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一次下南洋浪潮
1645年。
清军南下。
南明朝廷覆灭。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多尔衮眼看大明东南竟然传檄而定。
本在犹豫的怀柔政策直接丢弃不用。
杀!
把明的人骨头给打断,把他们的骨气给打散!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剃头!
大江南北,掀起白色恐怖。
不明所以的民众被裹挟,高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后被清军集体屠戮。
剩下的民众不敢抵抗,乖乖剃头,只留下金钱鼠尾巴一样的小鞭子。
整个前额连同半个脑袋都剃的干干净净。
江南地区迅速归附!
就剩下了两广地区和福建地区。
郑芝龙一看大事可为!
当即拥立隆武帝,自立南明朝廷。
实际上就是郑芝龙的一言堂。
四川,清军与张献忠的大西国进行接触。
关于四川大屠杀,一说就是张献忠搞的,另一说是清军搞的,一说就是都没屠,湖广填四川是假的。
反正不管怎么说,此时整个华夏,都再次遭遇了堪比南宋陆沉和五胡乱华一般的灾难。
汉人沦为两脚羊,被满清屠杀取乐。
在这种混乱的背景下,第一次下南洋热潮开始了。
现代的东南亚,也就是俗称的南洋,共有华人华侨三千余万。
这些人大多是通过两次下南洋热潮停留在南洋,并发展壮大的。
第一次就是明清换代,第二次则是清明换代。
泉州,福州,明州,广州,厦门,众多港口中的众多海商家族,纷纷开始拆解。
如同三国时代魏蜀吴一国一个诸葛家一样。
海商家族也同样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的道理。
他们一方面向新的大明王朝献上忠诚,慷慨解囊为海龙王郑芝龙交出金银,交出人手。
另一方面,又在暗中假借商船的名号,南下泰国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打得过,就打,就抢!就抢占下一片地盘!
打不过,就合作,就哄,就骗,就蒙蔽。
也要拿下来一块土地!
海商虽然已经转变成为了资本主义先锋,但是在华夏传统的思想影响下。
土地,依旧是最为值钱的资产。
这一点是无论夏商周这种前秦非封建时期,还是到了现代土地财政时期,都尤为显著。
众多的明人南下,一下子打破了东南亚原有的势力交锋局势。
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都对大量涌入的明人采取了应激的行为。
想要做生意,我们欢迎。
想要抢占土地...
死!
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海战和登陆战在东南亚爆发。
泰国,越南等传统君主国度,受到局势的影响,纷纷出现了内乱的前兆。
...
南洋。
“大哥!咱们家有一千多家丁,直接抢下来一片底盘,自己划地做皇帝如何?”
许家二郎许天寿拿着刀剑,身上穿着的赫然是大明的官方制式军备战袍。
这种名为鸳鸯袍的战甲外部镶嵌一个个细密铁片,如同鱼鳞,内部则是缝制着牛皮羊皮,甚至还垫着绒。
即便是面对火枪的近距离射击,也能抵挡大半的威力。
再加上已经接近现代的圆顶战盔,在南方,无论是防潮还是防暑,亦或者防弹,都有极好的措施。
虽说是海盗,但拥有的却都是比大明官军都要制式,都要新式,都要好用的装备。
南方。
是大明王朝自迁都之后,就已经失控的地区。
是名为武宗的朱厚照在取得军权之后第一次南下视察,就跌落入水重伤不治的地区。
是海禁政策下达之后,三五东瀛浪人就可以纵横几百里逼近南京城下无一人可挡的地区。
是谁敢来禁海,谁就得死的地区。
在这片区域内,海商不管是在弓箭刀兵,还是盔甲弓弩,甚至火枪火炮等等方面!
都比大明官军要强!要有战斗力!
名为商,实为匪!
所以一个海商拉出来几百个身穿鸳鸯战袍,拿着刀兵的家丁。
完全就是洒洒水。
有记载最大的一个富商,是纺织大户,他每天开工,需要十几万织布工人为其服务。
制丝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在江南地区,一部分县市甚至完全放弃种植粮食作物,全县甚至全地区都养桑养蚕。
一旦制丝停止。
十几万人就都要失业,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土地,只能依靠做工而活。
那么这么多的丝织品...仅靠本国市场,显然是完全无法吃下的。
(取自中国经济史论坛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本文所取用史料皆为百度所得,不知真假。
请自行分辨。)
许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乃是茶商。
茶叶买卖,自古就有。
从汉朝的茶马古道,到宋朝的皇室专供茶,到了明清的皇室特供。
茶一直是一个十分暴利的行业。
但是士农工商,商人在朱元璋的定位中,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种。
就算是赚了再多钱,也不能在明面上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
现在鞑子南下,大明这边死抽他们的血,要他们出人出钱,鞑子那边呢,虽然不停地联系人。
承诺给这些商人,只要交钱就不杀他们。
但是傻子才信呢。
就周边的传言,多少次是鞑子承诺不杀人骗开城门,然后就大肆屠戮的?
许家大郎许天佑说,“这次咱们南下,一个意思是给家族拿下一块足以生存的土地。
将一部分族人迁徙过来,万一鞑子翻脸不认人,咱们也好能继续传承下去。
另一个意思,是找一个地理位置合适的港口,看一看能不能如同那郑芝龙盘踞湾岛,西班牙人盘踞吕宋一般。
直接占下来,好等到其他人南下的时候,占据先机。”
“东晋的经验已经告诉咱们了,南下是完全没错的,看得就是谁先南下的快,谁先占位置占得狠!”
先占了位置的连起伙来,一起排挤后占位置的。
“我听闻,在约莫两月之前,有一伙明人,打着官军的名义,占了海峡边上一处港口。
不如我们去看一看?”
许天寿提议,“西班牙人难打,荷兰人的火器也凶猛,但是明人和土人....
咱们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的战胜!
在这交通要道占了一个港口,得利虽然不如马六甲与新加坡。
但胜在稳定,只是卡着要过路费,就足以保住家族百年富贵。”
许天佑拿出地图,在锡兰,泰国,越南,海南,马来西亚等等各个地方徘徊良久。
随后在地图上槟城的位置圈了一个圈。
“这个位置...确实不错!”
“只是...明人官军,如今恐怕只有郑芝龙敢这样自称,这会不会是郑芝龙占下来的地方。
你看,这个地方和荷兰的地紧挨着,如今郑芝龙和荷兰人如漆似胶,说不定是荷兰人主动让给郑芝龙的地盘。”
许天寿说:“先去拜访!如果是的话,就递上拜帖,再选地方,如果不是...
那就取而代之!
在饭桌上,灌的他们七八分醉,抽刀子砍脑袋都让他们觉不出来冷!”
吃着饭翻脸,这是东瀛那边的老习俗了,美称其为居合。
意思就是在房间里边拔刀。
但是这种东西,在兵不厌诈的华夏,却是早早就有了。
鸿门宴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