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一个学期过去,张校长找来那两个聘请来的老代课教师,对他们道:“感谢两位,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回家去,若学校还需要,自会登门拜访聘请。”
两位老人知道校长的弦外之音,阴沉着脸,道:“算了,我们老了,该养老休息去了。”
张校长辞退了老人,来到治安室,对汪荣道:“学期开始,我就在开学会议上宣布,由你接任初三四个班级的英语课程,这是教科书,闲着的时候熟悉一下,开学马上上讲台。”
汪荣接过书本,不免神情黯然,悲伤涌上心头。如果叶明霞不难产离去,得知他从保安变成教师,她应该兴奋不已。而今汪荣强忍着泪水,默默走出治安室。他来到校园角落的一棵树下,这里曾是他和叶明霞偶尔约会散步的地方。他靠着树干缓缓蹲下,手指轻轻抚摸着书本的封面。
这时,鲍丽正要回家,路过看到他情绪低落的样子,犹豫了一下后走上前来,轻声问道:“汪老师,您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呀?”汪荣抬起头,看到鲍丽纯真的眼神,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说:“没什么,只是想起一些往事。”鲍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汪老师,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很期待您上课呢。”这句话像一道温暖的光,照进了汪荣黑暗的思绪里。
“汪老师,我知道你下学期就要任我们的英语教师,我们非常高兴,希望我们共同前行,忘记一切烦恼的事,迎接美好的未来吧。”
汪荣了解鲍丽姐妹是追求上进的好女孩,她的话,自然听进心里。鲍丽挥手和汪荣告别,然后回家去了。
汪荣望了远处叶明霞的坟墓,深吸一口气,心想她一定也希望他好好生活下去,做好这份工作。这样想着信念逐渐坚定起来,握紧手中的教科书,面对坟墓,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回治安室开始练读初三英语教材下册内容。
回想老教师上课的情景,学生们捣乱破坏课堂纪律,是因为根本就听不进去,汪荣深知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想出特殊的教学方法才行。他先是将整册书的重点语法和词汇整理出来,然后用简单易懂的方式重新编写成教案。
为了赢得学生们对自已的第一印象,汪荣整理一套第一次上讲台的台词,天天练习,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汪荣还拿出叶明霞给他买的那套西服,穿在身上,去学校洗手间对着镜子左照右看,千万不要误了教师的形象,汪荣知道,教师形象对课堂纪律的好坏至关重要,所以马虎不得。
终于等来开学的时间,汪荣准备了三十多天的台词终于要派上用场了,他怀揣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走向教室。教室里闹哄哄的,同学们看到他走进来,瞬间安静了些。汪荣站定在讲台上,深吸一口气,开始背诵早已熟练的开场白。他独特的嗓音回荡在教室里,同学们渐渐被吸引。
当他开始讲课,并没有按照课本枯燥地念,而是结合有趣的小故事来讲语法知识。同学们眼睛里慢慢有了好奇和专注。然而中途还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试图捣蛋,
其中一个学生,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一句“fuck you,your mother”,汪荣听后,假装听不懂,那学生以为英语老师听不见,又大声重复了一遍,汪荣没有生气,巧妙地用幽默化解,还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鲍丽平时就了解这学生毫无半点教养,举手对汪荣道:“老师,不要理这个自以为是、没有道德品质的人。”鲍丽是学习委员兼班长,她的话让那个故意找茬的学生安分下来。
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这堂课真有趣。鲍丽笑着说:“汪老师,您果然和以前的老师不一样。”汪荣松了口气,心中满是欣慰。回到治安室,他望着窗外的操场,仿佛看到叶明霞在那里向他微笑。这一刻,他明白自已不仅开启了新的职业旅程,更是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放学后,汪荣喊来用英语说流话的那个学生,问道:“你家有没有妈妈?”
