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并不知道,刘娥示弱,非是真的弱,而是舍不得伤害他,所以收敛了全身的锋芒。

他却当她好欺,在听到真相这一刻再也无法按捺住心中的悲愤,狠狠地推了刘娥一把,冲她大吼:“那你还那样待她?”

幸得环儿眼疾手快扶住,刘娥才不至于跌倒。她勉力支撑着,自辩道:“无论官家信与不信,我这一生,从未做过伤害定婉之事。”

“从未做过?”赵祯重复了一遍,反问道,“那么朕就再好好地问一问太后,当年沈氏一尸两命,是太后所为还是我母所为?又为何太后一去秋凉寺,我母就死于非命!”

想起往事,刘娥仍心怀歉疚,再忆今朝,她的痛苦并不比赵祯少。

她看着赵祯的眼睛,点头承认:“沈氏之死,是我所为,她害了你小娘娘的孩子,所以我一定要报这个仇。但我当时并不知晓定婉会为我顶罪,也不知道她会将孩子托付给我。等我知道的时候,她已经出宫了。所以从我入冷宫至今,唯见过她一次,也就是这一次,给了旁人离间我们母子的机会。定婉她绝非我所害,她是……”

“她是怎么死的,你说啊?”赵祯咄咄逼人。

刘娥痛苦至极,说不下去了。

她不杀伯仁,伯仁却因她而死。

定婉这一生最后的心愿,是希望她回皇宫好好地做她的太后,不要再与自已有任何牵扯。但就是这样小小一个心愿,都未能如愿。八大王扮猪吃老虎,世人都小瞧了他。他在短短时间里追踪到刘娥的去处,并掌握了定婉已死的消息。

刘娥几乎是带了恳求:“官家,我与定婉的故事很长,你且坐下听我细讲,说完后我就把军国大事权移交给你。”

赵祯冷冷道:“朕不想听谎言,太后交出兵符即可。”

刘娥摇了摇头,痛惜道:“官家,你怎如此执迷不悟?难道你连‘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的道理都不懂吗?”

赵祯与她针锋相对:“朕只知道,母亲生了我,却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为人所冤,守了二十二年清贫苦寒。又在朕亲政之前,为恶人所害。朕这一生一世,都不会原谅那恶人!”

多年悉心照顾,倾囊相授,唯换来“恶人”二字。刘娥的人生,大败亏输,烂账一笔。

苦不堪言。

就连环儿也因看不过去,当面顶撞了赵祯这个一国之君:“难道官家忘了太后对你的养育之恩了吗?”

赵祯反唇相讥:“杀母之仇,不共戴天。若非朕顾念旧情,如今你主仆二人又岂有命在!”

环儿被气到口不择言:“官家是因为顾念旧情吗?难道不是为了太后手中的兵符?你口口声声说太后是恶人,但其实这世上最薄情寡性、疑人偷斧之人,就是官家自已!”

赵祯听后,额上青筋暴起。眼见着就要发落环儿,刘娥态度软了下来,卑微恳求道:“我愿交出兵符,望官家饶恕环儿。”

赵祯十分识时务,忍下火气道:“兵符何在?”

刘娥缓了缓道:“我在出宫之前,将之托付给了你小娘娘。你持我信物前去索要,她定不会拒绝。”

(历史上八大王搞事情,是在刘娥病逝后,毕竟在活的刘娥面前,满朝文武哪个不怂?刘娥前脚刚死,后脚八大王就腰不酸腿不疼走路有劲儿脑子也正常了,在傻侄儿面前进起谗言一套一套的。咋的,有种在刘娥活着时battle啊!所以历史上他只能叫八大王,而不是八贤王。电视剧把他美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