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那一次数学竞赛以后,慢慢开始有人来找徐天益请教数学问题,他也逐渐有了融入集体的感觉,性格也开始变得不那么沉闷。
他很乐意帮同学解决问题,这样比自己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的感觉好太多了。
徐天益很快就接受并习惯了和老师、同学们的交流。
由于性格老实,做事有条理,陆老师很放心把班级里的事务交给他执行,高二的时候便让徐天益担任班长一职,把班级交给他管理。
这是对他的考验,也能迅速地帮助他成长。
而且,好像当上班长以后,和艾知舒接触的机会相比较多了一些。
经过徐天益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艾知舒在平日里明明和程权没有什么交集,但他总能看到他们两人之间眼波流转的瞬间,让他心里萌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无意地把程权当作竞争对手,暗暗向程权单方面较劲,总想要在学业上超过他,却屡次不成功。
他在留意艾知舒的动向的过程中,同时也养成了关注程权的举动的习惯。
在他们高一时期的校运会上,程权为他们班级拿了好几块奖牌,这件事徐天益很有印象,他身材瘦小,没有一点运动天赋,所以当时就躲在教室里面复习功课,通过教室里的广播屡屡传来班上同学的优胜战绩,他在心里替他们感到开心。
徐天益一直都挺有集体荣誉感的,不然陆老师之后也不会让他当选班长,只是那个时候他们刚上高中,他和班里其他人都不熟悉,也不会主动凑到他们身边,就算是到操场上为他们班的同学加油助威,他也只敢自己一个人站在角落里,在心里默默支持着同班同学。
更何况当时第一次月考成绩刚刚出来,他明明付出了挺多的心血,但是成绩并没有达到他对自己的要求,比起在操场上当一个可有可无的观众,他还是选择回到教室里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在教室待着的那段时间里,他总是能听到外面传来的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看书的时间久了,他觉得眼睛有些疲惫,他抬起头扭了扭脖子,一回头,教室里空无一人。
一直都是这样。
自己在团体中扮演着独行者的身份,他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但又习以为常。
徐天益时常会感到有些无助,毕竟在他们这样正值青春的年纪,谁不想要身边有几个好朋友,一起谈天说地,创造美好回忆,或是身边能有个能诉苦的、排忧解难的人,去缓解高中学业带来的压力。
他抬起头,看了看黑板上的他们班的参赛选手、参赛项目和参赛时间的信息,是班上一个女同学用白色粉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的,字迹工整,又很有自己的特点,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徐天益看着那些字,他陷入了一阵幻想。
如果黑板上也写着他的名字,如果他此刻正在操场的某个比赛场地上摩拳擦掌,准备为班级争光,如果身后都是班上的同学,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异口同声地喊着他的名字,为他加油,如果他能拿到体育项目的奖状,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能发生在他的身上,那该多好啊。
显然,这都是他在异想天开的事情。
当之后的某一天,艾知舒被宣传委员拜托帮忙出黑板报,利用大课间的休息时间,徐天益会会装作若无其事地时不时回过头去偷瞄几眼,艾知舒的高马尾随着自己的左右移位轻轻甩动,他盯着她微卷的头发,随即被她手中的粉笔一笔一划所吸引。
徐天益注意到的不是艾知舒写下的内容,而是她的字体。
瞬间,脑袋里出现了半年前校运会时想象的画面。
好想让艾知舒再一次为他鼓掌。
他灵光乍现,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只要他从现在开始努力,也并不一定是他异想天开的事情。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挤出一点时间去跑步,刚开始绕着操场跑一圈就已经气喘吁吁,双脚麻痹,到后来,他每天为自己设置比前一天多一点的目标。
没错,他想练习长跑,在第二年的校运会跑出一个好成绩。
3000米长跑是所有比赛项目里报名人数最少的人,只要能坚持下去跑完全程,收获一个奖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不知道高二他和艾知舒还会不会在同一个班级里,能不能代表同一个阵营,但是他想着,如果真的拿了名次,就算她不为他呐喊,至少也能让艾知舒刮目相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