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知道啥是双轨制不?
“价格双轨制”这东西,其实大家并不陌生。
直到80年代末、大概也就是1987~1989年左右吧,市场上还有很多商品都是实行的价格双轨制。
就比如城镇居民的口粮供应,其实也是实行的价格双轨制。
其中有些人。
可以凭借《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凭证》...也就是俗称的‘粮本’。
每个月月初。
这些人拿着口袋和供应凭证去粮站门市,就能以一毛多一斤的低廉价格,买到各种粗细口粮。
这种叫做吃‘供应粮’。
而如果某人居住在城镇里,但却又没有粮本的话?
那就只好掏高价...大概一斤也就是三毛多的价格,去“粮食交易市场”上,购买他所需的口粮。
通过这种渠道所获得的粮食,当时叫做‘吃议价粮’。
价格要比‘供应粮’贵一倍左右。
只不过由于那时候,农副产品的价格普遍不是很高。
所以不管是【供应粮】还是【议价粮】,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其实还不是特别的明显。
而供应价和议价之间,价格差异最明显还得数工业产品。
就好比某位顾客想购买“计划内”的红塔山香烟?
如果他有供应指标,或是有内部批条的话。
那么每条‘红塔山’从那时候还没分家的、糖烟酒公司的库房提出来。
则仅仅只需14块7毛钱...特喵的!
这还是一整条香烟的价格!!
而当时在外面的市场上。
红塔山香烟的零售价,每包居然要8元!
也就是说:如果是那种有关系的‘倒爷’,他们通过计划内物资供应价格,只需花14块7毛钱,就能买到一条红塔山香烟。
转身倒手批发给外面的门市上的话?
那最少也能卖出60元!!
可以想象一下,这中间的价格差异...到底有多大?
所以。
在那个时期,在大多数人都还比较穷,想挣点钱都非常艰难的背景下。
所以有些人要想暴富的话?
其实很简单...
咱就不能以普通人心态,去看待人家能赚钱的,有本事的人了...没得比。
在那个时期,大家伙比较熟悉价格体系双轨制。
但对于生产部门的生产指标,和奖金提成之类的“双轨制”?
恐怕就要陌生一些了...
只因生产型企业,多半都不会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
因此对于广大基层群众来说?
负责生产各种工业品的生产企业,他们内部实行的【双轨制】?
恐怕大多数人就不甚了了了...
这其实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乡镇企业、小型国企,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严重缺乏竞争力。
创新能力差,管理队伍臃肿。
管理思维极其落后,‘等靠要’惰性思想迟迟不能割舍。
一旦当地的财政所给他们断了奶,不再给他们包产包销?
这些每个公社,每个乡镇上都有的无数家公家企业?
就只能沦落到难以为继、无米下锅的悲惨境地!
工厂的效益不好。
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好不容易卖出去了的产品又收不来货款!
这就导致这些小厂的资金链,立马就断裂了。
最终...不但给本单位的干部职工们,发不了足额工资。
甚至很多时候,连发放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有点困难!
由于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
而各个地方的当地的财政所,他们的财政经费本来就紧张。
就他们手中那点资源,绝对是做不到雨露均沾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同属一个乡镇管辖的纺织厂,已经穷的揭不开锅,铸造厂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在那里吊命。
回头一看:好家伙!
原来机械厂的职工们早都已经三天饿了八顿,剩下的一顿,还是去退休老爹老妈家里蹭的...
一个个的早就饿得眼红眼绿,脖子伸的老长...
那直接是饿的嗷嗷的呀!!
那咋办?
这就好比贫困家庭里的父母,手里就攥着那么几张皱巴巴的毛票。
若是拿来接济了老大,那老二家的窟窿要不要填?
给了老大老二,老三这边又咋办?那还不得找上门来,又哭又闹又上吊的?
所以。
财政枯竭的当地财政所,以及本地主政一方的老大...最终,只能无奈的一声叹息:要不,分家吧!
以后你们各凭本事、自己出去觅食吧!
本事大的呢,那就活该你吃肉喝汤。
要是没本事的呢...嗯,再议。
于是。
在很短的时间内,各大乡镇企业便开始纷纷搞起了“生产承包制”。
企业单位的承包制,肯定和农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有所不同。
只因农村的土地,只要分包给了各个家庭,农民他们自个儿就能迅速组织起农业生产工作。
至于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障碍,有什么困难...
