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春夏时节,整个汝南山远远望去,层峦叠翠、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有没有神仙,我等不得而知,但确确实实有一座名满南地的庙宇——“文昌帝君”庙,此庙就坐落在汝南山山顶,这里终年烟雾缭绕,胜似仙境;庙里亦是游人如织、信徒络绎不绝,香火便也长年不断。一到夏天,南地的读书人纷纷选择汝南山作为避暑的圣地,大抵因为这里不光有清澈的山泉,参天的古树,旖旎的风光,更有让读书人顶礼膜拜的“文昌帝君”。
这一众读书人当中,自然是少不了柳家公子柳连翩。去年夏天,柳连翩如往常一样,为抢到一处好的安定之所,一立夏就开始准备行囊,随后亦是不辞劳苦地搬到文昌帝君庙昼夜苦读,直至处暑才离开。
一日,柳连翩深夜苦读,不知不觉睡着了,再睁眼,正听到庙里打更人的吆喝声,已是卯时。柳连翩挣扎着起身,轻轻推开厢房的雕花木窗,顿时迎面扑来一阵清凉的微风,夹杂着山间花草晨露的气息,沁人心脾,他不禁推开门走了出去,肆意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好像鸟儿一样自由。
庙门外不远处的台阶下站着两个人,一人手持折扇,身着白色锦缎长袍,束靛青腰带,坠有汉白玉禁步,身形挺拔,高八尺有余;另一人着浅褐色短打,身上背着沉重的箱笼,一只手还拎着硕大的包裹,另一只手则在不停地擦拭额头的汗水。
“哎,听说,今年李公子也要到这儿苦读,可有此事?”“那还能假?看见了没?门口站着的那两位,高个的那个就是李公子,李瑶光!”“你确定?”“那是当然,去年秋闱的时候他可是榜上有名,这你都不知道?也罢也罢,赶紧去洗漱要紧,准备吃饔食了!”书生两人闲聊一通便悻悻离去了。
柳连翩被这两人聒噪一番,倒也睡意全无。不多会儿,只见庙里住持匆忙从柳连翩身边大步迈过,一手夹着拂尘,一手敛起长袍,抬脚走下台阶迎将过去。“啊!李公子!实在是抱歉啊,老夫事务缠身,耽搁了片刻,劳烦您久等了!”“无碍,住持辛苦了,在下也是方才刚刚赶到,多有叨扰,敬请包涵。”“李公子不必多礼,我与令尊是老相识了,你们随我来吧。”住持一边说着一边把李瑶光一行一路领到了东厢房的第一间,正在柳连翩的隔壁。
话说这新来的主,名李瑶光,乃汝南李氏嫡长子,年方二十。李氏乃当地的名门望族,祖上世代为官,声名极其显赫,柳连翩自然也是有所耳闻。既然同是来此读书,又恰巧住在隔壁,不妨去打个招呼也是好的,柳连翩心里如此想着,便轻轻敲了敲门。开门的是李瑶光的仆人兼随从李传。“敢问公子有何事?”“在下住在隔壁,听闻你们也是来此读书的,特来拜访,日后有什么难处,也可照应一二。”“李传,来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