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大殿回荡着朱允炆声嘶力竭的怒吼,换来的却是朱元璋的失望,诸藩的冷漠。

遏制武将勋贵没错,巩固中央皇权亦没错。

问题是,方式方法错了。

削藩一事是有成功案例的。

汉朝诸侯国势力日渐壮大,不听汉庭命令,严重威胁中央皇权,是以汉武帝施行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

可谓是兵不血刃,没有对天下造成一点动荡。

而他朱允炆呢?

贬藩王为庶人勉强能够接受,软禁也还好,但你逼杀亲叔叔是几个意思?

至于遏制武将勋贵。

唐末藩镇割据,武人坐大,是以宋朝以文治武,天子垂拱而治。

武将就是当再大的官,也只得跪在文官士大夫脚下。

以致终宋一朝,宋人以当兵为耻,武备废弛,陷于春风秋月,先后向辽、金两国称臣纳贡,为蒙元所灭。

有汉朝正确答案他朱允炆不抄,非要抄宋朝的错误答案,还有脸说自己无错。

朱元璋微微摇头,看向诸子问道:“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理这个庶子?”

诸藩相互对视,如何处理?这等不敬、不孝的畜生,那当然最好是直接处死!

不过这种话他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万不敢从嘴里说出来。

毕竟,朱允炆再大逆不道,但他是朱标的长子。

大哥在父亲心中何等地位,他们清楚的很。

见诸子不言语,朱元璋直接点人。

“老二,你是宗人府宗正,你来说。”

秦王朱樉想了想,试探道:“贬为庶人,圈禁在宗人府,永世不得踏出半步?”

朱元璋没有答应,转而问其他人对此的意见。

“你们觉得如何?”

晋、燕、周、齐、蜀、湘、代、肃、辽、庆、宁、岷、谷、韩、沈、安、郢、伊诸王皆拱手表示赞成。

朱元璋沉默了,之前明明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从重处罚朱允炆。

可看着那张与逝去嫡长子三分相似的脸,他又突然狠不下心来。

“有些...重了。”

“册立典礼上詹徽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岂能因人未做之事而处罚?”

“当然,咱也不是说不罚。”

“只是这力度,要适中才对。”

燕王朱棣欲言又止,很想说老头子你怕不是疯了。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

朱允炆得罪了全部藩王,以及大批开国淮西武将勋贵,能留一条命被圈禁在宗人府就很不错了。

说句不好听的,等到朱元璋驾崩,不管是谁登基,届时等待朱允炆的都将是无尽的折磨。

“不如咱将他的爵位降成辅国将军,外放至苦寒之地?”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霎时间,武英殿陷入寂静。

根据朱元璋制定的规矩,辅国将军可着从二品冠服,岁禄八百石。

在这宗室人口尚算稀少的明初,辅国将军这个爵位放在南京不算什么,可放在地方上,寻常知府都不敢得罪。

闹了半天,朱允炆这个残害血亲的狗东西竟然只是象征性的被降爵,外放至地方继续享福?

诸藩都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可却也表达了所有意见。

否极泰来,可朱允炆没有半点为保住小命而感到欣喜,心中只有无限悲凉。

曾经,他差点成为大明的储君,未来能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

现在你跟他说辅国将军?那是什么狗屁东西?

“允炆!允炆吾儿!”

殿外传来妇人哭喊声,朱允炆立时心头一紧,连忙回头看向门口。

只见太子妃吕氏正被两名太监拦在殿外,满脸泪痕,哭的让他揪心。

“你们让开!父皇,请您看在殿下的份上,饶了允炆这一次吧。”

“殿下啊,是妾身对不住你,没能好好教导吾儿,让你在天之灵不能安息。”

听到对方提到了朱标,朱元璋面如寒霜,猛然挥手。

“让她进来!”

