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了,一切都对应上了。

身为储君,缘何矫诏?原是将要被废。

仍旧是大明四爷率先开炮,朱棣一把甩开拉着自己的三哥晋王朱棡。

冷笑道:“庶子,你现在还有何话可说?”

朱允炆此时没有工夫理会这位四叔,抬头看着面前端坐在龙椅上的皇祖父。

眼中满是迷茫和惶恐。

朱元璋面色阴沉,同时心中也无比好奇。

储君乃是国本。

除大不敬、大不逆,基本定下来后就不会更改人选。

毕竟,储君一旦确立。

各种势力会渐渐聚集在其身后,若要废除,影响颇大。

就算是他朱元璋,大明开国皇帝,想要做这样的事情都需要深思熟虑。

更何况,朱允炆天生就拥有文官集团的青睐。

那群一心恢复宋朝天子垂拱而治,旧元官员代天牧民的士大夫文官,头不硬,嘴却毒辣。

他们岂会坐视母系文官出身的朱允炆被废?

所以,眼前的孙子到底干了些什么,能让自己下如此大的决心?

不止是朱元璋。

广场上有一个算一个,诸藩、武将、文官,哪怕是边上的宦官心中都有此困惑。

当然,他们的情绪各不相同。

宦官且不提。

诸藩是内心激荡,尤其是秦王朱樉。

眼下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朱允炆的皇太孙多半是当不成了。

国赖长君。

朱樉作为如今朱元璋嫡子中最年长的存在,有很大概率被册立为储君。

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虽然是弟弟,也有所心动。

因为他们的二哥,名声很不好,干出过宠妾辱妻的事情。

另外就是,已逝懿文太子朱标是在巡视西安的时候重病,最终逝世。

朱元璋嘴上虽然没有说,可很许多人心里都清楚,这件事情始终是皇帝心里的一根刺。

故而,朱樉有可能当储君,朱棡、朱棣也有可能。

朱棣为何要一直带头冲锋,便是想要表现自己,抢占先机。

武将一方也颇为高兴。

随着国朝战争逐渐停歇,文官集团便愈发猖狂,一直处心积虑打压武将的权力。

试图让大明朝变成宋朝,让武将再次成为他们脚下匍匐的家犬。

好在如今有许多开国淮西武将勋贵尚存活于世。

信国公汤和,颖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等。

有这些能征善战,战功赫赫的淮西武将勋贵在。

加之开国以来朱元璋几次肃清文官贪腐,有意打压文官。

现在的大明,武将一方的势力强于文官集团。

可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若是朱允炆成为皇太孙,成为皇帝。

文官集团必定在其的手中壮大,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武将勋贵一方的势弱。

没有人喜欢丢失手里的权力,更没有人喜欢当狗。

自朱标逝世后,武将勋贵一方就致力于让朱允熥这个常遇春的外孙上位。

可惜,以失败告终。

现在却峰回路转。

天幕之前所言已经证明朱允炆的谋逆、不孝、不敬行为。

后边不管皇帝立皇孙朱允熥当国本,还是选择秦、晋、燕三藩中的一位,对这些武将勋贵来说都能接受。

武将勋贵高兴,文官们自然就难受了。

瞧瞧站在汉石白玉石阶上的三位大明亲王。

秦王朱樉,生性残暴,宠妾辱妻,好折磨宫人,常有侮辱文官之言。

晋王朱棡,跟他二哥比也好不到哪里去,多智而残暴,曾数次以奔马缚人,车裂之。

燕王朱棣,倒是比前面两位像个人。

可问题是这位朱家老四的王妃,是已逝中山王徐达的嫡长女,闻战而喜,常亲自带着亲兵冲锋在最前线,屁股天生歪向武将勋贵一边!

任意一个当皇帝,对文官集团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他们决不能让朱允炆之外的人当储君,做皇帝。

“天下岂有因为人还未做之事,而获罪的道理?”

站在文官队列最前方的一道身影站了出来,人群随即朝其投去目光。

此人名叫詹徽,现任吏部尚书,乃是文官领袖。

被全场瞩目,詹徽丝毫不慌,朝着龙椅上的朱元璋躬身拱手。

面色肃穆,掷地有声。

“陛下,且不说这天幕后世人所言是否为真。”

“太孙此刻并未有过大不敬,大不逆的想法,更从未做过。”

“是以,臣认为不应责怪。”

“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天幕的出现,臣觉得是一件好事情,让太孙殿下能警醒自身的一言一行。”

“想来,这是上天在眷顾太孙殿下!”

刑部尚书杨靖立刻附和。

“臣亦是这般认为!此乃上天警示,亦是上天眷顾!”

两位大佬已经开了头,其余文官纷纷跟随。

一时间。

朱允炆彷佛不是矫诏谋逆之人,而是上天庇佑的祥瑞。

别说朱樉、朱棡、朱棣三位藩王,武将勋贵都听不下去这般不要脸的言论。

凉国公蓝玉脾气最为暴躁,指着詹徽的鼻子直接开骂。

“淦你姥姥,你们这些文官无耻的老子都看不下去了。”

“还上天眷顾?”

“一个矫诏,不准子祭父,让祖父七日下葬的不孝、不敬、不逆之人,你们到底哪来的脸说他是上天眷顾?”

早已告老还乡,因为太孙册立特地进京的信国公汤和笑呵呵的摸着胡须。

“凉国公你怕是不知,他们这些儒家不要脸是有根源的,毕竟他们奉若神明的某位圣贤的后人就曾经做出过认虏为君的事情。”

武定侯郭英佯装不知,好奇问道:“信国公所言是何人?”

“想知道?去问对面那些不要脸,能把黑说成白的文官大人们啊。”

颖国公傅友德淡淡道:“只怕他们会不要脸的连自家圣贤祖宗都不认了。”

宋国公冯胜笑道:“这不是文官大人们的正常操作吗?”

若说凉国公蓝玉的粗言秽语伤害有限,那这四个老家伙完全就是拿着刀狂插文官集团的心脏。

吏部尚书詹徽气的面红耳赤:“放屁!放你们娘的狗臭屁!”

眼看着大战一触即发。

朱元璋暴喝道:“都给咱闭嘴!”

“锦衣卫!”

时任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站在龙椅旁,闻言立刻站了出来,躬身拱手待命。

“再有咆哮朝堂,扰乱典礼者,立马给咱丢进诏狱!”

“锦衣卫领命!”

螳螂腿,马蜂腰,绣春刀,随着蒋瓛衣袖一挥,近百名锦衣卫齐齐上前一步,对着一众朝臣虎视眈眈。

场上,一下子就安静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抬头望向天幕,他现在没有心思去和下面这些人纠缠。

他只想知道未来的朱允炆究竟干了什么,所谓的大明千古一帝又是谁。

【太祖皇帝为何要废了朱允炆这事我们后面再详细展开,现在让我们把时间线回到朱允炆继位之后。】

【伪帝篡位,改元建文。】

【刚登上皇帝宝座,朱允炆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提升文官地位。】

【先将六部尚书的官阶提至正一品,再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分给兵部。】

【恢复了荐举制。】

【霎时,文官重回宋朝的巅峰。】

【而在做完这些之后,朱允炆又干了一件事情。】

【本来咱们老祖宗太宗皇帝是无心大明皇位的,就是在这件事情后,他才奋起抗争。】

【这件事情就是,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