好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是一阵厌恶和愤怒。
他最恨别人欺骗他了。
眼见气氛不对,骆养性连忙补充道:“不过,这小子对那些病人再三保证,日后不会让他们做杀人放火的事情,更不会造大明的反。”
这个时候的骆养性还算比较正直,有一说一,不会歪曲事实。
听到“不会造大明的反”几个字后崇祯的脸色稍微好了一些。
姚信这小子还算对大明忠心。
不过他隐瞒会治病救人、应对瘟疫这事始终不可饶恕。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上前:“爷,要不要把此人召来问问。”
他倒不是关心姚信的安危,而是不想看到皇帝如此生气。
“宣,朕倒要看看这小子搞什么名堂?”
崇祯一字一句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