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有个叫周玉声的书生,年少时就十分虔诚地供奉吕洞宾。丙子年,他准备参加南京的乡试,便向吕洞宾祈祷。不久后,他在砚匣中发现一张纸条,上面用朱砂写着两句话:“功名只问三娘子,不待朱衣暗点头。”周玉声在家中排行第三,他怀疑这话是妻子说的,于是在夫妻亲昵时,突然询问妻子。妻子毫无防备,急忙应道:“中,中。”周生非常高兴,认为这是接连考中的好兆头,便欣然踏上了赴考之路,却并不明白仙人这话的真正含义。

到了省城,考试结束后放榜,周生竟名落孙山,他十分惆怅,觉得仙人欺骗了自已。没过多久,家中的书信接踵而至,说他的妻子卧病在床,生命垂危。周生赶忙日夜兼程赶回家。到家时,家中已经挂上了白色的丧帐,他捶胸顿足,悲痛万分,整个人失魂落魄。再加上考场失利,真是百忧交集,之前仙人的话早已抛诸脑后。

过了几个月,他忽然想起仙人的话,顿时有所领悟:“我在家中兄弟排行里虽然被称为老三,但在众兄长的排序中,其实是第十二。所说的‘三娘子’,或许另有其人,只是之前我没有仔细留意罢了!”于是他再次向吕洞宾祈祷,却毫无回应。

时间久了,周生独自一人,百无聊赖,便前往淮上拜访亲友,想谋个出路。临行前,他在梦中又见到了之前那两句话,其余的字都很平常,只有“三”字闪耀着赤金色的光芒。他醒来后,对这个梦记忆犹新,可终究还是不明白其中的缘故。

乘船行至某县时,周生有个姐姐嫁到江边的村子里,他便停船去探望。上岸后独自前行,没走多远,就听到苇塘中有两人在小声交谈:“金三娘子是天上的人,怎么能轻易嫁给穷书生呢?”另一个人说:“要是命中注定该在一起,书生以后也未必穷困。”周生听后,心中一动。他看过去,只见两人像是打渔的,光着脚,戴着斗笠,从苇塘中走出来。周生急忙上前询问,两人回答说:“向东走两三里,向北有座大宅子,你去敲门问问就知道了。我们没时间,不能给你带路,但我们很快还会再见面的。”说完,便匆匆离开了。

周生心想,他们说的话和仙人的话相契合,自已一生的功名利禄、婚姻大事或许都在此处了。于是他也不顾路途遥远、情况不明,就按照指引的路走去。走到一处,只见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一座高大巍峨的宅院坐北朝南,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周生走近敲门,却没人回应。他便直接走了进去,穿过粉白的院墙,就听到有人大声呵斥:“哪里来的少年,竟敢擅自闯入别人的宅院,按规矩该打板子!”周生又惊又怕,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妇人笑着从庭院中走出来。老妇人头发花白,穿着鲜艳,眼睛炯炯有神。周生自觉唐突,但幸好老妇人没有生气的样子,便作揖说道:“天色已晚,我迷失了方向,无处安身,恳请您让我借住一晚,不知婆婆您能否答应?”老妇人仔细打量了他许久,缓缓说道:“我家本来就有空闲的屋子,让秀才公子住下,倒也是一段佳话。”说完,便领着周生走进东侧的一条夹弄。没走几步,就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院落,里面有三间精致的屋子,四周种满了各种花木,门帘低垂,显得格外幽静雅致。老妇人亲自打开门,把周生请了进去。

屋内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四壁挂着字画,一张床、一张茶几,干净得一尘不染,仿佛是专门为客人准备的。老妇人喊了一声,很快就有一个老仆人端着茶进来,随后老妇人便出了门。周生心中十分疑惑惊讶,又暗自嘲笑自已太过冒失。但既然已经来了,也不好马上离开。他在踌躇之际,四处打量墙壁,上面的诗画都极为古雅。还有一幅用霞笺写的对联,上面写着十个大字:“鸣鸾金作佩,挥麈玉闻声。”落款是回道人(吕洞宾的别号)的手笔,周生大为震惊。

这时,老仆人端着酒菜进来,周生便向他询问主人的官职门第和姓氏宗族,老仆人却低头不答。周生再三追问,他才说:“您是听说了什么才来的,何必再反复询问呢?”周生心中暗自欢喜,觉得这里的主人或许就是金三娘子。一时间,他也没了顾虑,欣然举起酒杯。酒菜味道鲜美,酒更是芬芳清冽。喝到微醺时,老仆人又端来奇异的水果,还说:“这是娘子亲手摘的,希望能给您下酒。”周生越发高兴,吃了水果后,只觉得清香沁人心脾,连酒意都淡了几分。他既欣喜对方的情谊,又好奇金三娘子的容貌,心中不免忐忑不安。

没过多久,点燃蜡烛,周生翻看书籍,不知不觉已经二更天了。到了睡觉的时候,老仆人送来被褥枕头,散发着香气的锦缎,让人骨头都酥了。周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整夜都没睡着。

第二天早上,老仆人殷勤地端来洗漱用具,还说:“从这个房间向东走,有座园亭,景色十分宜人,您可以去那里消遣,不会感到烦闷无聊。”周生听后,欣喜若狂,没等吃早饭,就去游览。刚跨过一道门槛,眼前豁然开朗,别有一番佳境。亭台楼阁相互掩映,布局充满画意。几百株奇花,五彩斑斓,香气浓郁,在稀疏的篱笆下争奇斗艳。周生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越走越深入。