不着急。
但那些城里人,那些乡村企业里的干部职工们可不一样。
一个是他们一旦没了工资收入之后,没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那怎么行呢?
所以不管一家工厂到底效益好不好,多多少少上面也得管。
至少得保证原有的干部职工们,得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吧?
而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它的特性,就注定了在工厂中,没法像农村那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企业买原材料,维护设备、库房积压...哪个环节所涉及到的钱,那都不是个小数目!
这个时期的普通私人,哪能拿得出这么多钱来维持一个工厂的正常运营??
咋可能嘛...那就相当于是天文数字,一般人根本就掏不出这么多钱!
像叶小川这样的同志倒是有这实力,可问题是放眼看看全国,能有几个叶小川?
普通人掏不起钱来承包企业。
而且。
一旦将工厂完全承包给了私人之后,如果因为经营不善,导致整个工厂倒彻底倒闭了呢?
这个责任,这个后果...谁又能承担得起啊?!
真要走到这一步的话,工厂承包人倒是可以自挂那啥东南枝,来个一了百了。
可遗留下来的恶劣后果,那还不由当地有关部门出面擦屁股?
所以。
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之后,很多地方的乡镇企业最后实行的就是【生产承包责任制】。
也就是说:
谁要想承包他所在的工厂?
先是在小范围内的公开自愿报名,然后经当地公社有关部门进行资质审核,开会研究之后。
最终确定一位,或者是几位工厂承包人。
公社会与承包人签订相关协议,会规定该厂,每年必须要保障多少基础生产额度。
在完成基础生产额度之后。
该厂还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增加产量,是否增加新的产品?
而这部分新增出来的产量或者是新产品。
当地公社,或是县级计划部门,是不会为它寻找销路的。
得靠工厂自个儿想办法自产自销,同时这部分新增产量,也需要工厂自负盈亏。
总而言之。
在生产企业里实行的这种【双轨制】,其实也就是由当地的正府部门规定一定的生产数量。
这部分产品的原材料供应、成品的销售等等一切环节...会由计划部门来兜底。
以保证市场供应秩序、价格体系的正常运行。
而工厂多余生产出来的那部分产品,上面这就不怎么管了...
搞得好呢?
工厂就多赚钱,厂里的干部职工们就能多分点福利、多发点奖金。
如果搞得不好?
该工厂倒也不至于无米下炊,不至于立马就倒闭了...毕竟,厂里还有计划内的生产任务,作为兜底。
——至少该厂在完成了上级经济部门下达的生产任务之后,上面还会拨款来养活这些干部职工们吧?
左右饿不死。
但要想吃肉,要想穿绸...那就得看工厂的承包经营者,他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怎么样了!
这,就是乡镇生产企业,在80年代中期,得到了广泛推行的双轨制了...
而现在?
因为脂米县已经被列为【新型经济正策试点县】,所以本来还需要10来年以后,才会广泛推行的‘双轨制’。
已经提早在整个脂米县境内,开始得以实行。
只不过。
由于这个时期,被管得像乖娃娃的大家伙儿,他们接受新鲜事物、接受新鲜政策的能力...普遍有点偏弱。
再加上信息又不是太发达。
所以脂米县的新型经济正册试点工作,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老白正忙着组织全县的正府干部、所有的企业负责人到县府里去集中培训。
向他们传达,灌输,解释各种新型经济正册的核心思想,以及在具体的执行当中,该如何贯彻才能更为高效?
毕竟。
蛇无头不行,雁无头不飞。
要想在思想保守,一直都循规蹈矩地坚决执行上级各项政策的陕北地区。
要想在这里搞各种各样的新型经济政策实验?
首先。
还是得让干部们转变思想观念,得让他们先接受、理解并认同了上级给予脂米县的各种新政策。
得让他们吃透了之后。
随后而来的全面贯彻推广这些新型政策的效率才会更高、执行的才会更彻底不是?
全县稍微有头有脸、有点级别的领导,如今都在县府里集中培训。
但三十里铺的大队长赵春花,她的级别显然不够。
所以。
她才不知道叶小川所说的‘双轨制’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明白这东西,到底包含了些什么具体的操作思路...
而现在听叶小川这么详细解释?
赵春花顿时明白了,“咦,这个好啊!
尤其是对我们三十里铺大队来说,只要上面少一点限制,只要他们少来管这管那,少来指导....咱大队发展起来。
不就相当于轻装上阵,不就会少了很多掣肘,我们的发展速度一定会更加迅速,更加迅猛了么!”
