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延采是天津人,他才华横溢,却视力不佳,走在路上只能勉强分辨出人的大致轮廓。朋友们因此戏称他为 “次公”,这是借用 “狂者进取” 的意思打趣他。
有一天,尚延采去拜访朋友,在朋友的案头上看到了曹植的《洛神赋》。他读完后,面露喜色,说道:“这世上真有如此美丽动人的女子吗?” 朋友笑着说:“只怕兄长你见了,也觉得和丑女嫫母没什么两样。” 尚延采也笑着回应:“你说得太过了。我纵使看不清容貌,难道还闻不到她的香气吗?” 两人相视大笑。
两年后,尚延采前往南方游历,到了吴楚之地,客居在秣陵。他常常在秦淮等地饮酒作乐,每日寻访名胜古迹。有一次,他偶然路过桃叶渡,心中忽然涌起一阵莫名的感触。回到住处时,天色已晚,他关上门,躺在床上高声诵读王献之的旧作,久久不停。
不一会儿,他听到窗前有人低声吟诵:“故人不相识,独坐为谁颦。” 声音娇柔婉转,听起来像是女子。尚延采心中一动,打开门查看。当时正值正月十五,月光如水,院子里却空无一人。他心里怀疑是鬼魂作祟,急忙关上门,回到床上,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没过多久,传来一阵环佩的声响,寝室的门竟然自已打开了。尚延采躺在床上,心中惊骇,却什么也看不见。然而,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他闻着这香气,骨头都酥软了。紧接着,他听到一个细微的声音问道:“王郎睡了吗?” 声音近在咫尺,他这才勉强看清女子的面容。只见女子腰肢纤细,体态柔弱,素颜红裙,大约二十岁左右,是个少妇模样。只是因为视力受限,他还没能完全看清女子的美丑,但那远远飘来的口脂香气,已经让他心醉神迷。他不再害怕退缩,起身拉住女子,让她坐下,说道:“好久不见,你还好吗?为何埋怨我不认识你呢?” 女子笑着说:“你这个穷书生,还硬装明白,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鬼狐,来取你的性命。” 尚延采却神色坦然,只是把眼睛凑近女子的脸,睫毛几乎刺到了她的脸颊,还吟诵道:“施朱太赤,敷粉太白,古人诚不欺我。” 女子很受不了他这样盯着看,说道:“别人都有正常的眼睛,一眼就能看清。你怎么让眼睛这么逼人呢?” 于是两人相互调笑,欢欢喜喜地共度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女子才离开。临走时,她对尚延采说:“你其实是王献之的转世,我就是桃叶,虽然是鬼,但已经修炼成仙了。我们情缘未了,所以我来投奔你。你若能和我长久相处,我会让你长寿。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泄露给别人,免得造谣的人怀疑我。” 尚延采得到这样美丽的女子,生死都不在意了,于是不再害怕她是鬼,反而和她更加亲昵。即使在最亲密的朋友面前,他也从未透露过一丝一毫。
女子白天离开,晚上就会到来,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即使有客人在夜里来访,女子出现时毫无声息,躲避时也不见踪迹。他们亲密地私语,隔墙偷听的人却什么也听不到;他们欢快地嬉笑,窥探门户的人却看不到人影。女子的行踪如此诡秘,尚延采越发相信她是真仙。
不久,尚延采生病了。女子时常前来探望,亲自为他煎药,两人就像夫妻一样,尚延采的病情也稍有好转。只是他的痴情始终未减,每次女子到来,他都想和她亲近,女子总是羞涩地推辞说:“我差点害了你,怎么忍心再用男女之事迷惑你呢?” 尚延采不听,强行与她同寝,结果第二天病情又加重了。女子叹息道:“我害了你,恐怕再也没脸做人了。” 尚延采严肃地说:“就算现在为你而死,也胜过白白活着,我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女子始终把这当作自已的过错。幸好尚延采视力不好,女子便隐匿了自已的行踪和声音,虽然每天都在尚延采身边,却不让他见到自已。尚延采因此怀疑她薄情,心中怨恨不已。