“有啊,没有妈妈,我从哪儿来!”学生回答的很干脆。
“既然有,为什么不尊敬妈妈呢?”汪荣追问道。
学生顿时醒悟,原来课堂上他从影视中学到那句骂人的英语,老师也是知道的,不免脸红耳赤起来,汪荣看他有些悔悟,并没有责备他,反而鼓励他用这心思放在学习英语上,应该学得会。
学生惭愧回到班上,把汪荣的大度胸怀和丰富的知识给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说了,学生们都心底佩服这个新任的英语老师,自此,只要汪荣的英语课,同学们都认真的听,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由于汪荣会些功夫,张校长依然让他在治安室里住,兼职保安工作,这样,汪荣每个月都能拿到两份工资,加起来和翻沙所得到的收入基本差不多了,汪荣从心底更加珍惜这份工作了。
这天下课回来,汪荣治安室里坐着叶明霞父亲,汪荣喊道:“爸爸,今日怎么有闲心,要来这里玩哈啊!”
叶父叹了口气,说:“汪荣啊,不是来玩的。明霞明天逝去就满周年了,咱们得去看看她。”汪荣眼眶泛红,点点头。
第二天,两人带着鲜花和祭品来到墓前。叶父默默地清理着周围的杂草,一边念叨着对女儿的思念。汪荣则静静地站着,脑海里都是叶明霞的笑容。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花瓣飘落。汪荣像是感觉到了什么,轻声说:“明霞,我现在过得很好,你放心吧。”叶父听到,拍了拍他的肩膀。
回去的路上,叶父说:“荣啊,看到你现在这样努力生活,我也安心了。明霞泉下有知,肯定也很高兴。以后啊,你就把这儿当成自已真正的家,要是有合适的姑娘,也别总是拒绝。”汪荣心中一动,说:“爸,我知道了。不过在我心里,明霞永远都有位置。”
叶父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汪荣啊,其实今天还有件事找你。家里出了点状况,急需一笔钱。你看能不能帮帮我?”汪荣愣了一下,随即说道:“爸,你有困难怎么不早说。我虽然没多少积蓄,但能拿出来的都会给你。”叶父面露羞愧之色,“本来不该跟你开这个口的,可是实在没办法了。”
汪荣回到治安室,数了数自已的存款,虽然不多但也能应急。他拿着钱送到叶家。叶母看到汪荣到来,眼中闪过一丝愧疚。叶父接过钱,感激涕零。
之后不久,汪荣发现学校附近有块闲置的土地。他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的耕种经验,便萌生了开辟菜园子的想法。他利用课余时间开垦土地,种上各种蔬菜。随着蔬菜一天天长大,他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分给同事和邻居。这件事被校长知道后,大为赞赏,决定在学校推广种植活动。汪荣成为了指导老师,他感觉自已的生活越来越充实,仿佛在这片小小的菜地里,也种下了对未来的希望。
有了菜园地,汪荣用费节省了不少,上课的精力更加充沛,半期考试结果出来,汪荣所任班级英语成绩获得了附近几所农村中学的第一名,鲍丽得了最高分,她欣喜无比,买了一包糖果和一条香烟感谢恩师的教导。汪荣拒绝道:
“你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你努力的结果,感谢我干嘛?”
“没有老师的精心辅导,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想上学期,老师的课我半点都听不懂,你天天给我讲解重点难点,让我豁然开朗,跳出了误区,曾经才青云直上的,不感谢你,感谢谁啊?”
鲍丽一边说,一边剥去一颗糖皮,然后向汪荣的嘴里送,汪荣躲避不及,只好接住,嚼了一下,道:
“这糖真甜!”鲍丽目睹汪荣将糖吃完,然后发出会心的一笑,道:“既然甜,再吃一颗。”说完,又要剥一颗。汪荣拒绝道:“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快去复习吧,不久就要中考了,你是想考高中,还是中专呢?”