两名太监立刻放行,吕氏步履踉跄的快步走到朱允炆的身旁,扑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地上。

“陛下,千错万错都是臣妾的错,是臣妾辜负了您和殿下的期盼,没有教导好允炆。”

“但还请您能饶恕他一次,他还年少,有重新为人的可能。”

吕氏一边说,一边用力在冰冷金砖上叩首。

“娘亲。”

生母的举动让朱允炆的心态瞬间崩溃,起身抱住吕氏。

“娘,您别这样,这不关您的事,您快起来。”

“闭嘴!”

吕氏反手甩了他一耳光,打的朱允炆怀疑人生。

“逆子,还不快点向你皇祖父,还有诸位叔叔认错!!”

“我...”

“你难道是想要我死在你的面前吗?!”

此话一出,朱允炆心头一颤,忙跪倒在地。

“错了,是我错了,皇祖父,是孙儿错了。”

“诸位叔叔,是允炆错了。”

“陛下,叔叔们,还请你们能看在殿下的份上,饶恕了这孩子一次。”

吕氏跪求道:“他再有错,可也是殿下长子啊。”

“标儿...”

金案后的朱元璋痛苦的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嫡长子那英姿勃发的身影。

诸王也有所意动。

吕氏见此,再次加大力度,叩首声砰砰砰响个不停,朱允炆清晰看到金砖上殷红的血迹,霎时泪崩。

“好了,别磕了。”

朱元璋发话了,看着头破血流的吕氏,泪流不止的朱允炆,心中已有决断。

“皇孙允炆,大不逆,不敬上,念其年少无知,乃国朝嫡长脉系,自今日起降爵辅国将军。”

“限明日搬离东宫,暂居宗人府,待孝期结束,前往封地。”

“吕氏教子无方,贬为庶人。”

“不!”

朱允炆悲泣道:“这不关我娘亲的事,皇祖父求您莫要责罚与她。”

“臣妾,不,妇吕氏谢陛下开恩。”

吕氏则叩首领命。

朱元璋神情淡漠的摆了摆手:“退下吧,吕氏,好好教导他。”

看着大多面无表情的儿子,寒声道:“咱也只能饶他这一次了。”

吕氏拉着哭喊的朱允炆离开了武英殿,在宫人异样目光注视下回到了东宫。

“啪!”

朱允炆脸上的红印左右对称,是的,他又被打了一耳光。

烛火照亮房间,吕氏神情冰冷而阴狠,哪还有武英殿那娇弱妇人的模样?

“已经坐上的皇位都能弄丢,你实在太让我失望了!!”

“明日起,你给我去孝陵为你父亲守陵,每日写一封自省信与你皇祖父。”

朱允炆看出了她的意图,苦笑道:“娘,儿已经没可能当储君了。”

吕氏阴狠一笑:“当不了储君,那就直接当皇帝!”

“今日后,你虽失去了陛下的青睐,惹怒了众王,却也换来了天下无数文人的忠心。”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你需要做的便是留在京城,静待时机。”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后站着何等恐怖的势力,他们盘根错节,遍布整个大明天下。”

“只要有他们的支持,你就还有当皇帝的可能!”

吕氏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弑君谋反的意思,朱允炆呆愣在原地。

“现在我们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那个琼王,朱桢!”

与此同时。

武英殿中的洪武皇帝也和诸藩王谈论起了朱桢。

“说说看吧,你们对老六的看法。”

朱元璋自动忽略刚才自己对吕氏、朱允炆的处罚一事,诸藩王虽心有不满,却也不敢表露。

“虚伪!”

“无耻!”

“骗子!”

以上是众兄弟对朱老六的共同看法。

朱元璋闻言也是不禁莞尔,想了想。

“前车之鉴,咱这次作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这大明的储君,从你们这些兄弟中挑选,不看嫡庶,不看长幼,只论贤明。”

这绝对是个让诸藩王高兴的好消息,同时也让兄弟间原本和睦的气氛变得怪异。

朱元璋看在眼中,心里微微叹息。

“过几天,咱们一起乘船去琼州岛。”

“喷吐黑烟,发出龙吼的钢铁巨舰,破开京城大门的八百步枪兵。”

“咱倒要看看,这些究竟是个甚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