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桑与山雪野对望一眼。

迟桑抢先开口:“陛下,粮草供应既遇阻碍,当务之急是彻查缘由。依臣女之见,可从运输路线、押运之人和沿途关卡这三处着力。”

皇帝微微颔首,示意她接着说。

“运输路途漫长,其间或有山川险阻,亦可能有匪盗出没。陛下可先遣精锐探子,乔装打扮,沿途勘察,绘制详尽地图,标记出易生变故之处,而后增派兵力护卫。至于押运人员,需仔细盘查其背景,以防有人被敌方收买,暗中作祟。而沿途关卡,过往官员良莠不齐,不乏借机敲诈勒索、耽搁粮草运输之徒,陛下当派清正能干之臣前去整治,确保关卡通行无阻。”

迟桑言辞诚挚,条理分明。

山雪野随即补充道:“陛下,臣以为还可多备几条备用运输路线,以防不测。平日里可安排少量物资佯装运输,搅乱敌军视线,使其难以摸清我军粮草的真正运送路径。同时,在粮草囤积之地,需增强守备力量,既要提防外敌突袭,也要留意内部奸细纵火、投毒等破坏举动。”

皇帝听后,微微沉思,片刻后道:“二位所言,颇有道理。朕即刻着人去办。只是这粮草筹备,亦是难题。如今国库虽还有些余力,但连年征战,赋税又因种种缘故未能足额征收,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

迟桑眸光一闪,道:“陛下,臣女听闻民间有不少富户,或可劝其捐献粮草,以解燃眉之急。朝廷可许以相应的荣誉、赏赐,甚至战后给予一定的商业便利,以此激发他们的热忱。再者,可号召百姓自行种植些易生长、耐储存的粮食作物,官府提供种子与技术指导,秋收之后,按比例征收,充实军粮储备。”

皇帝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想不到你一介女子,竟然如此精通,迟府也是修来的福气。”

“此计可行,朕会让户部着手安排。不过,边疆战事,军心至关重要。朕听闻近来军中士气有些低落,二位可有提振之法?”

山雪野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陛下,军心不稳,其一或因战事艰难,伤亡惨重;其二怕是赏罚不明,让士兵们寒心。臣建议,可派得力将领赶赴前线,重新整饬军纪,对作战英勇者,当场论功行赏,激励士气;对临阵脱逃、违反军纪者,严惩不贷,以正军威。此外,还可从后方调集些能歌善舞、擅于鼓舞人心的艺人,组成慰问团,前往军营,为将士们表演节目,舒缓他们的身心压力,让他们感受到朝廷与百姓的关怀。”

迟桑也接口道:“陛下,臣女还想到,可让将士们的家眷录制些家书、影像,随军携带。如此,他们在战场上拼杀时,能听到亲人的声音、看到亲人的模样,知晓家中平安,牵挂之心稍减,战斗意志便能更为坚定。”

皇帝面露欣慰之色:“二位用心良苦,朕心甚慰。这些举措,朕会一一安排妥当。只是,朝堂之上,大臣们依旧纷争不断,朕忙于战事,有时难免疏于朝政,致使政令推行受阻,这又该如何是好?”

迟桑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道:“陛下,朝堂纷争,根源在于各方利益纠缠。陛下不妨设立专门的议事堂,但凡重大决策,召集相关大臣于此共商。议事之时,严禁私下勾结、结党营私,一切以国家利益、百姓福祉为先,各抒己见,最后由陛下权衡定夺。对于那些蓄意扰乱朝堂、为一己私利阻碍政令推行的大臣,当毫不留情地予以惩处,以儆效尤。”

山雪野补充道:“陛下,可挑选些年轻有为之人,不拘出身、门第,充实朝堂。这些新臣尚未深陷朝堂旧有的利益漩涡,往往能提出新颖且务实的见解,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陛下也可定期考核大臣政绩,赏优罚劣,让他们将心思更多地放在为君分忧、为民谋福之上。”

皇帝深以为然,当即下令筹备诸事。迟桑与山雪野领命退下,二人皆知接下来任务艰巨,却毫无惧意。

数日后,二人来到京城一处军粮储备库,只见仓库外虽有士兵站岗,但巡逻之人寥寥无几,且神情倦怠。进入仓库,一股潮湿霉变之气扑面而来,一袋袋粮食随意堆放,有的甚至已然破损,麦粒洒落一地。

迟桑喝道:“如此疏于管理,怎能保障粮草质量!若将这些霉变粮食运往边疆,岂不是让将士们寒心,甚至危及战事!”

