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农家真正的困境,观念之争
扶苏原本以为他老爹教导他处理政务,但秦王嬴政并不是教导他处理政务,而是在扶苏看完几份奏疏后,秦王嬴政忽然说。
“扶苏,你觉得君王最重要的是什么?”
扶苏忽然愣住了,他不明白他父皇为什么忽然问这个,但他还是老实回答。
“辨别人才和任用人才。”
这是他经过后世的多年沉浮后,才忽然明白的。
秦王嬴政满意地点头。
“不错,扶苏,这正是父皇要教你的,一个合格的君王,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辨别人才和任用人才。”
“你看这份奏疏,你可从这份奏疏中看出此人的性格特点,行文如人,你且仔细来说说。”
扶苏拿着奏疏再看一眼,便在内心中组织语言,虽然是奉承他的话,但言语之中确实可看出其为人。
“此人中规中矩,求稳为主。”
秦王嬴政满意地点头,他对于扶苏是越来越满意了。
他本以为这些还要他一点一点地教导扶苏的,可没想到扶苏竟是已懂了一些。
扶苏既然已懂了一些,秦王嬴政便接着说道。
“像此类人,国中最多,国难时未必肯尽心,但国顺时一定会尽心做事,不敢懈怠。”
“因此,此类人不可多做提拔。”
“而你再看李斯的奏疏,他在夸奖你的同时,又给出具体处罚淳于越的建议,措辞又优美、中肯,可当大用。”
“而你再看此人,奉承之词过多,华而不实,不可大用。”
扶苏听着秦王嬴政的一句句教导,满是懵逼,又满是感动。
他父皇是真的将他当作继承人啊!可惜他之前不懂。
秦王嬴政见扶苏认真听着,便讲的更起兴了。
“寡人以为,治理国家最主要的,并不是先学会如何去处理政务,而是先学会如何辨别人才与任用人才。”
“学会这两样,政务便也不难了,不学会这两样,再会处理政务,也是不会处理政务的。”
“而这,也是父皇今日教你的,扶苏。”
听到秦王嬴政的话,扶苏彻底愣住了。
他像是明白了,为何前世他父皇没立他为大秦太子,因为他根本就不曾学会辨别人才和任用人才。
但众多人才,他父皇已是尽力往他身边推了,可他竟然不懂,他竟还亲近儒家与淳于越等人。
“我真是该死啊!”扶苏在心中默默说了一句,便认真回应秦王嬴政。
“父皇,儿臣知晓了。”
“好。”秦王嬴政欣慰地点头,随即又绕回如何辨别人才和任用人才。
在这方面,他相信,扶苏虽懂一些,但远不如他懂,而这也是他骄傲的地方。
当今六国,没有一个国君可与他相比。
而在秦王嬴政教导扶苏如何辨别人才和识别人才时,医宫,一个郎官来请医师夏无且前往内殿。
医师夏无且,秦王嬴政眼前红人,医师中无人可比。
在接到邀请后,夏无且立即推掉其他行程,前往内殿。
在大秦,没有谁的事能比秦王嬴政重要。
只是,医师夏无且虽在走路,但他脑海中却浮现着早上的情形。
早上,长公子扶苏来医宫,所有人都不认为长公子是来感谢他们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且他们也去为众多皇子诊治过,但没有一个专门感谢过他们,扶苏公子也是如此。
但令夏无且想不到的是,扶苏公子竟真的是来感谢他们的,虽然在这之后又询问了他们一些问题。
问题自然是疾病与卫生,所有医师都在翻竹简,包括他,在确认无误后,长公子扶苏便又感谢他们。
说他若是成功,或他们有大功劳,当时夏无且不理解,但当郎官来请他,他却是有些猜测。
“或许,长公子又搞出了什么,长公子之才华与聪敏,无人能比。”
夏无且并不担心自身危险,因为他救过秦王嬴政,且也知道秦王嬴政并不是无端杀人之人,秦王嬴政很讲理。
并且,有恩必报,有仇自是诛你三族……
郎官话不多,他只是负责叫人,医师夏无且只是紧紧跟随着。
