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秦王嬴政的考虑,扶苏的舅舅
在张苍手脚并用的讲完后,秦王嬴政等人还有些意犹未尽,但张苍在这时已递上了众多竹简。
“还请大王过目。”
秦王嬴政笑了一下,随即便命赵高把那众多竹简抱上去。
但秦王嬴政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竹简,而是看向李斯与熊启,笑道。
“李斯,昌平,你们觉得这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法如何?”
没错,刚才张苍将这一切都讲了。
李斯直接道:“大王,臣觉得有些不妥,数字应不叫作阿拉伯数字,应叫作秦数。”
“秦数,更可深入大秦人之心,也可深入六国人之心。”
李斯是一边听一边思考的,秦王嬴政一问,他便说出了他思考的结果。
算术他自是也会,但在场的没一个比得上张苍,他便不自讨没趣了。
在其他地方巧立名目,更可打开格局。
秦王嬴政看向昌平君,昌平君随即道:“臣并无疑惑,只是为扶苏感到高兴。”
昌平君是楚国公子,本名熊启,他的妹妹楚国夫人生了扶苏,他是扶苏的舅舅,故可直接称呼扶苏名字。
秦王嬴政笑了一下,“寡人也为扶苏感到高兴。”
秦王嬴政这才看向李斯,郑重道:“廷尉所说甚是。”
李斯说的,中了他心坎,阿拉伯数字是什么鬼?秦数才对他胃口。
“李斯只是略加修饰,真正的功劳是长公子的。”李斯赶忙应对。
秦王嬴政笑着,并不回答,但从笑容可知,秦王嬴政很满意。
略过李斯与熊启,秦王嬴政看向了张苍等人。
“为何扶苏不与你们一同前来?”
张苍回道:“大王,长公子在少府税所解说几遍后,肚子早已饿了,也累了,所以便由吾等前来。”
“那他现在在何处?”秦王嬴政看了外面略微黯淡的天色一眼,已是知道了原因,但他还是这样问。
张苍立即回答:“长公子在吾等来见陛下前,便已出了少府,应是已回了长公子殿。”
“赵高,你命人前去把扶苏叫来这里,另外,你再亲自去请国尉前来此殿。”秦王嬴政直接道。
国尉,便是尉缭,在大秦也仅此一人有此殊荣。
在赵高下去之后,张苍等人已是明白了,大王要为长公子拉拢重臣尉缭。
尉缭,此人目前最得秦王嬴政信重,大秦灭六国的具体方针,是尉缭提出来的。
但此人于咸阳朝臣最为熟悉的,便是其军事理论,纵横谋略,无人能及,蒙恬王贲虚心向其求教,王翦老将军与他对饮也和蔼可亲。
故此,大秦的诸多军事行动,秦王嬴政一般都会询问他的意见后再做出决定,也是因此秦王嬴政才心甘情愿地称呼他为国尉。
而此人于后世最为闻名的,却是其兵书著作《尉缭子》,被无数兵家后辈学习与推崇,影响深远。
但看书仔细一些的,却是可知道其对秦王嬴政的评价,终其大秦一朝,也仅有此人敢肆无忌惮地评价秦王嬴政。(换作其他人,早被嘎了脑袋了,由此可知秦王嬴政对他的看重。)
在赵高下去之后,秦王嬴政便看向了张苍等人。
“尔等肚子可饿,若是饿,可去偏殿吃些东西。”
张苍等人立即回答,“不饿。”
他们在路上已吃了点心,秦王嬴政随即又道。
“那诸位便坐着等待吧!赐位。”
在先秦时期,席位是可随时撤下与换上的,臣子并无跪下一说,一般是站着行礼。
坐着说话,则是君王对臣子的恩赐,而张苍、郑国等少府,已是足够资格,且都是秦王嬴政的老熟人。
而纵观秦一朝,秦王嬴政对其臣子也极少苛刻,多是宽容,极少处死,便如李信,在对楚战中被打败,死了七个都尉,但秦王嬴政只是对其降爵,并没有太过怪罪他,只是觉得自己当初轻信了他,而不听老将王翦之话。
在张苍等人坐下后,秦王嬴政便开始向他们询问一些扶苏与阿拉伯数字与加减乘除法的故事。
而这时候,郑国等少府便派上用场了,他们是佐证。
……
长公子殿,扶苏与李斯之女李玉已吃好了下午饭,两人开始闲聊,扶苏不知该说何话,于是直接问道。
“玉儿,你对我父皇如何看待?”
