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达沃攻防战
赵天赋问道,“你之前读的都是一些什么书?”
方奎回答说,“之前家里比较穷,也没有读什么书,但是给乡里的少爷当过一段时间的陪读书童,期间读了一些其他大人的书。
比如李贽先生,也有一些朱熹先生的。
还有杨明先生的一些书,都有读过。”
赵天赋夸赞:“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然就已经集百家之所长。
那么综合你之前所读过的一些书,还有你在领地中所接受到的教育和思想,你觉得你作为提倡的一种思路,应该是怎样的?”
方奎稍微思考了一下,说:“我觉得之前,包括附近一些读书人所提倡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在之前的时候可能是对的。
毕竟土地有限,若是一味求商,哪还有人种地呢。
但是考虑到我们现在遇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等夷人,我觉得现在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商业的发展。
我比较附和李贽先生的一些想法。
比如说经世致用,还有就是工商皆本。”
赵天赋对他说,“最为主要的是实事求是,还有一切为了人民。
你只要将自已的身份和地位,你的思想视角的出发点定位在一个农夫身上,或者是定位在一个工人身上。
去思考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想要的未来是什么?
那么你就是一个很合格的行政管理了。”
方奎拱手说受教了。
“我计划将你派遣到达沃港,去进行港口的管理。
但是目前咱们和西班牙人可能出现了一些矛盾,我们双方之间必然会有一场战争,他们可能会找到咱们的营地来,也可能会找到达沃港去。
你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这一次去达沃港,一切先听林大有的。”
“陛下,我并不觉得林大有是一个能够担任起指挥一场战争的这样一个职责的指挥官。
或许林大有先生在货物买卖和打架压价方面十分擅长,但如果让他去指挥士兵,他只会将士兵当作是自已家的私有商品。
从而进退失据。
如果让他来指挥一场,能够决定咱们营地命运的战争的话,毫无疑问这将会是一场灾难。”
“不愧是英雄出少年。”
实际上赵天赋也是这样认为的。
林大友作为一个农户出身,在南洋打拼起来的富商。
实际上他既没有主管一个家族的能力,也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才能。
但是因为他姓林,而且是林大成的表弟,所以这一支由林家奴仆担任大多数中下军官的队伍,只能由林家的人来指挥。
林启征和林启峰不可能外放出去作为一个港口的主管,那样实在是太危险。
那么就只能矮个子里面拔将军,由林大有出征。
赵天赋问道,那么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
方奎说我愿意作为将军,也就是政指,去临时指挥这场战争,若是战争不利,陛下可以砍了我的脑袋。
若是战争顺利,我也不会继续留在达沃港,而是会选择返回营地。
赵天赋再一次感慨少年的聪慧。
他当即做出任命,“那么在下一次打我港来进行汇报和人员替换的时候,你就登船前往打我港,作为我的特派使者。
去和林大友进行接触。”
赵天赋没有许诺给方奎任何的权利,也没有给他类似于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之类的口头承诺。
只是让他孤身一人跟着下一次来往的船只去进行人员替换。
希望方奎不是一个只能嘴上说说的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
...
那边赵天赋营地中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西班牙人这边却还在和赵四交涉。
“我们只是有一些小小的误会,该死的军官将你们当做了海盗。”
“现在误会解除了,我们还是贸易好伙伴。”
“我们愿意赔偿给你的士兵抚恤金和损失费。”
“都是误会。”
“我们愿意放你回去。”
“你不愿意回去,也要考虑一下你们的陛下,你们的皇帝。”
“他需要我们的金银和粮食,如果你不回去带话的话,你们的皇帝会更生气。”
“你们觉得你们在你们的皇帝眼中有一船粮食或者奴隶重要吗?”
“恢复贸易才是当务之急。”
“当然,我们也要进行友好的谈判。”
总督先生家里的汉人翻译官已经和赵四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对话。
这样类似的对话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星期。
但是赵四依旧使用十分愤恨的眼神去面对他们这些夷人和为夷人跑腿的名人。
“赵兄弟,难道你还不明白吗?
对于那些官老爷来说,你们的性命是十分无关紧要的。
老爷的钱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现在愿意放了你,并且让你带着钱去给老爷,那么你兄弟的这些损失就不叫损失。
官老爷会给你们钱的。
而且你还能讨到官老爷的喜欢。
但是如果你不促成这笔交易,让老爷遭受了损失。
老爷10天半个月后一等,他心里就会问,唉,我的一艘船的粮食和一艘船的奴隶怎么还没有送到呢?
他就会生气就会迁怒于你,赵兄。
这才是老爷的想法。”
赵四瞥了翻译官一眼,还是吐出一个字,“滚。”
他本想节食而死,但一想到死了之后,兄弟们就死的更没了效果。
他得活着回去,给陛下汇报战况,他就没死。
但也绝对不和这些夷人合作。
翻译无奈,只能退出去和总督说自已这些天来交涉沟通的成果。
总督先生也是比较无奈。
按照往常来说,这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们再次进行一次交易的了。但现在因为他的贪婪造成了贸易的中断,他不得不承受这一次的损失。
这一次他们不仅没有发现对方的盈利,反而打探出来了对方的实力超乎自已所能够应对的范畴。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得到任何结果的情况下,总督先生有些生气。
他说:‘这些人不是在菲律宾群岛圈了一个港口吗?我们不知道他的营地。
那好,这个港口的位置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把这个港口打下来,告诉他们想要继续合作,想要港口,那么就拿出诚意来听我们的条件。”
实际上在西方很多条约都是这样达成的。
双方先打一架,谁的实力更强,谁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条件。
如果对于条约的内容不满意的话,那就再打一架,胜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条约。
西班牙人点齐兵马,带走了整整一支舰队10艘船和2000多个士兵。
浩浩荡荡的向着他们,早就已经打探清楚的港口的位置行驶了过去。
于此同时,陆地上还有超过五千的仆从军,都是被西班牙人从各个种植园中抽调的土人。
一起浩浩荡荡的向着南方的达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