在医师夏无且之后,则是昌平君、李斯,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事,但大王相召,他们自是前往。
在这之后,则是王翦、蒙武等将领,他们并不在宫中,他们在宫外,但府邸离咸阳宫不远。
最后的,则是农家陈践,皇家农田,离咸阳宫有些距离。
郎官还未到皇家农田,医师夏无且便已到了内殿。
此时,赵高正站在内殿外候着,见夏无且来了,立即笑道。
“夏医师,大王在教导长公子,我们可等丞相廷尉等人来,再一齐进去。”
“谢赵大人。”夏无且立即感激赵高。
因为赵高,让他不至于匆忙进入惹怒秦王嬴政。
君王教导太子,一向是隐秘的,常人不得靠近,驭下之道,可不是他们能听的。
“我只是尽分内事罢了。”赵高含笑回应,但他心中清楚,他今天只站在这里便可得到不少情分,这便是君王近臣的好处。
皇家农田,当郎官来到这的时候,农家陈践还有些不可置信,但当想到长公子所创造的种种奇迹时,便又开始期待了。
农家言语,实在低微,他早就想上奏广建公厕了,但却不知如何言语。
因为他建公厕的目的是收集粪便屎尿,而那些王公大族若是知道他所收集的粪便屎尿用来肥田和促进作物生长,怕是活撕他的心都有。
因为他们,吃不得污秽之物,但农家却没有这么多顾忌,农家本便是低贱之人,只在意作物收获几何。
虽是如此,但农家之人也不敢大白天的用粪便之物来肥田,因为他们也怕秦王嬴政知道后直接拿剑劈死他们。
他们只敢在夜晚偷偷地运送些屎尿来肥田,深埋地下,但效果并不是太过突出,这也是陈践不上奏的原因之一,因为他没有什么成果啊!
而秦王嬴政,是一个极其讲究实际的人。
“若是之前,怕是我对长公子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长公子与儒家亲近,而儒家最厌恶污秽之物,装清高。”
“但现在不同了,长公子主动提议的,且大王相召,儒家又在大秦没有太多话语权了,正是时候啊!”
农家,最怕的就是儒家,儒家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批评农家,便如当初的孟子,总之骂的很难听。
可农家,只是想让众多的百姓,收获更多的粮食,不至于挨饿啊!
当初农家许行之所以从楚国去到滕国,便是楚国贵族清高、了不起,听不得污秽之物。
粪便肥田之事,农家始祖许行在楚国便向楚国封君提了,但楚国封君不但不听,还直接讽刺许行,辱骂许行。
说什么贱皮子,只配吃些污秽之物,如今竟想拿着污秽之物来侮辱他们,让其他贵族来笑话他们。
也是当初许行有些地位,否则早就被乱棍打死了。
所以许行带着诸多弟子离开了楚国,来到了滕国。
滕国国小,所以滕国国君放手一试,于是滕国举国丰收,国富,这也才有了陈践爷爷弃儒从农的故事。
但历经多年,农家的理想却依旧不曾实现。
“秦国,或许便是农家崛起之地,但农家何要崛起?百姓丰衣足食就可以了。”
“我祖父陈相曾对始祖许行言:农家生不逢时。始祖许行答:惟愿所遇之民,不饥则已。”
在这个时代,困扰农家最大的,是观念,贫贱之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污秽之物,更是广被嫌弃,但这却被农家认为可促进作物生长,于是农家与时不入。
(滕国:前1122年到前296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小国,姬姓,为宋国所灭。首都名:都城,今山东滕州西。
许行:约前372年到前289年,滕国灭亡后没几年就逝世。农家代表人,主要主张是君民并耕,市贾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