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速,转眼两日过去。

儒道诗会终于要在今日开始。

许多大儒都已经来到了神城,等待着这场天下才子的盛典。

客栈内。

叮叮当当的声音不断响起。

“老王,你看我这身帅不帅...”

“你看看我头发收拾的咋样。”

“老司,你快过来给我整一下。”

翰林院的十一人在客栈里捯饬着自已。

“你们这不是去参加诗会,都是去参加联姻会吧。”

杨秋年看着众人,出声说道。

“公子,你天生长得帅,我们这种没你帅的,不得捯饬捯饬,毕竟是代表大宣呀。”

“对啊,对啊。”

几人一脸真诚,纷纷说道。

“行了,你们注意时间即可。”

杨秋年实在是有些无奈,不再管几人,带着富贵出门逛一会。

这几日街道上突然出现了许多小贩,卖的东西千奇百怪。

“嗷呜~公子,我要吃那个彩色的。”

富贵指着一处摊贩叫道。

摆摊的是一位白发的婆婆,卖的就是最基本的糖果,生意比较冷清。

杨秋年走到摊前。

“小伙子,要点什么呀,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已做的,你先尝尝。”

老婆婆拿起几块包装好的,递给杨秋年。

“嗷呜~我要吃我要吃。”

富贵叫了几声,不断用爪子拍着杨秋年肩膀。

看到这一幕,老婆婆露出慈祥的微笑。

“吃吧。”

杨秋年拆开包装,把糖果给了富贵。

“奶奶,这糖怎么卖啊?”

“一文一颗,要是你买的多的话,还能便宜点。”

老婆婆说价格的时候明显有些迟钝。

杨秋年本以为是卖的很贵,才没什么生意,没想到卖这么便宜。

一文一枚,整整一千颗才够一两银子。

看着老婆婆破旧的衣服,心中一叹。

怜悯共情,或许是对善良者的诅咒。

“奶奶,这里的所有糖都给我装起来吧,我家狐狸爱吃。”

“诶,我这里有几百颗糖,你这小狐狸肯定吃不完,给你装上一百颗,就八十文吧。”

说话间,老婆婆在小推车上,仔细挑出了品相好点的糖果,装进了袋子。

杨秋年不用细看,就知道肯定超出了一百的量,不过没多说什么。

从老婆婆手中接过了袋子,拿出了十两银子的银票。

“这,小伙子,我这找不开这么大的银票呀。”

老婆婆有些慌乱,本来做成的生意,要因为自已找不开零钱,卖不出去了。

“不用找了。”

此时,杨秋年已经消失在街道上,留下老婆婆一人对着手中的银票不知所措。

“嗷呜~我们为什么要走呀,还有几个黑色的糖我没吃呢。”

富贵探出头来问道。

本来有些沉闷的杨秋年,被这么一打岔,心情倒是好了许多。

“因为你太能吃了。”

“好吧,那我以后少吃一点......”

......

神城的另一处广场。

场内已经摆满了桌椅。

杨秋年跟着观众一起进入场内。

“这个人好眼熟。”

“是杨秋年吗?”

周围的群众有人认出了眼前的少年。

“秋年哥哥,能给我签个名吗?”

一个小女孩跑到杨秋年面前,脆生生道。

“行。”

杨秋年温柔的拍了拍女孩脑袋,在纸上写下了自已的名字。

写完名字,抬起身来发现周围不断涌过来人群,其中有人甚至眼色狂热。

杨秋年见状不对,赶紧插入人群,偷偷溜走。

“这就是当明星的感觉吗?”

杨秋年心有余悸,这人也太多了吧。

变换了下样貌,重新进入广场。

...

翰林院的十一人已经进入场内,正襟危坐着。

主台上站着十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儒。

其中几位大儒在下面设置阵法,锁住场地,避免才气的流失。

一刻钟后,随着灵力的注入。

一道白色的透明薄膜升起,覆盖住广场上的众位才子。

今日来看诗会的观众倒是不多,毕竟有些诗词晦涩难懂。

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其中深意。

时间流逝,很快半个时辰过去。

主台上的一位老者飞至中间。

“在下孔生,愿各位才子无所为而为,修身治国,齐天下!”

老者说完后,安阳国的一位长老出来宣布规则。

“本次作诗时限为半个时辰,如若宣纸不够,可以来主台领取宣纸。”

伴随着钟声敲响,神山诗会正式开始。

杨秋年能清楚的感知到阵法里面充盈的才气,这些都够一个刚刚入品的儒生突破至四品了吧。

场内的众人纷纷开始研制笔墨,准备书写。

主台上的几位老者也在交流。

“这次有些可惜啊,那位大宣的世子没来。”

“的确,他写的文章,老夫都经常拜读,本来想着这次又会有什么千古诗词出世。”

”不愧是天骄榜第一,儒道厉害就算了,这次武道对比,还不是一剑败了那黎天。“

“哼!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被你们吹捧到天上去了。”

先前的那位老者孔生一脸轻蔑道,但眼底的那丝嫉妒无疑出卖了他。

旁边几位老者听后没有反驳,这位姓孔的大儒乃是一位圣人的后代,在这里是最德高望重的。

说话间,场内一位安阳国的儒生手中的纸笔泛出绿光。

“咦,这人怎么头冒绿光。”

坐在看台上的杨秋年有些疑惑,正常不都是金色吗?

几分钟后,这儒生身上的绿光更为浓郁,甚至可以看到此人流下的眼泪。

毛笔停下,宣纸上的诗句飞至空中。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她明月下西楼!。”

看到这句,杨秋年恍然大悟,原来这儒生是被绿了啊,怪不得浑身大冒绿光。

主台上的几位大儒有些面色古怪,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下,告诉所有人自已被绿过。

以后谁见了此人不在背后,叨咕几句。

才气震动,不断涌入这位儒者的体内。

虽然写出的诗词有些异样,但效果还是很好的。

引起异象,就已经领先许多人了。

看台上的很多人似乎和此人有着同样经历,没有出声嘲笑,而是老神在外,仿佛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