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虞学宫
“殿下,聊得如何?”宁宁好奇问。
“不太好。”
“啊?长公主问了什么啊?”
“嗯……”
明海闭目养神,马车颠簸,思绪难静,长公主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了,白凰和他不合适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废,而是因为他露有锋芒。
本来以为去丈母娘那儿要好好表现一番,可没想到丈母娘居然是因为他不争气才看上了他。
果然,真诚才是必杀技。
要是遵照这具身体原本的言行举止,早就拿下丈母娘了,何至于现在丈母娘没拿下,还把自己大学的文化水平给暴露了。
豪门世家的脑回路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明海以为古人挑选女婿多是看本事,可豪门挑选女婿的标准居然是要没本事的。
这个世界还真是奇怪,明明事事有回应,但回应的叫人心寒。
宁宁看明海没有回应,悻悻地收回了探出去的脑袋,心想着不要失望不要失望,九殿下的肚子本来就没什么墨水,长公主看不上他也是正常的,也是正常的……
“殿下,今夜学宫里有一场论战,请帖也发来府中了,您看要不要去一趟呢?”宁宁脑中灵光一闪。
“学宫、论战……”
论战。
明海睁开眼,脑海里忽然间闪过无数论句,千古名家之道如山川流水般倾泻而出,他瞬间想到了一个东西——卧龙智术。
这是那所谓的祭祀系统给予他的奖励,似乎叫作先祖祝福,源自于武侯诸葛。
卧龙智术,听这个祝福的名字,明海就已经猜出了祝福的用处,说白点不就是获得诸葛亮的脑子吗?
不对,应该叫作学识!
难怪自己在长公主府会说出那些话。
想起长公主,明海觉得对方有句话说的很对,宝玉在身天下妒,这正印了古华夏中的一个典故: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虽然明海想要安安稳稳的生活,但人这种生物啊,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好奇心构成的。
他好奇学宫,好奇论战,好奇武侯智,也好奇卧龙智术能不能压这个世界的文人一头,还好奇古代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好奇宫廷的斗争但不想参与其中,好奇白氏小姐对自己的感觉。
总之,这就像是一场旅行,而他已做足了攻略。
今生以前的记忆,前世关于历史的知识,诡异的祭祀系统,还有神秘祭祀官乔若,这些都是他的攻略。
既来之,则安之。
“宁宁,论战一般都论什么?”明海随口一问。
宁宁想了想说,“好像都是论一些政史,殿下之前在宫里也有这样的论战,是宫里的先生们主持的。”
宫里的论战……
他坐在中间,十几个文士围着他,左手卷右手尺,嘴里叭叭地问,他答不上来就要挨手打。
“是一群人问,一个人答吗?”明海下意识咽了咽唾水。
“当然不是,学宫里是分派的。”宁宁看了明海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殿下不是去答的,而是去看的。”
“原来如此。”明海点点头。
如果是这样的那更好了,反正没事干,就去看看也不会惹上什么事情吧?
祭祀系统没有声音,乔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自己多半也回不去原来的世界,那的确是该多了解了解这个世界的其他事物。
而这场论战,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
“那就去,你来安排!”明海眼里放光。
“是。”宁宁应。
……
傍晚,大虞学宫。
门庭若市,两扇朱红色的门扉巍峨耸立,雕刻有镇邪的兽纹,门楣顶上嵌有一块镌刻着“大虞学宫”四个大字的匾额,字迹浑重古朴,隐隐透着一股庄重的正气学风。
护卫们引散人群,门前,围聚的众人立刻朝车马来的方向望去。
“昌王殿下。”书袍文生迎了上来。
明海走下车驾,刚落地就听见有人唤他的封号,他寻声而望,却见对方被王府的护卫拦在了原地。
“让他过来罢。”明海挥挥手。
周围突然多了几分嘈杂,学宫外聚集的人都望向明海所在的地方,有些人好奇地围上来看热闹,宫里的九皇子封了昌王,半年前才开的府,宫外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位皇子的事情,也都好奇他的为人。
“昌王殿下不是平日里都待在那种场合的人吗?怎么会出现在学宫这样的地方?”
