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拍马屁。”赵元休训了他一句,开始说正事,“还记得两个多月前我们在周指挥使手里救下的那些百姓么,刘娥就在其中。”

张耆恍然大悟。

要知道侍卫马军司与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并称三衙,掌管全国禁军,乃官家亲军,只听官家一人号令。刘娥若是官家派来的细作,没有理由演这一出。原因很简单,襄王搭救百姓并无计划,只是偶然路过,临时起意。

所以刘娥与她的兄长,是真正的卖艺人。

官家这人生性多疑,宁错杀三千不放过一人,刘娥要是落到周焱手里,不死也要丢掉半条命。如此说来,襄王可算是刘娥的再生父母。

张耆明白了:“那么,刘娥的身份,不必再查。”

赵元休白了他一眼道:“查!怎么不查?古语有云,小心驶得万年船。在刘娥的消息没传回之前,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记住,别让她单独出府。小婵那丫头怪机灵的,让她多和刘娥亲近亲近。”

“是。”张耆领命离去。

他叫过小婵,把安置刘娥的事情说了一遍,并仔细叮嘱了襄王的吩咐,叫她盯着点刘娥。

小婵办事妥帖,很快就给刘娥收拾出一间屋子,给了她两身换洗的干净衣裳,并简单添了点东西。对刘娥来说,真是苦尽甘来。

她要让襄王,一点一点看到她的好。

刘娥太会投其所好,襄王很快便发现了刘娥的两大优点——做菜好吃,买菜省钱。

川蜀过来的人,无辣不欢。刘娥烹得一手好辣菜。

红汤水煮鱼、鼓汁蒸排骨、爆椒辣子鸡、香干回锅肉、鸡蛋糯米卷、麻辣鸡丝面……天天不重样,吃得赵元休嘴里长了一颗大疮。他沉溺在刘娥的手艺里,就是不说。

最后还是刘娥发现他用膳时表情怪异,转而改了菜谱。

刘娥买菜一段时间,替王府省了不少银子,她那一张灵巧小嘴,砍起价来能让菜贩子吹胡子跳脚。好几次小婵为刘娥的口才所震惊,到张耆那里报告。张耆又告诉襄王,听得襄王目瞪口呆。

襄王渐渐觉得,这刘娥还真是个宝藏。

除此之外,刘娥还学煮酒、泡茶。有一回刘娥泡了壶好茶给襄王送去,正巧碰到襄王在树下写东西。

树名叫合欢,花儿开得正好。襄王一抬头,就见到刘娥娇俏的脸。

不再是青楼那夜刻意的乔装打扮,也不再是柴房里饿得面黄肌瘦的狼狈样子,略施粉黛,发夹还戴了支梅花状的银钗,直可谓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在翩然落下的粉色合欢花针中那么一站,就像书中走出的美人儿。

襄王看得呆了,只觉周边繁花失去了颜色。

忽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低下头奋笔疾书。写完之后,嘴角一勾。

颇有成就感。

多亏了刘娥,让他阻塞的文思豁然开朗。眼见刘娥越走越近,襄王紧张地卷起石桌上的宣纸。

刘娥眼睛雪亮,瞥见前面几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

后面几个字,却是看不见了。

原来襄王是在作诗,还是一首劝学诗。虽然看着功利了些,却也是在号召天下人勤学苦读,以期将来报效朝廷。

襄王到底还是心系大宋,心系百姓。就算恨他父皇,依然初心不改。

刘娥惊艳于襄王的文采,更钦佩他的抱负。双手捧茶送至襄王面前,嫣然一笑。

赵元休手一抖,差点将茶水给洒了,满脸通红地回过神去,语气凶巴巴的:“大胆婢子,何故胆敢诱惑本王,该当何罪?”

刘娥一头雾水,待得想起自己今日抹了脂粉,莞尔道:“王爷多虑了。民女之所以问小婵姐姐借了脂粉稍作打扮,不过是因为今日是民女的生辰。过了今朝,民女就15了。”

赵元休哑口无言。

刘娥凑上前去:“王爷这字写得真好,民女去帮您挂起来。”

正要去拿,被襄王一把拦住:“不……不必了……既然你过生辰,本王今日就允你休息一天。这字,本王自己会挂。”

襄王拿起宣纸,匆匆离去。

只剩下刘娥一人,莫名其妙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