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真正的大秦,以扶苏的名义造反
翌日,扶苏刚准备出宫,便遇到了前来寻他的尉缭。
尉缭的到来,令扶苏有些许惊讶。
蒙毅到来可理解,但尉缭到来却不可理解,因为扶苏并没有出新算术。
尉缭一见扶苏,便直接笑道。
“长公子,早啊!”
尉缭是一个中年人模样,样貌长得很端正,像极了后世刚正不阿的官员形象。
他并没有穿秦王嬴政送给他的同款衣服,他只穿着寻常衣服,不显奢华,但也不太过寒碜,只正正好。
单是第一印象,以扶苏后世人的眼光都可直接给尉缭出定义,是一个极其注重细节的中年男子。
“早啊!国尉。”扶苏回应尉缭。
随着走近,扶苏清晰的闻着了尉缭身上的酒气,不由有些好奇,晚上喝酒了还能起这么早吗?
像是回应扶苏的疑问,尉缭接着笑道。
“昨晚与李斯喝酒了,但他早上要办公,不肯喝太多与太晚。”
“所以我只多与他聊天,吃些食物,早上有仆人专门叫醒我。”
这下子,扶苏全明白了。
扶苏笑道:“国尉酒量好啊!竟千杯不醉。”
“哪里哪里,只是喝得少而已。”
尉缭知道扶苏的好意,但他并不想承认千杯不醉,他毕竟做不到。
扶苏也知尉缭的客气,便转回正题。
“国尉今日来找扶苏是为何事?”
他并不相信尉缭是无缘无故来找他的。
说到这,尉缭却是径直笑了起来。
“还不是因为长公子昨天的事,长公子昨天可是令咸阳中人彻夜交谈啊!”
“被长公子问及姓名的百姓,更是激动地彻夜难眠。”
“六国有四人被视为君子模范,礼贤下士,被六国之人争相传播,而从今以后,怕是又多了一个长公子扶苏啊!”
“但那四人并不能比拟长公子,他们始终是臣,但长公子却是大秦未来的继承人。”
尉缭的笑肆意畅然,但扶苏知道,尉缭说的是真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最重名声信誉,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正是因为重信誉,礼贤下士,才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君子。
但他,并不是想礼贤下士,他只是想让造纸术出现的有理有据而已。
只能说,上位者的一举一动,都可令下位者疯狂,他的穿越再穿越,已引起了蝴蝶效应。
未来的历史事件,怕是也会因此发生变动。
但他所要的就是变动,他不想再死了,也不想秦再二世而亡。
扶苏笑道:“国尉夸奖了。”
扶苏简单的一句话,本是后世华夏人的传统,但尉缭却愈加高兴了。
“不夸奖,一点都夸奖。”
“长公子可别忘了我是大秦国尉,大秦的诸多信息我都是知晓的,尤其是咸阳的。”
尉缭的话令扶苏有些恍惚,他这才意识到他忘了尉缭的身份,大秦国尉。
用重金贿赂六国重臣的提议,本便是尉缭向秦王嬴政提出的,这件事自然也是由他负责。
大秦的诸多消息,于他而言,不在话下。
扶苏笑了一下。
“倒是我称呼国尉,却忘了国尉为大秦国尉了。”
尉缭稍微推脱了一下,便又转话道。
“长公子,李斯之女甚是想念你啊!她昨天还亲自给我倒酒,说我要是来与你见面,还得多给你担些事务。”
“哈哈,还未嫁于你,便为你考虑了,此女不错。”
尉缭与李斯亲近,对于帮李斯之女一把,尉缭自是不介意。
况且,他也觉得李斯女儿李玉嫁给扶苏不错,李玉毕竟是他看着长大的。
扶苏轻轻笑了一下。
“我也有些想念她了,但我近日实在太忙,实在抽不出空。”
“她要是来宫中,又要陪我去忙碌,诸多场合又不适宜,还是我得空后再去见她吧!”
听扶苏这么一说,尉缭已是放下心来,又转话道。
“长公子可知尉缭今日来所为何事?”
尉缭其实可以直接称呼扶苏名字的,但因为新算术之事,他觉得还是称呼长公子的好。
扶苏轻笑一下,“在咸阳访民?”
“正是。”
对于尉缭的性格,扶苏多有揣摩,爱民便是其中之一。
尉缭不比他父皇,只管大方针,得到可接受的结果就行了,不大在意底层,但尉缭却爱贫贱之民。
“国尉,扶苏也正想了解一下大秦的具体情况,这几日都想在咸阳访民。”
“国尉今日来的正正好,且与扶苏同行。”
看着扶苏那满含真诚的脸,尉缭便与扶苏登上同一辆马车,向着宫外去了。
马车上,有案桌在上面,也有烧好的开水,尉缭直接倒给扶苏和自己,接着,便和扶苏聊起了他所知道的六国消息。
在尉缭口中,扶苏这才知道秦国为了灭掉魏国付出了多少努力。
秦国在对魏国开战的同时,也派出了使者前往齐国,用金子说服齐国大臣对齐王建进言。
秦,灭魏,是宿仇,与齐无关,其中最近的证据便是魏国信陵君曾大败蒙骜,兵临函谷关。
至于楚,在灭魏之前,秦已经夺取了楚国不少城池了,把楚国给打怕了。
除了秦灭魏的重大消息外,其余的便是关于六国的君王和臣子分析了。
如齐国齐王建,中庸至极,不会用人,可令齐国灭亡。
如后胜,极爱金钱,位高权重,却又分不清大局,是齐国奸臣,但于秦而言是忠臣。
如燕王喜,如今已是垂暮之君,秦可随便派一偏军,便可俘虏其回咸阳。
在尉缭的口中,扶苏看到了秦国的整盘棋局,除了楚国难下之外,其余五国,皆已是囊中之物。
而扶苏这也才知晓,为何他父皇会如此重视尉缭。
马车驾驶的并不快,但再不快,在五六刻钟后,也到了咸阳民间。
今天,扶苏并没有去农田寻农家子弟,而是直接与尉缭出行。
行程也由尉缭安排,尉缭说了,他可带他了解真正的大秦。
真正的大秦,后世是不了解的,因为项羽的火烧咸阳、焚城灭地。
秦的文明,便从此缺失了,只能靠后世出土的些许竹简,猜测大秦的真正面貌。
而关于秦残暴之事,却忽然被说了几千年。
诋毁秦最严重的,是儒家,但可笑的是,众人起义反秦,打的却是扶苏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