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被迫做官,这是要我命啊,何苦害我!
其实,大明朝也不缺一批忠臣。
只不过,过去朱元璋信任、重用胡惟庸,这些忠臣也没办法,想和朱元璋说些什么,就绕不过右相胡惟庸。
如今不光右相胡惟庸被杀,甚至整个中书省都要被取缔,以后大臣们想和朱元璋说话,那可就容易多了。
一时间,百官呼声很高,大都十分拥护朱元璋的想法。
而朱元璋此时也内心狂喜中!
杀了那么多大臣,他最怕再没人愿意做官,最怕剩下的这些官员和他疏远,以后只拿俸禄,不办实事。
但现在看来,裁撤中书省竟然误打误撞得了大臣们的心,自己反而因祸得福!
“季礴长这小子,真是咱的福星!大臣们对咱忠心耿耿,那大明的天下就不会乱!”
下朝后,朱元璋忙着官员的调动,毕竟杀了那么多人,朝廷各部都有人员的缺少。
“户部尚书和侍郎都死了,工部侍郎少一个。”
“鸿胪寺加上之前被抓的那俩人,减员近一半!”
“都查院也少了很多人。”
“这么多职位空出来,咱一下子上哪找这么多人才顶上来?”
朱元璋揪着头发,感觉一阵头发。
“对了!季礴长!”
朱元璋现在是逮住一个算一个!
略一思索,又把朱标叫了过来。
“太子,咱给你一桩差事。”
“你立刻去一趟你大哥那里,告诉他,皇帝让他做官,给了他几个选择。”
“可以去六部做侍郎,可以去鸿胪寺做官,也可以去都查院做个御史!”
“当然了,如果他自己选,只要不是太过分,咱都答应他!”
朱标倒也没啥想法,记下了朱元璋的交代后,当即出去,直奔季礴长府上。
见面后,朱标顾不上寒暄,赶紧说明了来意。
“陛下还能让我直接做侍郎?二弟,你是不是在和我开玩笑?侍郎,那可是正三品大员啊!”
朱标挠挠头:“大哥,皇帝亲口说的,不会有错。你赶紧选,小弟好回去交差。你知道的,当今皇帝的脾气有点暴躁,大哥若是磨蹭,回头咱哥俩都要倒霉。”
想到朱皇帝一怒杀两万人,流放十万的壮举,季礴长也很是慌张。
但要他做六部侍郎,他是绝对不干的。
没了中书省,六部直接就是和朱元璋对接的。
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脑袋。
那是狗见了都摇头的差事,不干!
都查院就更不用说了,御史从古到今都是得罪人的事,弹劾大臣随时小命不保,不弹劾又怕被朱皇帝搞死,所以都查院也是不能去的。
很快,季礴长的目光锁定在鸿胪寺。
鸿胪寺是干啥的?
这是一个专职接待外宾的部门,说的再具体点,就是接待各国使臣的。
暹罗等国三年才许进贡一次,倭国因为劫掠沿海、借着进贡来剽窃大明国粹,而被定为十年进贡一次。
这年头,要应付的小国毕竟不多,而且大都是三年才来进贡一次。
可以说这鸿胪寺真是个养老放松的好地方。
只要把贡品清点清楚,送入朱元璋的国库,那就不会有事。
轻松又容易保命,季礴长就感觉这差事挺适合自己的。
“二弟,你回去和皇帝说一声,就说大哥选鸿胪寺!”
朱标一阵懵逼:“大哥,你不再考虑考虑?鸿胪寺那地方根本没有立功的机会,你去了那里,这辈子几乎不可能有什么升迁。”
季礴长却更加高兴:“没事,大哥不求升官发财,只求保住小命!没立功升官的机会,这才适合大哥!”
朱标见他主意已定,只能先回去交差。
“鸿胪寺??咱就知道,这小子一定会选这里!可恶啊,他怎么这么排斥做官?只要他行的端坐的直,咱还会吃了他不成?”
“不行!你再去一趟!告诉他,皇帝不许他去鸿胪寺!要么去六部、都查院任职,要么自己选个差不多的!”
朱标屁颠屁颠地又跑了回来:“大哥,皇帝生气了,不让你去鸿胪寺,只能在六部和都查院选……哦对了,皇帝说了,你还能自己选个心仪的职位,当然也得选个差不多的。”
“还能自己选?”
季礴长思考了起来。
侍郎是三品,那差不多的,四品应该也是可以的。
再勉强一点,五品也许也有戏。
五品有啥差事呢?
六部里面,郎中就是五品官,都是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具体负责着某一项差事。
这样的职位,既能干点实际的事,不受太多人的影响,对上面还不用直面朱元璋,容易保命。
“二弟,大哥想去工部的屯田司,你回去问问这个行不行。”
朱标果断摇头:“屯田司最大的才五品,大哥你立下那么大功劳,若你只要五品官,那皇帝的面子往哪搁?我猜皇帝一定不会答应!”
季礴长却有自己的打算:“你就去禀报一声,若是皇帝真的不答应,就说我若去了屯田司,一定能显著增加粮食产量!”
朱标眉头一挑:“大哥,玩归玩闹归闹,切不可拿粮食产量开玩笑!粮食是国之根基,皇帝最为看重!若是承诺的无法做到,事后一定免不了责罚。”
季礴长却很有信心:“只要不是遇到天灾,我一定能让这周围的庄稼增产!”
见他这么坚持,朱标只得又跑了一趟。
“父皇,大哥说了,他想去工部屯田司!”
“混账!胡闹!区区屯田司,能发挥他的才能?他这是糟践自己,咱不能答应!”
“父皇,他已经猜到您不答应,但他说了,只要让他去屯田司,今年一定能增加产量!”
朱元璋原本烦躁的脸色,突然变得惊愕起来。
“他果真这么说过?”
朱标认真地点点头。
“这样啊……那这事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朱元璋的亲身经历证明,季礴长说话,一向都言之有物。
现在他说能增产,那就一定能!
粮食是朱元璋的噩梦,他知道没粮食的人有多疯狂,所以他也想增产,以此进一步稳定大明江山。
“好,那就给他半年的功夫!不过,如果秋后粮食没有明显增产,那到时候别怪咱不讲情面,直接给他指定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