鲍丽想都不想,道:“家里经济情况不允许读高中了,我爸妈的工作单位经济效益不理想,有可能面临下岗,再说年龄问题也不允许。”
汪荣知道农村孩子为了考上学校,脱离农业,会不惜一切代价读书,争取捞到铁饭碗。有的一年考不取,又复读一年,总是在初三打转转,年龄逐渐增大。有的初三生已经达二十岁以上,甚至有比老师年龄还要大。汪荣忍不住问道“鲍丽,你今年多大了?”
“说起来不好意思,十九了,在吃二十岁的饭了。”
“所以,今年你一定要考起,将来国家有可能不再公费和分配工作,今年若考不起,问题就大了。你的英语成绩过得去,不知其他科目怎么样?”
听了汪荣的问,鲍丽笑盈盈的脸变成了阴霾,愁眉苦脸的道:“我的语文不够理想,数学也只是勉勉强强。”
“如果你需要的话每晚上我给你补补这两科。”汪荣鲍丽眼睛一亮,连忙点头:“汪老师,那真是太好了,如果您能帮我补习,我一定会更努力的。”从那天起,每天晚上汪荣都会抽出时间给鲍丽补习语文和数学。他针对鲍丽的薄弱环节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点。
随着中考的临近,鲍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次模拟考试后,她沮丧地找到汪荣,觉得自已进步不大。汪荣安慰她:“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在汪荣不断的鼓励下,鲍丽重拾信心。
终于,中考来临,初三毕业班全部进城去考试,鲍丽向汪荣道别,汪荣鼓励她,考试不要心慌,一定要审题清晰然后才下笔回答,相信你一定会心想事成的。鲍丽点头一一答应。
考试回来的鲍丽,第一时间就来找汪荣。只见她春风满面,洋溢着胜利的笑容,道:“多亏你的辅导,这次考试的成功率在80%以上,除了数学有两个应用题不知正确与否外,其余的题平时都做过,感觉很好。”
汪荣替她高兴,关心地道:“总分大概能考多少?”
“六百四十分的总分,我猜应该能考五百五这个数。”鲍丽信心十足地道。
“可以得到一个省内重点中专。”汪荣道。
半个月过去,张校长兴高采烈、急匆匆来到治安室,拍了汪荣的肩膀,夸赞道:“小子,这回你可出名了。”
汪荣疑惑不解,问道:“校长,什么事让你这么兴奋?”
“全县中专考试,英语科最高分出在你的班级,满分,你猜是谁?”张校长笑眯眯的,要汪荣猜。
“如果是这样,不是鲍丽,还有谁?”汪荣一言咬定。
“对,就是她,她还以优越的成绩考起了省水电学校。”
“太好了,鲍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父母一定替她高兴!”
“你不替她高兴?”张校长捅了汪荣的胳膊窝,打趣道。
“作为这个学校的人,包括校长,科任教师,谁都为她高兴,因为大家都有了面子。”汪荣道。
正在这时,鲍丽手拿成绩单急匆匆来向汪荣报喜。“汪老师,您看,我被录取了,而且各科成绩都很不错呢!”鲍丽满脸通红,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
汪荣接过成绩单,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鲍丽,你很棒,这都是你自已努力的成果。”鲍丽连连摇头,“老师,要是没有您的帮助,我不可能做到的。”随后,鲍丽从身后拿出一个包裹,递给汪荣,“老师,这是我父母买的一点东西,送给你,算是一点心意。”汪荣本想拒绝,但看到鲍丽真诚的眼神,便收下了。
鲍丽接着说:“老师,我去上学后,会一直记得您的教导的。我打算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回到家乡,说不定还能和您一起改善咱们这里的教育或者农业呢。”汪荣心中一动,觉得鲍丽这学生很有志气。他拍了拍鲍丽的肩膀说:“鲍丽,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张校长也夸了鲍丽几句,然后欣慰地回自已的办公室去了。
鲍丽离开后,汪荣看着那份成绩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望向远方叶明霞的墓,仿佛她也在为自已由衷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