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率二十万秦军伐楚大败,后世有很多种说法,但无一例外,都与昌平君熊启有关。

郢陈,是秦与楚作战的大后方,熊启反秦入楚,给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李信后路被断,想向西进军与蒙恬会合在城父,但被项燕抓住机会,猛追三天三夜,大败李信的军队,被攻了两个军营,死了七名都尉。

而后人也猜测,便是因此,秦王政才不处死李信,因为是秦王政坑了李信,是他派昌平君熊启去郢陈的。

但无论后世如何猜测,扶苏都有些复杂难言,因为昌平君熊启是他的舅舅,小时候时常看他,带他。

他母亲早死,故他舅舅昌平君更加爱他。

至于后世所猜测的,因为昌平君之事,扶苏与秦王政不和,并没有此事,因为昌平君熊启确确实实是反秦入楚了。

并在楚王熊负刍被俘虏后,被楚人立为新一代的楚王。

而后世还有一种猜测,便是秦王嬴政故意把昌平君派到郢陈的,只是没想到玩脱了……

昌平君熊启是楚国公子,昌文君也是楚国人,楚国外戚力量在秦国力量有些大。

但实际上,大秦的所有决定都在秦王嬴政的一言一行之下,他父皇只是在考验昌平君,且用昌平君安抚郢陈的楚国人。

但奈何,终归事与愿违,昌平君熊启终究叛了秦国,秦王嬴政是绝对不会拿秦国士卒来开玩笑的,那是二十万秦军啊!

而郢陈,是秦伐楚的出发点。

扶苏目光掠过昌平君熊启,看向正位的秦王嬴政,行礼道。

“父皇,儿臣到了。”

“父皇令儿臣来此,所为何事?”

扶苏不敢太过注意昌平君熊启,因为这是秦王内殿,众多大臣汇集,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某种信号。

且,古人最为尊君重父,他父皇是大秦大王,且是他父亲,在这大殿上,他更不应对昌平君熊启行礼。

因为这并不是孝道,且在大秦,君大于亲。

严肃场合,只有君,没有亲。

秦王嬴政看着行完礼的扶苏,笑道:“是为数字与加减乘除法之事。”

“父皇已听了你为数字取名之事了,叫阿拉伯数字,廷尉觉得不妥,应叫作秦数,扶苏你觉得呢?”

稍微看了一眼秦王嬴政的笑容,扶苏心中已知道了,他父皇分明是叫他快点答应,不要墨迹。

虽然他叫阿拉伯数字叫顺口了,但叫作秦数,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这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只是搬运工。

0到9这个数字,真正的主人,是古印度人,所以叫作秦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古印度人又没有什么意见。

再加上他不想忤逆他父皇,于是扶苏回道。

“一切听父皇的,父皇如何决定,扶苏都遵从。”

秦王嬴政大笑了起来,昌平君熊启微微诧异,扶苏什么时候这么听话了?

在昌平君熊启的印象中,自扶苏被博士淳于越教导后,便时常硬怼秦王嬴政。

而秦王嬴政,也很久没有这么大笑过了。

笑声停后,秦王嬴政看向李斯,笑道:“廷尉,没想到扶苏如此听话,那寡人就按照你所说,把阿拉伯数字改为秦数。”

“诺!”李斯恭敬回道,但心中却是狂喜,因为他之前听到的一些流言是,长公子与大王有些不合。

这是不合吗?他李斯押对宝了,他女儿也嫁对人了。

在做完这件事后,秦王嬴政便又看向扶苏,道:“扶苏,待会国尉来这里,你且细细把秦数与加减乘除法说给国尉听,国尉可是极喜算术啊!”

少有人知的是,大秦国尉尉缭喜欢算术,而秦王政便是其中一员。

秦王嬴政话一落,扶苏已知了他父皇的意思,让他与尉缭亲近。

而在大秦他对尉缭的印象,便是他父皇极其尊重与亲近,他父皇时常称:寡人有尉缭,秦必统六国。

并且用秦之财物贿赂各国大臣的建议,也是尉缭提出来,姚贾是实施人。

而魂穿后世后扶苏对尉缭的印象是,此人进退有据,不肯为权财屈身,并且极度相信自身相术。

先秦时期,懂相术的,一般对算术也极其热衷。

而在先秦时期,有为的君王,一般都对算术了解不少。因为若是不了解,便容易被下人所欺瞒。

秦王嬴政、廷尉李斯、将军王翦蒙恬李信等,都是算术小高手。

也因此,他们仅听张苍讲述一遍,便知道阿拉伯数字与加减乘除法的作用与意义了。

但扶苏在后世最为在意的,是国尉尉缭的一些秘史,如。

秦王嬴政曾多次请教尉缭,但尉缭觉得秦王嬴政面相不好,所以不肯回答秦王嬴政的话,多次拒绝,想离开大秦,于是秦王嬴政对他起了杀心,在这时李斯出现了。

李斯劝说秦王嬴政,直接对他许以国尉之职,尉缭才肯为秦王嬴政所用。

秦王嬴政是知道尉缭才能的,因为他与尉缭面对面交谈过,但他迟疑,因为国尉这个职位太重了,在李斯劝说下才最终允许了。

而从此之后,便是六国的末日,因为尉缭是鬼谷传人,阴招损招不断,且顾大局,懂兵法,军中将领与他交流后,几乎都愿意成为他手下书童,蒙恬更是时常缠着他问兵法。

但其人行踪不定,多飘渺各处,唯有秦王嬴政可直接召见。

脑海中闪过一些关于尉缭的想法后,扶苏便对秦王嬴政回道。

“儿臣听父皇的。”

扶苏曾见过尉缭一面,但也仅是一面,是他父皇带他见的,但尉缭只看了他一眼,与他谈了几句话,便直接离开了。

他记得尉缭当着他父皇面说的话:长公子不善言辩,需多调教。

当时他还觉得不忿,但魂穿后世后,他知道尉缭说得对,他确实不善言辩,为此遭了李斯与赵高的道,直接在上郡拔剑自杀了。

最主要的是,他竟连好坏都分不出,竟认同淳于越大逆不道的话。

昌平君熊启与廷尉李斯等老臣,见着长公子扶苏与秦王嬴政如此和睦,纷纷欣慰了起来,大秦后继有人。

秦王嬴政脸上的笑意遮掩不住,这几日以来,扶苏是最顺他心意的,而他,是极重家庭的。

只是奈何政务繁多,抽不开身对子女进行教育与陪伴。

他的温和,只给了他的儿女,但奈何他空闲时间实在不多。

秦王嬴政等人并没有等太久,赵高与尉缭便一同走入大殿了。

赵高带着秦王嬴政旨意去请尉缭,故此不需要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