李玉是李斯之女,李斯是秦王嬴政极亲近的朝臣,李斯知道的许多信息,应是会告诉李玉一些,且是好的一面。
李玉轻轻颔首,“玉儿之父曾告诉玉儿,大王是极其勤政的,一天一般要处理约莫一百二十斤的奏折,寻常人家休息时,大王还不曾休息,约莫夜深时才能处理好一天奏折。”
“但大王又极其明事理,决断明确,有疑难时,一般会询问于朝臣,再做出决定……”
“总之,长公子,还请多体谅一下大王,大王之辛苦,常人难以理解。大王所做之决定,每每都关乎大秦国运。”
听着李玉的话,扶苏微微颔首,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总之,李玉是他的良配。
能劝儿子理解父亲、体谅父亲的,一般都是一个好妻子。
两人再聊了一些话后,便有郎将前来了。
郎将的身边,有着侍卫虎,郎将有秦王嬴政旨意,可不用通报,可直接入殿内对扶苏传话。
郎将一到扶苏身前,便立即执礼说道。
“大王命长公子前往内殿。”
听着郎将的话,扶苏并不意外,他父皇一向是一日事一日毕,极少留到明天。
更不用说刚从李玉口中得知奏折之事,一百二十斤的奏折,约莫一人高,他父皇却是一定要一天处理完。
再加上现在天色还未暗,他便知道他父皇的意思了,定是关于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法之事。
扶苏笑道:“扶苏即刻前往。”
随即,便与李玉道别,让她先回李府。
长公子殿里,不止一辆车驾,有送客的,有专供扶苏乘坐的。
在李玉坐上车后,扶苏便与郎将前往内殿了。
内殿,是在宫中,长公子殿,也是在宫中,两者距离并不是太远。
不多久,扶苏便到了内殿。
扶苏一入内殿,便注意到了众多坐于此处的人,但他最注意的人,却是丞相熊启,也就是昌平君,他的舅舅。
在大秦,极少有人称呼他姓氏与名字,因为他是楚国公子,来秦国作客,且为官了,众人只称呼他为昌平君。
昌平君的称呼,是熊启与吕不韦与昌文君一同平定嫪毐叛乱后,秦王嬴政封的,故此秦王嬴政对其极其信任,任其为相,且有姻亲关系。
熊启的妹妹是楚国夫人,也就是扶苏的母亲,秦王嬴政的妃子,也是因此,嫪毐叛乱后,熊启才第一时间与族人联合吕不韦支持秦王嬴政。
至于熊启的妹妹楚国夫人为什么嫁给秦王嬴政,这是秦楚之间的传统,秦楚世代通婚,华阳太后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华阳太后是楚国公主,被安国君立为正夫人,因膝下无子,在其弟阳泉君与吕不韦的劝说下,收安国君之子子楚为嗣子。
安国君死后,子楚即位,子楚死后,秦王嬴政即位。
子楚便是秦王嬴政的父亲,异人。
华阳太后已故去,但华阳太后在时,秦王嬴政第一个要娶的,自是楚国公主了。
而在娶楚国公主时,她的哥哥熊启也陪同了过来,故才有嫪毐叛乱,熊启鼎力支持秦王嬴政。
因为那时,扶苏已出生了,且是秦王嬴政第一个儿子,大秦长公子,大秦最正统的继承人,舅舅怎么可能不为侄子考虑呢?
这世界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扶苏看着席位上的熊启,目光复杂,因为再过几个月后,他舅舅便会被去掉相位,贬去郢陈,之后在郢陈反秦入楚。
也是因为他,导致李信大败特败。
Ps:目前并没有史料证明扶苏母亲就是丞相熊启的妹妹,我这只是推论,但扶苏的母亲大概率就是楚国公主。没有高贵的出身,是绝对不可能第一个嫁给秦王嬴政的。
且华阳太后是在秦王政十七年才死去,知道华阳太后经历的都懂,有她,秦王嬴政父亲异人才能继位,也才能把秦王嬴政从赵国邯郸换回秦国,她的地位,便注定秦王嬴政第一个娶的是楚国公主,所以很多人都说扶苏的母亲是楚国夫人,这也是最靠谱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