“嘘,你是不知道吧,门阀子弟都喜欢来学宫凑热闹,爱学问的也就罢了,可他们多是一些不曾研习过圣人学的家伙,来学宫无非是来混个好学的名声。”
“听说他是一个纨绔子弟!”
“正常。”
“前些日子荀老讲学,你猜来了多少个门阀子弟?”
“多少?”
“七百八十三!”
“是我们理解的门阀吗?家里好几个在朝的那种?”
“当然。有嫡出也有庶出,人多也正常。”
除了文生,还有各路学堂的学生,他们低言碎语,谈起共同认识的门阀子弟,又是低笑又是嘘声,可要是人人都在低笑,那笑声不再会低了。
明海听见了周围的笑声,目光扫向人堆隐约能见衣着得体的人们低头掩面,有些人看向自己的眼睛都弯成了月牙似的。
什么情况?
我这个九皇子人缘这么好吗?怎么他们又惊呼又高兴的?
可我的记忆里,并没有多少和这些文化人相处的经历啊,哪里来的什么人缘。
“学生杜览,见过昌王殿下。”书袍文生穿越护卫的刀剑,来到明海面前拱手作一拜礼。
明海下意识就要搀住他,可手抬到一半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皇子,庶民面对自己行拜礼是常态,自己不该去作回应。
这不是谦不谦逊的问题,而是在于礼部怎么看。
今晚他要敢搀起庶民,礼部的大员们立刻就能扛着大典跑来学宫,学宫论战也会变成“皇子该怎么接受庶民的拜礼”,又或是“明海配不配继续做皇子”之类的话题。
礼部的守旧意识绝对称得上一绝。
“还挺热闹呢?”明海由衷地赞。
“今晚有荀老和卫公坐镇,而且外围不设座,整个京都的学子们都来了。”书袍文生恭敬地说。
“荀老和卫公是?”
“殿下这边请,在下与您细细说。”书袍文生引路向前,边走边说道:“荀老是民家学派的代表,强调以民为本,主张将官学变为私学,因而在学界地位极高,且以雄辩著称,常受邀赴学宫论战。”
明海心头一凛,听上去有点儒家的味道。
“而另一位,则是学宫祭酒卫公,是学宫里所有人的老师,法家学派术治派的代表,也就是强调统治者要以帝王之术来控制朝堂,这也是当前学宫里的主流。”
随着文生的介绍,明海和宁宁也跨进了学宫的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宽敞的空庭展现在眼前。
“哇。”宁宁惊呼一声。
明海眼前一亮,心想,这大虞学宫不愧是带着“虞”字的学宫,排场果然惊人,就是不知道吃了多少回扣。
学宫内极其庄重繁华。
偌大的空庭内人山人海,中央有一座高耸的讲学台,台上摆放两侧坐垫与矮案,笔墨纸砚齐全,正中有三把古色坐椅,明海知道那是给论战的文贤们准备的,有几位文贤就有几把坐椅,文贤通常受国之命,因此,学宫论战常常就是在为朝堂辩论做准备。
讲学台四周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座椅,供得以上座者聆听讲学之用。
护卫列在座椅后,背对讲学台,将杂乱的人群与座椅所在分割开来,以保证贵族的安全。
“殿下,这是您的位子。”
书袍文生将明海引到最前排的座椅,周围的人也来得七七八八,明海认出了不少人,多是门阀的公子小姐。
“昌王殿下。”
“见过昌王殿下。”
众人接连起身,向明海行礼。
明海面带微笑,一一向众人致意,礼数称得上端正,因为世家子弟的圈子就这么大,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都是人脉。
在明海看来,皇子的身份只是他敲开其他权势的砖,而不是耀武扬威的宝剑。
就在明海与其他世家子弟寒暄之际,中庭四周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明海心里一动,转身向红门看去,人群顿时裂出一道缝隙,他一眼就看见了那道熟悉的青白色身影。
在两名侍女的搀扶下,白凰缓缓向他而来。
“殿下,我们又见面了。”她的声音轻柔无比。
“是啊,还真是……有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