负责看守仓库的官员吓得“扑通”一声跪地,连连磕头求饶。

山雪野亦是一脸冷峻,对随行官员道:“即刻清查所有库存粮草,将霉变、破损严重的单独挑出处理,能晾晒补救的抓紧时间补救。同时,加强仓库守卫与巡逻,增派人手,务必保证每一袋运往前线的粮食都安全无虞。”

官员们领命而去,迟桑与山雪野继续巡查。

他们发现,不仅仓库管理混乱,粮草的装卸、运输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搬运工人懒散懈怠,装车时随意抛扔,不少粮袋在运输途中就已破损。

迟桑心急如焚,与山雪野商议后决定,重新制定一套严格的粮草管理章程。

从粮食的入库验收、储存保管、装卸运输,到最后的发放使用,每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人,规定详细操作流程与标准,一旦出问题,严惩不贷。

为确保章程有效施行,二人还亲自在仓库监督数日,对工人、士兵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白粮草对于边疆战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一番整顿后,军粮储备库面貌一新,粮食堆放整齐,搬运有序,仓库内不再弥漫着霉变之气,而是充满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

与此同时,朝廷鼓励富户捐献粮草的举措初显成效。

一些心怀家国的富商巨贾纷纷响应,捐出大量粮食、钱财。迟桑与山雪野亲自登门致谢,为他们送上朝廷许诺的荣誉牌匾与赏赐清单,并详细记录下他们的善举,承诺战后定会给予相应回报。这些富户受此鼓舞,不仅自己更加踊跃,还带动身边之人参与其中,一时间,京城内外掀起支援边疆的热潮。

在民间,官府组织的种植易储存粮食作物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迟桑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农,与官府农技人员一同下乡,深入田间地头,为百姓讲解种植技巧、传授防虫治病经验。

百姓们听说这些粮食是为了支援边疆、保卫家国,纷纷热情高涨,原本荒芜的边角田地都被开垦出来,种上了粟米、高粱等作物。

在后来,这竟也成了迟桑的一段佳话。

而朝廷派往前线的精锐探子也陆续传回情报。他们绘制的运输路线图详细标注了各处危险路段,以及疑似有匪盗活动的区域。皇帝依此增派兵力,加强护卫。多条备用运输路线也悄然开辟,伪装运输的小队不时穿梭其间,迷惑着敌军的视线。

边疆军营内,随着慰问团的到来,原本沉闷压抑的气氛为之一变。

能歌善舞的艺人们为将士们表演了精彩节目,激昂的战鼓、欢快的舞蹈,让将士们暂时忘却战争的疲惫与残酷。将士们家眷录制的家书、影像,也被一一送到他们手中,看着亲人熟悉的面容,听着亲切的话语,许多铁血男儿眼中泛起泪花,心中涌起无尽斗志,纷纷表示愿为家国战死沙场,在所不惜。

在朝堂之上,新设的议事堂也开始发挥作用。皇帝亲自坐镇,大臣们各抒己见,虽仍有争论,但在皇帝的威严与公正主持下,决策效率大幅提高。一批年轻有为之士被选拔进入朝堂,他们朝气蓬勃,提出诸多改革建议,如精简冗余机构、优化赋税征收流程等,得到皇帝的认可与采纳,逐渐打破朝堂原有的沉闷与腐朽之气。

