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对于后世而言,是极其简单的事。

但对于先秦而言,却比登天还难,因为没有这种观念与经验。

观念与经验,是人类真正进步的阶梯。

东汉时期的蔡伦,正是因为有着先人的观念与经验,才最终造出了可供人类书写的纸张。

轻便薄,造价廉,从此华夏文明便有了更加便捷的承载之物,福泽后世,也影响八方。

蔡伦造纸的艰辛,后人是不知晓的,唯有东汉宫中的匠人才知晓,蔡伦是如何倒掉了一池子一池子的水,又是如何把造出的一张一张纸给撕掉。

为的,便是真正造出便捷,且廉价适用的纸张。

在蔡伦之前,已有先人造出了纸张,但并不便捷,也不廉价且适用,是蔡伦之后纸张才广为人所知。

在蔡伦的基础上,后人又造出了更加便捷且廉价适用的纸张,但蔡伦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是他让纸张从东汉元兴元年开始流行。

蔡侯纸,这三个字比那无数继承皇位的皇帝名字更为人所知,更被华夏所铭记。

扶苏是不大想剽窃蔡伦的成果的,但自他穿越再穿越后,纸张便注定不能再是蔡伦所改进的,因为秦等不起,扶苏也等不起。

但扶苏亦想后人铭记蔡伦的名字,所以,他打算多与农人或隐士交流。

等时机到了,造出了纸张,便说是受蔡伦启发。

他这便不亏欠蔡伦了,毕竟他的造纸法也是经过后世无数人的融合与试验才成的。

造纸很简单,主要是把富含纤维的物品浸泡一段时间,待杂物烂掉、纤维浮现,便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来,再捣成浆糊状,用竹篾把黏糊糊的东西挑起来,干燥后揭下来便是纸张了。

造纸过程中,浸泡所花费时间最多,而这也是扶苏选择慢慢搞的原因。

对于原料选择,对于蔡伦之前的先人估计困难,但对于扶苏并不是难题,他毕竟拥有着后世的知识。

原料的问题,一直是造纸的难题,也是蔡伦之后不断改进造纸术的原因所在。

扶苏来到皇家农田,稍微看了一眼堆肥沤肥之地后,便与农家众人聊天了。

从农家这里,扶苏才知晓,昨天的咸阳很热闹。

整个咸阳都在盛赞他,怒骂淳于越。

赞他赞的是他发明了踏碓、新算术与礼贤下士,骂淳于越骂的是不知好歹,长公子仁义却偏说长公子不尊师。

说着说着,农家众人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扶苏礼贤下士的故事就是农家传出去的。

看着不好意思的许田等人,扶苏笑道。

“别不好意思,我并不怪你们,只是日后莫把不实消息传出去即可。”

扶苏此话,算是把此事盖棺定论了。

而经过与农家众人的交流,扶苏这也才明白,为何路上的百姓对他愈加恭敬。

但扶苏也早已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坦然受之即可,但不可沉迷其中。

在众人稍微笑了一下后,农家陈践便对扶苏说道。

“不知长公子此来何事?”

昨天回家之后,农家陈践便专门研究了扶苏近来的举动,发现其酷爱发现发明。

又加上堆肥沤肥不是一时之事,他便猜测扶苏来农田有事要做。

扶苏看向陈践,见其有认真之色,便回道。

“来看下堆肥沤肥,顺便和你们聊下天,再看看有没有什么思路发明一些东西。”

公厕之事,农家陈践已经与农家弟子说了,所以农家弟子立即激动起来。

“愿为长公子所驱。”

他们求的,并不是功名利禄,只是单纯地想为扶苏做事。

扶苏笑了一下。

“有事必叫诸君。”

接着,便又正常聊天起来。

在聊一会天后,扶苏便借口想多了解下大秦,便与农家众人走出宅邸,去外面行走了。

农田边,扶苏可与农夫交流。

道路旁,扶苏可与商人对话。

街道旁,扶苏可与织麻女问询。

总之,扶苏这一天走的路很多很多,问的人也很多很多。

而在这一天之后,扶苏对大秦,也更加具体起来。

儒家的空谈仁义,已经全部散去了,落在地上的,只有实际。

咸阳的农民并没有太多苦恼,但扶苏对他们的生活了解了不少,商人亦是。

咸阳是大秦国都,官吏不敢对百姓欺压,特别是秦王嬴政时期。

法,始终大于一切,只要你守规矩,你的生活便不会过不下去。

当然,在咸阳经商的并不是太多,毕竟商人的地位并不是太高。

而在扶苏回宫之后,扶苏在民间的名声,却是更上一层楼了。

在大秦,从没有一个长公子如此亲民,如此问候他们的生活状况,如此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

长公子仁义与仁善之名,对于他们更加真实了。

但对于这些,扶苏并不知晓,三年之约,也早已在咸阳传播开来。

扶苏是大秦继承人之事,咸阳百姓皆是已知晓。

正是因此,咸阳百姓对于扶苏的访民,才更加热烈。

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扶苏之所以如此,只是为了让纸张的出现有迹可循。

麻、烂树皮、破布等富含纤维的东西,可都是在民间啊!

而扶苏,之所以与众多人交流,自是因为他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从谁身上得到的灵感。

另外,对于众人的名字,他也一一问询了,这也是众人沸腾的原因。

先秦时期,上位者询问下位者的姓名,便是对下位者最大的尊重与肯定,尽管不少人都是有名无姓。

当然,咸阳有名有姓的人就多一些,毕竟是大秦国都。

而在扶苏回了长公子殿后,便有几份竹简递到了秦王嬴政面前。

秦王嬴政看完之后,微微笑着,目光中满是欣慰。

“扶苏,是真的长大了啊!”

“会为名声而礼贤下士,或者,他真的关心百姓,但无论哪种,大秦都有望,扶苏不愧是我儿。”

秦王嬴政旁边,赵高依旧是微微躬着身子,不发一言。

但在另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却在大笑。

“长公子不愧是我看中的,哈哈哈。”

他便是尉缭,尉缭是性情中人,对于底层,很是在意。

但他知秦王嬴政不怎么喜欢底层,这也是他不大喜欢秦王嬴政的原因,但扶苏却不同,甚得他心。

“明日便去见一见长公子吧!今夜便去与李斯喝喝酒。”

李斯,对他有知遇之恩,当初便是李斯向秦王嬴政极力推荐的他,国尉之名,也是李斯为他争取而来的。

因此,尉缭时常与李斯喝酒,而这也才有了后世著名的尉缭对秦王嬴政面貌的评价。

(蔡伦:约63年到121年,东汉桂阳郡,后世耒阳县人,最为后人所知的是改进造纸术。出身铁匠世家,熟悉冶炼、铸造、种麻、养蚕等。

青年时入宫,先后担任小黄门、中常侍兼尚方令、长乐太仆等宦官官职,被封龙亭侯。

公元105年,向汉和帝献纸,即是后世的蔡侯纸。

公元121年,因宫中权力斗争,被逼自杀,其人生历经东汉五帝,宫中生涯四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