自家大队可以屠宰生猪,然后拿到农贸市场上去自行出售的正册限制问题,现在得以解决了。
以集体名义卖肉,不违规。
不违反上面的正策。
但新问题又来了:由谁去负责卖肉呢?
三十里铺大队集体上是给卖肉的人记工分,再给他发放一些职位补贴呢?
还是,干脆给他发放工资?
这个得先确定下来对不对?
而且,哪怕等到对这位卖肉的负责人,他的薪酬待遇定好之后。
其实还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有点难处理:谁来卖肉???
这份差事,可不是粮食精加工厂,或者是化妆品厂要招募普通车间工人那么简单了!
要知道。
屠宰员...说白了就是屠夫。
这份职业在这个时期,那可不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苦差事,而是人人都得拼命巴结、都得想方设法讨好他的美差!
油水...大大的有!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大队的大队干部,他去公社食品站鲜肉门市上买肉的话?
那还不得先给人家赔着笑脸、客客气气打个招呼,然后恭恭敬敬的递上一支香烟?
烟差了还不行!
不为啥...只为贪图轮到自己割肉的时候,鲜肉门市上那位满脸横肉、眼睛长在头顶上的负责分肉的屠子。
能给自个儿多割点肥肉。
甚至是贪图能从屠户那里,得到一些‘高温肉’,或者是‘剔骨肉’的那内幕消息!
自个儿也好提前去买这种很紧俏,价格还便宜,却又不需要肉票的好货?
尤其是猪肝!
那玩意儿,金贵的要命!
只因这个时期的人,多半都极度缺乏维生素,所以有夜盲症、败血病的人比较多...
而猪肝?
无疑就是迅速补充维生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最好来源!
其紧俏到什么程度呢?
谁要想去食品站购买新鲜猪肝的话,那还得凭着公社卫生院开具的《诊断书》,才能限量供应!
就问紧俏不紧俏,抢手不抢手?
假如谁要是能和卖肉的屠子搞好关系的话...嘿嘿,多了不说。
三两二两的私货,他还是有办法搞得出来的...
所以。
谁来出任三十里铺的屠宰员兼卖肉的负责人?
这就比较伤脑筋了....用了张三势必会得罪李四儿,用了王麻子,其他人又会在背后说叶小川或是赵春花徇私舞弊,任人唯亲。
巴拉巴拉一大堆...
悠悠众口,谁也没法堵住。
并且无论大队干部们怎么处理,都会引来其他人的眼红和闲言碎语,挡都挡不住的...烦人滴狠!
显然。
大队长赵春花也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于是她便开口问叶小川该怎么办?
想了想。
叶小川大手一挥:“交给村民自治委员会去决定吧!
我的指导原则是:对于村集体肉铺实行‘个人完全承包制’!
饲养室每交给屠夫一头生猪必须先过秤,然后按照出肉率和市场行情,来决定生猪多少钱一斤。”
“屠宰员自愿报名,谁都可以报名担任这一职务,最终由村民委员会全体成员投票表决通过,票高者得!”
我们生产队只管卖生猪给他,按斤称收钱。
肉铺则需要自负盈亏,钱货两清,谁也甭想占谁的便宜!”
像这种源自后世的私人屠宰个体户,他们下乡去收租,然后租赁摊子卖肉。
确实是需要屠户自行承担盈亏的。
到底能不能赚钱,那就考验屠户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眼光了...和卖猪的人毫无关系。
只因这个时期,私人个体屠宰户还没有出现。
所以。
在三十里铺大队率先实行的这种正策而已...这样一来,各凭本事吃饭。
最终由谁来干这买卖都没关系了,反正自个儿谁也不得罪,更轮不到其它村干部们头痛!
挺好的。
通过以上两种手段,解决了一部分三十里铺大队饲养生猪的销量问题之后。
叶小川还需要给剩下的生猪,找到一条长久,且销量可观的稳定销路。
而且。
自己的柜组中还存有上百万斤土豆,这也得找个销路、得把它卖出去变现才行啊!
并且这种变现渠道还不能是临时性的...要不然的话,每年收获了下土豆,收获了秋粮之后。
势必都得来上这么几回,这...谁能受得了?
嘶...可问题是如此大数量的粮食和土豆,又该卖给谁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