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攻城
这些云穰都不知道。一路上,她看了太多平民苦难的生活,心里的丧父之痛,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她只想让燕国的人民早日脱离苦难。
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毁灭燕国的统治者,让那些蛀虫消失在燕国的这片土地上。
她让人将燕京的事情变成童谣四处传唱,不断激起民愤。
萧恻那边收到她的信,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现在就飞去她身边。
但是理智告诉他,得忍耐。
燕靖的仗一触即发,他等待机会。
没想到机会很快就送上门。
燕京平民的反抗激怒了燕国皇室。
这是在挑战他们的权威,还是为了一个出嫁他国的女子。
朝堂上,皇太后高坐在上,脸色阴沉,“怎么办事的?瘟疫如果传进宫里,本宫必定治你们一个办事不力之罪。”
曹定站出来,“娘娘,这是靖国的阴谋,意图谋反啊!”
皇太后皱眉。
“好好的,怎么会有瘟疫?!要微臣说,一定是靖国搞出来的事情。那靖国太子妃不在靖国待着,跑我们燕国做什么?这里面都是有说道的。”
一个大臣实在看不下去,“曹相如此说,那地动也是靖国所为了?”
曹定脸色一冷,“本相和太后说话,你插什么嘴?”
曹定一向盛气凌人,尤其是他独揽大权后。
身边有人扯了扯那大臣的衣服,那大臣摇头叹息后退一步。
太后心情不是很好,“你说怎么办吧?”
“依臣言,这次瘟疫,我们燕国损失惨重,靖国也快送岁贡过来,这岁贡必须翻上一番。”
忽然,被宫人抱在怀里的小皇帝啼哭不止,太后不耐道,“此事就这么办,退朝。”
岁贡翻倍的消息很快送到靖国。
靖国朝堂愤怒,萧恻反而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殿下,原本的岁贡,已是不堪负重。这,这……”
萧恻将那份诏书直接扔在地上,语调冷淡,“他们要,我们就得给了?”
“殿下何意?”
“整顿军队,随时发兵。”
短短八字,朝堂震惊。
明圣帝知道时,原本枯木般的身体,强打起力气。
“这是要灭国啊!”
“拦住他,快拦住他。”
“陛下,随太子吧!”
李茂才已经认清现实。
明圣帝一巴掌扇在李茂才脸上,李茂才摸摸脸,软绵无力,“陛下,不是奴才不去,这里里外外,除了奴才是您的人,其他哪一个不是太子安排的。”
“嚯嚯~”
“陛下,您可不要气,只要您在一天,太子都是太子。”
这话终于安慰了点明圣帝。
他又安静下来。
“你去传话,让他过来。”
李茂才明面上点头,出去后就去了偏殿。
这个时候,他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尽量不去太子面前刷存在感。
只希望太子大人大量,不和他小人计较。
云穰知道燕国和靖国的战事一触即发,她不能留在这拖他的后腿。
她带着族人往靖国撤退。
燕朝廷收到萧恻抗贡的信息时,边关已经开战。
距离燕靖大战不过短短十几年,但燕国已无可领兵的大将。
边关将士缺衣少食,军中早就哀声怨道。
在知道燕京地动和瘟疫后,李氏王朝的做法,他们更是寒心。
燕京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人命更是如草芥。
燕国朝中还没商量出对战策略,靖国已经攻下两城。
原本曹定等人还抱着燕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幻想,还停留在燕靖大战时,燕国不战而胜的神话中。
如此迅速的丢失两城,他们都以为是谎报。
“大胆,我们燕国的军队怎么可能不敌靖国那软脚虾?”
“大人,这么大的事情,无人敢乱言啊!”
曹定神色变化,心思转得飞快。
“云穰,靖国的太子妃就在我们境内,抓住她,还怕不能退了敌兵?!”
朝中一些大臣不耻,两国交战,抓一个妇孺,算什么英雄。
更何况,那靖国太子妃还是他们燕国的人,还千里迢迢来燕国救治灾民。
可是朝堂早就是曹定的一言堂。
坐在上面的太后打了个哈欠,“只是两城而已,慌什么?我们燕国还能被一蕞尔小国吞了不成。本宫乏了,这事就交给曹相处理。”
曹定弯腰,“恭送太后。”
大臣敢怒不敢言,大敌当前,不想着如何派兵遣将,反而去抓一个妇人,且这妇人现下在何处都不得知。
现在外面时疫严重,他们也被困在宫中。
一个大臣踉跄走出大殿,噗通一声跪在汉白玉石上,双手愤怒地举向天空,“苍天啊!您是要亡了我大燕啊!”
曹定真被身边的马屁精哄着,一脸笑意,突听此言,脸色阴沉。
“大敌当前,扰乱人心,还敢说出亡国之言,拖出去。”
那大臣脑袋撞地,额头一片鲜红,“贼子误国,妖后亡国。”
“拉下,拉下去!”
曹定气急,看向其他大臣,“也和王大人一般想法的人,今日都站出来,也让他不做孤鬼。”
原本还愤怒的人群,一时间息了声音。
外面瘟疫情况不明,宫门还被感染时疫的尸体堵了,他们出不去,外人进不来。
府上的老小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况。
现在他们这群燕国最有权势的人反而成了没嘴的鸭子,只敢缩着脖子在这围墙里。
另一边,曹定本就安排了人去云穰老家,现在更是打定了主意。
“抓住了人,个个有赏。”
当天宫里就飞奔出两百人的队伍。
只是等他们到了地,竟然进不了城去。
“京中有命,速速放下吊桥,让我等进去。”
一连喊话数遍,城门丝毫没有动静。
一个侍卫勒马上前,“头,不对啊!”
曹统领凝目半晌,举起手上圣旨,“如再不应召,格杀勿论。”
城墙上终于冒出一个人头,他们刚要窃喜,结果一支飞云箭飞射而来,直接命中曹统领举着的右手。
“啊!”
圣旨掉落在地,他痛的翻滚下马。
如此一幕,众人都惊了。
云穰回了故土,安顿好父亲,就去了县衙,策反了辛陵城的县令。
萧恻连夺两城的消息一传来,辛陵城上下官员纷纷投诚。
明眼人都知道,李氏王朝命不久矣。
萧恻安排在农民起义的人也在不断推进路线。
内忧外患,当局无能,火烧眉毛了,还贪图享乐。
萧恻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攻到了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