然而,敌人也非泛泛之辈。得知朝廷一系列应对举措后,他们加大了攻势,不仅在战场上频繁发动突袭,还暗中派遣奸细,企图再次破坏粮草供应。

某日。

迟桑与山雪野正在商议下一步计划,突然收到密保,称有一股神秘势力在一条关键的粮草运输路线附近集结,似要对运粮队伍动手。

二人当即决定亲率一支精锐卫队,赶赴事发地点。

夜色深沉,运粮队伍在山间小道上缓缓前行,火把摇曳,映照着士兵们疲惫却坚毅的面容。

迟桑与山雪野则隐藏在路旁山林中,密切留意四周动静。

突然,一阵尖锐哨声划破夜空,紧接着,一群黑影从四面八方涌出,向着运粮队伍扑杀过去。为首之人武艺高强,手持利刃,瞬间砍翻几名护卫。

迟桑见状,柳眉紧蹙,娇声喝道:“休要放肆!”随即飞身而出,手中匕首寒光闪烁,直刺那首领咽喉。那首领反应敏捷,侧身一闪,反手一刀砍向迟桑。迟桑轻盈避开,与他战在一处。

山雪野则率领卫队,与其他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剑法凌厉,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但对方显然早有准备,人数众多,且个个悍不畏死,战斗陷入胶着。

迟桑与那首领你来我往,数十回合后,迟桑瞅准对方破绽,猛地侧身,匕首狠狠刺入其肋下。那首领惨叫一声,捂住伤口,仍欲拼死抵抗。迟桑岂会给他机会,飞起一脚,将其踹倒在地,随即用匕首抵住他的脖颈:“说,谁派你们来的!”

那首领冷哼一声,闭口不语。迟桑见状,手中匕首微微用力,一丝鲜血渗出:“若你再不招,今日就是你的死期!”那首领面露惧色,终于开口:“是……是敌军主帅派我们来的,他得知你们加强了粮草护卫,便想出此计,想要断了你们的后路。”

迟桑心中一凛,深知此事重大,必须尽快禀报皇帝。她与山雪野迅速解决剩余敌人,保护运粮队伍继续前行。

回到京城后,迟桑将此事详细禀明皇帝。皇帝大怒,当即下令加强对敌军奸细的排查与抓捕,同时调整作战方略,准备给敌军以迎头痛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迟桑与山雪野愈发忙碌。他们一边协助皇帝处理朝政,为前线战事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一边亲自深入民间,安抚百姓,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题。随着各项举措稳步推进,边疆战事渐有转机,敌军的攻势被一次次击退,粮草供应也稳定下来。

百姓们的生活虽依旧艰苦,但看到朝廷为了他们、为了家国如此尽心尽力,心中满是希望。街头巷尾传颂着迟桑与山雪野的功绩,人们将他们视作拯救苍生的英雄。

然而,迟桑心里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个开端。朝堂之上的暗流从未真正平息,边疆的战火虽暂时减弱,却随时可能重燃。她望着京城的繁华与百姓们期盼的眼神,暗暗发誓,定要竭尽全力,守护这一方山河,让天下真正太平,百姓永享安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迟桑与山雪野奔波于各个战场、灾区与朝堂之间。他们见证了无数的生离死别,也感受到百姓们质朴的感恩之情。每一次面对困境,二人相互扶持,凭借智慧与勇气,一次次化解危机。

随着边疆战事逐渐平息,朝廷大力推行战后重建工作。迟桑提议,利用战俘并招募流民,组建工程队,修复被战火毁坏的城镇、道路与农田水利设施。皇帝欣然采纳,一时间,各地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但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新的危机悄然滋生。一些地方官员在重建过程中,为谋取私利,虚报工程款项、克扣工人薪酬,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百姓怨言不断。迟桑与山雪野得知后,立即展开调查,严惩一批贪官污吏,重新选拔清正廉洁之人负责重建事务。

在文化教育方面,迟桑深感多年战乱致使许多学堂荒废,孩童失学在家,长此以往,国家将面临人才断层,后患无穷。

如此困境,到底该如何?

上一世的她,困于一方土地,从未有这些设想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