无奈病情越来越重,同寓的朋友都很担忧,女子也连续几个晚上没有出现。原来,自从尚延采生病后,女子被感情所束缚,被忧虑所逼迫,渐渐无法隐藏自已的身形。尚延采虽然看不见,但其他人却能时不时地看到她,这才知晓了尚延采生病的根源。与尚延采关系亲密的朋友,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尚延采却坚决否认,说没有这回事。
恰好钟山有一位道士,向来擅长使用敕勒之术,驱邪除妖非常灵验。众人便一起商议,瞒着尚延采,请道士前来。道士慷慨地与他们一同前来,到了之后说:“妖气很重,不是符咒所能驱除的。” 于是他在地上设坛,四周都张起猎网。道士迈着禹步作法,还指着空中大喝:“速速现身!” 过了很久,有一团黑气,微微夹杂着红光,从东南方向飘来,速度快如疾风,径直投入网中。众人一看,原来是一只白狐,毛色雪白,口中衔着一株小草,闪烁着光芒,之前看到的那点红光,就是这株小草发出的。
道士来不及责问,急忙拔剑要斩杀白狐。白狐趴在地上乞求饶命,朝着尚延采的病室嚎叫,那模样十分悲痛。道士查验那株草,发现是灵芝,于是扔掉剑,感叹道:“世上那些对丈夫冷漠的人,连这只畜生都不如。我差点害了天下的节义之士。” 他急忙命令撤去猎网,白狐于是辗转变化,又变成了女子。众人围拢观看,只见她容貌妖冶动人,不禁啧啧称奇:“难怪尚延采会被她迷惑。”
女子向道士请求饶命,并且自述道:“我前世确实是王家的桃叶,因为前世的罪孽堕落成狐。修炼了数百年,已经领悟了道。之前见到尚延采,念及他的情意,就疯狂地忘记了自已是异类。没想到尚延采一病不起,我实在无计可施。昨天我从灵山寻得这株仙草,本想前来为他治病,走到半路,就被擒住了。我以妖身迷惑他人,死也是应该的。恳请道长用这株仙草治疗我郎君的重病,我小小的心愿就能实现,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 说着,她的言辞和神色都十分凄惨。众人中很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反而向道士为女子求情。
道士于是招呼女子上前,说:“你过来,人的感情就像水,泛滥了就会成灾。尚延采虽然不会因你而死,但病确实是因你而生,你怎么能没有过错呢?我现在看到你的一片赤诚之心,就不责罚你了。况且尚延采的病有了这株仙草也能痊愈,等他康复后,你仍要好好侍奉他,劝他清心寡欲,这样不仅可以一起修炼成地仙,也能完成你的心愿。” 说完,道士叹息着径直离开了。
众人请女子进入房间,煎了仙草给尚延采服用,他一饮而尽,病就痊愈了。附近体弱多病的人,喝了剩下的药汁,也救活了十几个人。从那以后,女子白天也能现身了,同寓的人都能和她交谈。女子擅长书法,颇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法,有人求她一幅字、一把扇子,都视若珍宝,终身珍藏。
尚延采病愈后,虽然更加疼爱敬重女子,两人感情愈发深厚,但他不敢过于放纵,身体也因此越发强健。半年后,尚延采返回故乡,女子也一同前往,只是不再显露身形,但两人的夫妻生活和往常并无不同。尚延采不再隐瞒此事,常常说:“不见到能引起欲望的事物,就能使内心不乱。我起初看那些如云如荼的美景,如同无物。可一旦见到她,几乎丢了性命。那些视力好的人,能不引以为戒吗?” 听到的人都深深认同他的观点。
后来,尚延采五十岁的时候,道士忽然前来,两人关起门饮酒。到了晚上,他们竟然消失不见了,原来尚延采和女子都已经成仙而去。
外史氏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为情所动,只是不沉溺于感情之中。但对于有情的人,未尝不打从心底赞许。看道士见到白狐衔着灵芝,就撤去猎网,还谆谆教导节义,这难道不是因为白狐的深情而怜悯它吗?至于众人,未必都是深情之人,却被女子所感动,泪湿衣襟,反而为她从中调解、排忧解难。感情的动人之处,竟然达到了如此地步!然而,如果不是尚延采深情,女子痴情,我知道那些不为情所动的人终究是无情的,而那些不懂感情的人又怎么能明白什么是有情呢?
随园老人说:能看清近处的秋毫,却看不见远处的整车柴草,世上目光短浅的人确实很多。唯有尚延采能遇到美丽的女子,这段香艳的故事流传千古,不仅可以用来解嘲,还能让人清醒。浩歌子真是世间最能理解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