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餐盘
“这位大人,你踩着感觉如何?”
一村民看任福踩得有些费劲,不禁皱起眉头。
他们在村里呆了这么久,村民都认识。
任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有些气喘,“还行。”
“是吗?”他的疑惑更深了。
任福本以为这活只需站着,肯定比割稻子强,没想到这一前一后拿水稻,还得出大力踩,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陶然婷见他累成狗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让你抢活。
这时,何倍拿来一竹筒,“陶姑娘,喝点?”
她一愣,忙接了过来,“谢谢。”
他又掏出小瓶子,“抹点药粉吧,止痒的。”
陶然婷有些惊讶,他居然随身带着这些东西。
“呵呵,你想得真周到。”说罢,拿过来抹了抹腿上发红的地方。
水稻叶子像刀一般锋利,稍不小心就会被割伤,又痒又痛,加上虫子咬更痒。
这一幕,陶亮看在眼里,嘴角勾起淡淡的笑。
如兰和云香推来一车食盒,还有一大桶饭。
若不是朝廷的几位大人在,也不用做这么多饭。
“吃饭了。”
朝廷的几人忙扔下镰刀奔着如兰去。
“没吃过饭似的。”陶然婷心里暗暗骂了一句。
他们几人加起来,割的稻子都没她一个人多,吃饭却比谁都快。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让他们跟来。
每天除了做做样子,说说嘴,什么忙也帮不上。
何倍又是最后一个去吃饭的,陶亮给他递一个盘子。
陶然婷看到那盘子陷入了深思,这不是食堂里的餐盘吗?
到底是她穿越,还是古人穿越,一千多年前就有这种餐盘了……
“哥,这盘子你买的?”
陶亮扒了一口饭说,“衙门都用这个吃,你没见过?”
他从衙门带回来的,在野外分餐吃很方便。
她摇摇头。
原来如此,她在街上都没见过。
那餐盘每一格还有鸟兽的图案,古人真讲究。
她拿着那餐盘,吃得有些恍惚,太容易跳戏了,若不是看大家穿着古装,她都怀疑回到了现代。
“何大人,可曾婚配?”陶亮笑着问道。
他愣了愣,腼腆一笑,“还没。”
“可曾订亲?”
他又摇摇头,低头静静吃着饭。
“何大人如此优秀,竟还未订亲。”
“那有没有喜欢的姑娘?”
他犹豫了一会儿,又道,“没有。”
陶亮很高兴,笑得意味深长。
京都郊外也在忙着收割,凌宇带着司马耀及一众大臣前往龟口。
“陛下请看。”
大坝矗立于两山之间,出水口架着一座石桥,八个洞口直视水源,颇有吞吐天地的气势。
“爱卿大功啊,好好。”司马耀看着热血澎湃,大手一挥,“开始勘验。”
“是。”
凌宇举起一小旗,工人听令,开闸放水。
河底本就有半高的水,今天主要是测试水位。
水坝实在太大,用了小半天的功夫才把水满到石人的半腰。
“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
“陛下,请过目。”
司马耀看着稳稳的水流,很是满意。
这时,走来两位穿着喜气的男官,躬身行礼,“请陛下前往掀碑。”
司马耀点点头。
一行人来到一块石碑前,上面盖着红布,司马耀大手一挥,红布掀开,露出四个墨色刺金边的大字。
【龟口大坝】
“好。”
众人欢庆鼓舞,但也没有张扬的庆祝仪式,毕竟还在国丧期。
凌宇又带他看了黄穋稻的收割现场。
“咦,这是何物?”
司马耀看到那打谷机十分好奇。
“这是陶姑娘发明的打谷机。”
“打谷机?”他不禁发出疑问,其他大臣也是同样的好奇。
“来人啊,给陛下示范下。”
“是。”
一下人跑了过来,踩上打谷机,飞快地脱谷速度看呆了众人。
司马耀左看看,右看看,满是赞赏。
“又是陶姑娘发明的,真了不起。”
“是啊,陛下,您可得好好奖赏她。”凌宇还不忘给陶然婷请赏。
上次陛下就说要赏她,可她总说不要赏赐。
“放心吧,该赏她的少不了。”
司马耀突然想起稻花鱼来,“哎,说好的稻花鱼呢,在哪?”
他站在田梗往田里四处看,并未发现有鱼。
凌宇开心一笑,“早就准备好了,陛下这边请。”
离稻田不远就有好几个大水坑,里面全是鱼,由于数量太多、太挤,它们都在坑里跳来跳去的。
“这么多,味道真的比普通鱼好?”
凌宇点点头,“嗯,肉质肥美,鲜嫩爽口,腥味少,吃了让人忘不了啊。”
“陶姑娘还说,稻花鱼得趁着新鲜劲,去了内脏,撒入盐,放进瓮里腌制,再晒干,可以放半年呢。”
司马耀对陶然婷越发佩服,她对美食也有心得。
“哟,这么说你们已经提前偷吃了?”
凌宇神色一紧,陛下要怪罪吗?
见他那么紧张,司马耀哈哈大笑,“逗你呢,吃吧。”
忽然,他觉得那腌制的鱼可以分给百姓。
“陛下圣明,老臣想着前期开垦稻田百姓多有怨言,如今把这美味分给他们,稍作弥补。”
司马耀点点头,“理应如此。”
只有百姓吃过稻花鱼,知道种水稻还能养鱼,一举两得,未来水稻才能进千家万户。
收割完的稻田里,突然冒出一群鸭子,司马耀有些懵。
“哪来的鸭子?”
凌宇得意笑道:“稻田可以养鱼,也可以养鸭子。”
“哦?”
“本来鸭子就爱吃虫,粪便可以当肥料,本质上和养鱼差不多的作用。”
“不过鸭子更厉害些。”
司马耀又是一喜,“你最近种水稻越来越顺手了,想出这么多好法子。”
凌宇笑容有些尴尬,“其实,养鸭子也是陶姑娘想出来的。”
司马耀脸色定了定,又是她。
“陶姑娘到底是干嘛的,一个农妇会的东西也太多了。”
“呵呵,她为人聪明,老臣也不得不服。”
他们又到谷仓去看。
未及进门,看到门口堆放着一麻袋一麻袋的种子,麻袋上写着名字。
“这么多种子,你不是专门种黄穋稻的吗?”
凌宇本想说杂交水稻之事,可这事比占城稻更离谱,他还未开始实验,不敢妄自跟陛下说,而且说了他也未必明白,不如等日后做成了再提不迟。
“呵,改良种子就是这样的,需要收集各种样的种子。”
司马耀也没多想,他也不懂这些,自不必问得太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