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枣知道爷爷节俭,不想好心办坏事,最后跟爷爷争辩弄的彼此不开心。

她想了想,提议道:“那我们不去商店了,我有事要去裁缝铺一趟,爷爷你跟我一起去吧,到时候东西做出来还需要您去送呢。”

不去商店也行,反正商店的衣服风格也不太适合老人家。

中老年的衣服,别说这个时代了,就是后世,也款式不多,不好挑选。

八十年代的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是习惯去裁缝铺扯布做衣服。

也算是早期的个人高定了。

姜爷爷听孙女这么一说,自然是答应的。

同时他又好奇,孙女要去裁缝铺做什么东西,还需要自己去送?

系统也好奇呢。

“宿主,做什么东西?”

姜枣同时回答一人一统。

“我不是帮团结湖那边卖房子嘛,我答应了给我钱的那个人加点绩效?”

“啥东西?绩效又是啥?”

姜枣不知道怎么跟爷爷解释这个绩效。

她想了想,说:“我就是想做面锦旗感谢她。

爷爷,这就跟乡下谁交粮交的又快又好,得了大队长表扬是一个性质。”

姜爷爷似懂非懂。

“你又不是大队长这种当官的,你咋去表扬别人?”

“爷爷,咱伟人曾说过,领导就是要从群众中来,然后到群众中去。

我虽然无一官半职给别人颁发奖励,但我是群众啊。

群众的心声,领导也得听啊,这侧面不是说明人家工作干得好,得到群众认可了嘛。”

姜枣肯定以及确定,这一招绝对能帮赵红在一众同事中脱颖而出。

送锦旗,就是放到几十年以后,那也是晋升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很多医生大夫,那是以多得锦旗为光荣目标的。

数量比拼不过的,还得找熟人帮忙呢。

这个时代,人都老实,是啥就是啥,一般想不到找托去做这种弄虚作假的事。

其实在姜枣看来,赵红在她的帮助下,办理客户数量不说第一,在她们单位,前三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现在谁也不知道明年的晋升名额到底是几个,万一就一个呢,那赵红就危险了。

锦旗不过是给赵红的第二条保障而已。

办理数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赵红收到的锦旗就是她的加分项。

这就跟学生高考,分数刚好卡在上京大清大录取线时,额外加分就是制胜秘诀。

系统:“原来,你答应赵红的就是这个?”

姜枣:“是不是很有用?”

系统:“有用,太有用了,这时代谁能想到送锦旗啊,谁要收到锦旗,说不定还能上报纸呢。”

“真上报纸了,那才好呢,这种事就是要声势浩大效果才好。

我这售后不错吧,压根没白赚她钱。

这一波操作下来,别说升职了,她自个都得成名人。”

到时候说不定还有更好的单位愿意挖她呢。

系统彩虹屁上线,“宿主真是棒棒哒。”

姜爷爷大概听明白了。

“那确实该感谢别人,白送咱一套房呢。”

能不好好感谢一下吗?

有可能的话,他还想请对方来家里吃顿饭呢。

但孙女也说了,这事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她们之间也不能走得太近。

这锦旗啊,让他去送,就是免得别人怀疑。

“走,去裁缝铺,好好给人扯一块红布。”

既然饭吃不了了,那就在这锦旗上好好做下文章。

姜枣叫了辆三轮车,让师傅拉他们去城里最好的裁缝铺。

姜爷爷这会也不心疼钱了,一切都听孙女的。

张记成衣铺。

四九城内数一数二的裁缝店。

“两位,看点什么?”

姜枣侧头跟爷爷说:“爷爷,来都来了,让老板给你量量尺寸,咱做套新衣服。”

不等姜爷爷反驳,她接着说:“咱不做贵的,就做一般的,你穿着出去干活也不心疼那种。

你看那个藏灰色适不适合你?一看就耐脏,咱做套中山装,穿着肯定精神!”

“贵嘛?”

张掌柜这种场景见多了。

他连忙搭话,“不贵,那款布平价,做出来的衣服也耐穿。

人孩子有孝心,大爷您好福气呐。”

姜爷爷这话听着舒坦。

甭管什么事,诶,只要夸他孙女,他就高兴。

“那就做一套!”

“好咧,您这边走,那边有人给您量尺寸。”

姜枣等爷爷走远,转头跟张掌柜吩咐:“把我爷爷的尺寸记好,除了那款藏灰色,再多挑几个颜色,一样给他做一套。

以后逢年过节,或者店里来新料子了,都给做,做好送我家来。”

“诶!听您的。”

张掌柜没料到这位顾客能这么豪。

刚还选着店里最便宜的布料买呢,转头就成长期大客户了。

“另外,我要定做一副锦旗,有纸和笔吗?我大概给你画一下。”

“有有有,您这边请。”

姜枣按记忆里锦旗的样子给画了个大概花样。

长方形尺寸,红色底色,周边用金黄色的穗子做点缀。

中间内容为:尽职尽责,热心服务八个大字。

姜枣画完挺满意。

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张掌柜拿起稿纸,问:“这赠与人是?”

“就写安福楼赵红同志,落款安福楼社区住户。”

“好的,记下了。”

姜枣留下家里地址,让张掌柜做好后和衣服一起送到姜家。

至于没布票?

没关系。

她现在学聪明了,直接把去黑市买布票的钱交给对方,让对方自己买去。

这种做法,一般店铺都是不会拒绝的。

他们一个月收上来的布票有时候多了,还要自己去黑市换钱。

能直接给钱,他们也乐的接受。

当然,这种交易都是私下的。

一般人就算知道,也还是会老实攒布票,原因很简单:穷,没钱。

下午,姜枣跟爷爷又去黑市囤了一拨粮食。

姜爷爷这会,格外舍得用钱。

孙女没个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吃。

这猪啊羊啊牛啊,但凡看到有卖肉的,姜爷爷都得买点回去。

“爷爷,这有驴肉卖诶。”

姜爷爷看了一眼,还真是驴肉。

“想吃?”

姜枣咽咽口水。

“想吃,我还没吃过驴肉呢,据说有种小吃叫驴肉火烧,就是把卤好的驴肉带着汤汁夹在酥脆的火烧饼里,一口咬下去,全是肉。

而且驴肉很补身体的,特别适合身体瘦弱的人食用。”

驴肉老板看小姑娘这么给他捧场,他乐呵呵的接嘴,“也适合像大爷这样年纪的人吃。

这驴肉可是比牛肉还好的东西,咱中医老祖宗说过,这驴肉啊,有降压降脂、安神养血、滋阴壮阳的功效。

尤其现在这个天,特别适合吃驴肉。

这要喝上一碗驴肉汤啊,就是最冷的天,身体也能热乎起来咯。”

既然对身体好,那多少得买点。

姜爷爷一直忧心姜枣的身体,上回发烧烧了几天后,他就一直琢磨着给她补补。

如今家里也不差钱了,那自然是什么补就吃什么了。

“来个五斤,你再送些骨头,我拿回去熬汤。”

“行咧,您看这边怎么样?就这么给您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