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天幕的讲述犹如晴天霹雳,炸的整个奉天殿广场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皇太孙乃是国本储君,灵前继位这没什么好说的。

问题是,是日即敛,停灵六日下葬?

须知,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意思是皇帝驾崩后,需停灵七日,办完丧事后七个月方能下葬。

此乃周礼明确规定。

后世实际操作中,虽多有变化,但不至于是日即敛,停灵六日就下葬。

更何况朱元璋乃开国皇帝,他的葬礼理应遵照最高规格。

而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诸藩不得入京祭拜,哭临本国。

诸藩是什么?

是朱元璋的子嗣,是明廷宗亲。

父亲死了,儿子不得前来哭丧祭拜?天底下岂有这样的道理?

不能说是道德沦丧,只能说是礼崩乐坏!

是以,天幕所言这是朱允炆矫诏,在场之人全都觉得很正常,毕竟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整个广场静悄悄。

太阳悬于蓝天白云,清风徐来,吹动大纛龙旗,吹动洪武皇帝花白的胡须。

那双震慑天下万民的虎眸本已浑浊,此时却闪烁着吓人的精光。

前一秒还为得到千古一帝称号而欣喜的朱允炆,现在冷汗直冒,两股战战。

朱元璋凝视着这往日里恭孝的乖孙,心中升腾起万丈怒火,但他极力克制,没有当场发难。

可有人忍不住了。

屹立于汉石白玉台阶的三道身着威武蟒袍的身影站了出来。

“庶子!!”

燕王朱棣额头青筋暴起,眼眸凶光毕露。

“你竟敢篡改父皇遗诏,让我们不能前来祭拜?”

秦王朱樉目光同样冰冷:“这便也就算了,竟还只为父皇停灵了六日?呵。”

两人说着便要迈步上前,唯一稍稍冷静点的晋王朱棡忙抬手拦下。

其实他也很想和二哥、四弟一起出手,将上方那个不孝的狗东西痛殴一顿。

但这里是紫禁城,紫禁城只有一个主宰。

“给咱退下!”

朱元璋一声暴喝,朱樉、朱棣两兄弟立时应激浑身一颤,不敢再言。

朱家皇室,已逝的孝慈高皇后马秀英是慈母,已逝的懿文太子朱标是仁义的长兄。

而朱元璋便扮演着严父,且是极为严厉,极为暴躁,极为凶狠的那种。

除了朱标这位嫡长子之外,其余子嗣没有人敢违逆,说话大点声都不敢。

朱樉、朱棣偃旗息鼓,朱元璋的目光重新落在面前的朱允炆。

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失望。

“昨晚咱问你,若有朝一日登基为帝,会如何对待你的叔叔们。”

朱元璋沉声道:

“你跟咱说会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去对待他们,就算他们有谋逆之举,亲亲相隐,你也会从轻发落。”

“呵呵,现在看来,你全都是在骗咱啊。”

“也是,你与他们相处时日极短,心中又何来的亲情可言。”

“不!”

“皇祖父,孙儿句句皆是肺腑之言,从未欺骗过您啊!”

朱允炆很慌,也很怕。

怕自己会因此失去皇太孙的位置。

须知,就国本储君而言,朱元璋的选择余地很多。

论嫡论长,在宗室二代,有与他父亲朱标一母同胞的秦王朱樉。

在宗室三代,则有他的弟弟,朱标原配太子妃常氏所生的朱允熥。

这两人,不管从哪一方面。

都比他朱允炆更具有继承大统的正确性。

毕竟,朱允炆的生母是吕氏。

虽然常氏死后,吕氏从侧妃被扶正,但朱允炆是她在当侧妃时所生。

严格来讲,他就是庶子。

根据礼法,在有嫡子嫡孙在的情况下,根本轮不到他这个庶子来当储君。

朱元璋是考虑到若立朱樉,则朱标一系未来会有被清洗的可能。

而朱允熥、朱允炆两个孙子。

朱允熥虽是嫡,背靠开国淮西武将勋贵,可这正是因此导致了他的落选。

假若皇权顺利传承,朱允熥母系所拥有的开国淮西武将勋贵背景是好事。

偏偏朱标英年早逝。

朱允熥年幼,性子也颇为软弱,根本没有一丝压制得住那些骄横武将勋贵的样子。

朱允炆就不一样了。

自幼好读书,就表面而言聪敏又恭孝。

生母吕氏乃旧元吕本嫡女,天生拥有文官集团的青睐。

还是那句话,打天下靠的是武将,治天下靠的却是文官,不管朱元璋对文官再看不顺眼,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所以,在经过多方考量后,朱元璋选择了让朱允炆来当储君,做皇太孙。

可这储君的位置,并不稳。

前有叔叔们虎视眈眈,后有弟弟朱允熥背后站着的开国淮西武将勋贵集团群狼环伺。

但凡出个大错,让朱元璋失望,这储君的位置说不得明天就得换人来坐。

对此朱允炆心知肚明。

天幕所言,七日下葬,诸藩不得进京,哭临本国,庶子矫诏。

字字句句都让他从九天跌落凡尘,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打死都不会承认!

“皇祖父,您是知道孙儿的,我岂是那种不孝之人?”

朱允炆抱着朱元璋的大腿痛哭流涕。

“您册封孙儿当皇太孙,我本就是国本,有何必要篡改您的遗诏?”

“孙儿从小深受孔孟之道的洗礼,又怎会做出使子不得祭父的事情来?”

“至于七日下葬之言,更是无稽之谈。”

“您乃我大明开国之君,功绩之大,亘古未有,孙儿对您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怎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您若是不信,孙儿可以当场立誓。”

“假若我有一句妄言,老天爷便让我早夭,死后不得入宗庙,不得香火祭祀!”

一句句,好似杜鹃泣血,令人闻之心生怜悯。

朱元璋面上无动于衷,心里却是微软。

“呵,那后世人为何说你矫诏?莫不成这天下万万人都在弄虚作假?”

晋王朱棡拉住了朱棣的手臂,没能捂住他的嘴巴。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嘴上却说:“肯定是哪里出错了。”

“总之,孙儿绝不会做出不孝之举!”

【大家可能会说,他朱允炆都已经是储君了,为何要篡改明太祖的遗诏。】

【很简单,明太祖实录记载。】

【在太祖皇帝驾崩前些时日,太祖皇帝有意废皇太孙,重立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