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斩鱼患的刀要不要拔出来
午前,宁宁按照约定好的时间,遣使王府车驾接到了刚从户部走出来的明海。
卫城军的等候吸引了一些户官们的注意,直到有人提醒,他们才意识到刚才走出户部大门的那个锦衣宽袍的青年,就是当朝的九皇子。
车厢里,明海疲惫地往垫背一靠,舒服地长吐一口气。
“殿下辛苦了。”宁宁递上水袋,还温着的。
“昨天就不该喝那么多,对了,明沧他回去了吗?”明海闭上了眼,淡淡地问。
“苍王殿下已经走了,临走时要宁宁给您带一句话,说‘你就告诉他们,我帮他去搞定商铺的批文了,叫他等着’,然后还留下了一笔钱。”
“留下一笔钱?”明海疑惑。
“宁宁问了,苍王殿下说是因为您第一天在户部办案,这是他给您的资助。”宁宁无奈地笑了,“还挺阔绰,给足了您一千两银钱,都直接把王府的账本翻了个倍。”
“呵,这家伙……”明海摇着头笑。
“宁宁劝过苍王殿下了,但他直接丢下就跑,我们要还回去吗?”
“不用。”明海闭眼笑着说,“你想啊,他府上的管事知不知道这件事?知道就罢了,要是不知道,我们还回去那就是在害他。”
“可苍王府账上突然少了一千两,欧阳管事应该看得出来啊。”
“看出来又如何?”明海满不在乎地摆摆手,“他去找个街贩子,随便买几个不值钱的宝贝,回去了就报个假价就好了。”
“啊?”宁宁佯作惊讶,而后问,“那殿下打算怎么用这笔钱?”
“说来也巧,今早我与户部的白榭大人聊了,他叫我招募几个属官,因为咱们府上现在就方遇一个学士,到时候…嗯……”
“到时候啊……”明海犹豫片刻,睁开眼说:“如果真的需要我代表父皇去解决东海鱼患一事,就方遇一个人绝对不够,而我又不想离开京都,所以需要招募几个能代我去东海三州的属官才行。”
宁宁一惊,“啊?殿下真要去东海啊?”
“也许吧……但从白侍郎的话里,我觉得父皇这个任命是认真的。”明海有些头疼,“白大人叫我捋清三州近几年的财赋,那可是百万户,一千多万人的银钱流动啊!这哪里是一两个人就能办得到的,所以他就提议我开募属官,不就是要我亲办东海鱼患一案吗?”
“可以不去吗?”宁宁担忧道。
“皇命难违啊。”明海幽幽地说,“东海三州的税赋是朝堂最重要的财权,而渔税又是三州税赋之重,太子和二皇子静思去了,其他几个皇兄好像都不了解财政,我估计只能是我去了。”
“殿下,您怎么……”宁宁更惊讶了,“您怎么变了个人似的。”
“成长了。”明海收回目光,敷衍着道,“再过几年,等你年纪上来了,也会是这个模样的。”
宁宁深以为然,望着车顶出了神。
他看了眼宁宁发呆的模样,忽然意识到是他理解错了宁宁的话。
他以为宁宁是说他这副疲惫的样子,毕竟天还没亮就到了户部,现在的疲态确实像变了个人。
但他又后知后觉,宁宁说的变了个人,应该是指他从一个废材皇子变成了代表陛下督办户部案子的实权皇子。
他很清楚自己穿越前后认知与学识的变化有多大,即使没有所谓的“祭祀系统”,凭借他21世纪的大学文化水平和6个月的职场经验,怎么着也比一个十六岁的纨绔皇子要强,并且强上许多。
再加上祭祀系统给的两个祝福:“卧龙智术”和“武侯人治”。
这样的变化,宁宁要是再不觉察出点什么,那未免就太过于迟钝了。
相比起来,长公主真是聪明人,只是简单的聊了两句就看破了他的伪装,并且还在后续摆了他一道。
在朝会上,他本想着与哥哥们一样糊弄过去。
可没想到父皇说他在长公主那里听到了关于自己的事情,大抵就是指他在宫里藏学的事,可在宫里研学时他还没穿越,活脱脱就是一纨绔。
藏学只是一个借口,用来伪装自己穿越后的变化。
可藏学的理由是什么,他压根就没想好。
他的生母又不是宫里不得势的妃子,他也不是顺位靠前的皇子,完全没有理由将自己伪装成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模样。
虽然藏学的理由不好找,但好在已经有人能接受他现在有点学问的人设了。
白凰是一个,明沧是一个,宁宁也是一个,也许长公主、白侍郎,以及那日朝会上的部分臣子也都接受了他现在的人设吧。
也算是步入正轨了。
现在,他只需要在这颠簸的车厢里做一个决定:户部的东海鱼患之案要不要尽心尽力去做?
如果尽力去做的话,那就是要卷进一道看不见的暗流里——权斗。
对于东海鱼患,他早就已经想出了解决的办法,即使其中还会有各方势力的干扰,但只需要在执行正确政令的过程进行一些微操就好了,他有把握能妥善处理好这件事。
武侯人治,治理的是一个五次征兵北伐的山川之国。
这就是他的底气和信心。
而如果不去做的话,他可以等到诗会上大展才气,借着华夏老祖宗的诗词歌赋,去谋取大把大把的钱财。
但不做,鱼患爆发的后果,就有大量百姓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
他当然业可以相信京都能解决鱼患,但他手里已经有了斩鱼患的刀,用出来了就一定可以除患救民。
但就像是长公主说的:
“你若是庸人倒好,可要身藏宝玉,天下人都要妒你害你,你藏得了一时,能藏得了一世吗?”
他脑海里那一套解决东海鱼患的政令就是如今天下的瑰宝。
显露出来,第一个要害他的人,恐怕就是自己那群背景雄厚的皇兄们了。
这还真是有些叫人为难……
“对了,殿下是真的打算要招募属官吗?”宁宁突然好奇地问,“还是……招几个谋事的文人?”
明海还未回过神,下意识回答道:“都可以,没区别吧?”
“当然有。”宁宁坐直了,“属官的俸是户部拨给,而禄是王府发放;谋事的文人不在官府登记,俸禄都是王府自供。”
明海恍然,想起来了这些事,俸发的是银钱,而禄发的是粮食和布匹。
王府开募的属官候选需要向吏部报备,档案信息还需要经过吏部、刑部和兵部的审查,通过审查才能正式入府成为属官。
而谋士则不需要这些流程,就像方遇这样的人。
“那就招募属官吧。”
明海心想道:这属官就相当于是用国家的编制来为自己服务,那肯定得选属官啊!但奇怪的是,为什么方遇入府时未曾提及属官一事呢?
“嗯。”宁宁郑重地点头,想来十分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