忽然,他听到环佩叮当的声音,似乎有人来了。周生赶紧躲到树后偷看,只见几个丫鬟,穿着鲜艳的衣服,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拿着手帕,在采摘花卉。最后出现的是之前的那位老妇人,后面跟着一位十七八岁的美丽女子。女子晨妆初罢,妩媚动人,容貌堪称倾国倾城,她的一举一动、一肌一容,都是周生生平从未见过的。周生顿时神魂颠倒,那女子自已摘了一朵花,正要插在发髻上,丫鬟便递上镜子。女子站在那里顾影自盼,姿态万千。她正要离开,周生刚想快步出去相见,老妇人忽然指着说:“碧桃花树后面有人,姑娘你还是回避一下。”女子转身退了回去。周生担心她马上离开,急忙从树后出来喊道:“你已经出现在我面前,让我如此着迷,怎么忍心就这样离开呢?”女子用含情的目光微微看了他一眼,又羞又笑,轻声嘱咐老妇人说:“事情已经差不多成了,好事也就在这早晚之间,他这么着急的样子,真让人有些受不了。”说完,她用扇子遮住脸,低着头,静静地站在那里。老妇人走上前说道:“娘子本是上界被贬下凡的仙子,命中注定要与你相配,所以在此建造宅第,早早地等候着你。你要是能不被别人的话迷惑,我们就可以定下终身之好。”周生早已心乱如麻,欣然答应了。

女子放下扇子,与周生相见,两人便在小轩内并肩而坐。女子让丫鬟摆上饭菜,一起用餐。此时的周生,俨然已经是一位温柔体贴的娇客了。吃完饭,女子对周生说:“美好的姻缘是上天注定的,又有吕洞宾仙人做媒,本应该马上举行婚礼,但你的前程一片光明,我不敢因为儿女情长耽误你的前程。现在我给你黄金百斤,再配上能干的仆人,你去京城游历,定会有奇遇。等你功成名就之后,我们才能无忧无虑地结为夫妻,你可不要因为婚期推迟而埋怨我。”说完,她让老妇人叫来两个人。周生一看,虽然他们还是戴着矮帽,穿着青衣,一副仆人的打扮,但其实就是在苇塘中见过的那两人,他心中很是惊讶,却也不敢多问。女子再三叮嘱两个仆人后,便催促周生启程。周生虽然不舍,但也明白大义,不能再贪恋这温柔乡。

到了江边,另有一艘小船,船上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周生便扬帆起航。那两个仆人虽然名义上是仆人,但态度傲慢无礼,一切事情都不向周生禀报。周生想着他们是跟着自已办事的,便隐忍不发。沿着长江北岸前行,路过家门也没有回去。周生询问两个仆人的姓氏,一个姓解,一个姓杨,可他们的行踪总是十分诡异,周生也不敢深究。

一天,船将要经过天妃闸,周生听到从北方来的人说:“某公子的船全部翻沉,无法打捞救援,行船一定要小心风浪。”周生心中十分不安,两个仆人却相视一笑,说:“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解姓仆人竟然直接跳入水中,周生想要呼喊,杨姓仆人急忙用手制止了他。船行了十几里后,只见解姓仆人背着一个人,那人光着脑袋,穿着华丽的衣服,破浪而来。解姓仆人把人放在船头,大家一起抢救,那人终于苏醒过来。杨姓仆人又示意周生,给那人换上新衣,让他喝了美酒,那人很快就恢复了精神。询问之后,才知道他是某公子,他的父亲是京城的高官,很有文名。公子因为有事回江东,不幸遭遇了水难。周生安慰他,情意恳切,还说:“兄长既然溺水后得以生还,就不能再冒险乘船了。”于是,周生找到市镇,为公子找来几匹健壮的骡子,还招来了他的随从,重新整理好行装,又资助了他几百两银子。公子感激涕零,知道周生要北上,便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恳请父亲像对待亲人一样善待周生,然后挥泪告别。

周生到了京城,拿着信去拜见公子的父亲。某公得知周生救了自已儿子的性命,便把他请到家中,待为上宾。有时还给他讲解文章要义,传授他写作的诀窍。在某公的指导下,周生的学问日益精进,再加上某公的帮助,他竟然以北方籍贯考中了举人。周生因此更加看重解、杨二人,与他们同吃同住。

第二年,周生准备参加礼部的会试。某公看了他的文章,没有点头称赞,周生也暗自忧虑。这时,杨姓仆人忽然带来一个人,那人穿着青色的袍子,满是尘土,周生不知道他是谁。解姓仆人率先走进屋子,嘱咐周生要以优厚的礼节相待,还要赠送他一大笔钱。周生听从了他的话,询问那人的姓名,原来他是王孝廉,一直被称为通达之人,只是因为贫穷而落魄。周生念及他们是同科的举人,也没有在意。到了会试考场,周生竟然和王孝廉相邻而坐。王孝廉对周生的恩德感激不尽,周生刚写完第一篇文章,王孝廉拿过去看了,认为不能符合考官的心意,于是放下自已的考试,替周生代笔。没过多久,三篇文章就完成了,王孝廉嘱咐说:“你的才华十倍于曹丕,只是还没能迎合当下的喜好。我想报答你的恩情,所以冒昧代笔,行不行你自已决定。”周生看了王孝廉写的文章,气势恢宏,便毫不犹豫地抄写到了试卷上。等王孝廉考完,两人一起走出考场。周生把文章拿给某公看,某公微笑着点头,认为他必定能高中。放榜之后,周生果然高中,王孝廉也考中了。殿试时,周生名列前茅,被选入翰林院。

周生想到与金三娘子的婚约,便急切地想要请假回乡。解姓仆人制止他说:“娘子就在燕京,何必到外面去找呢?”于是,解姓仆人为他在名门望族中议亲,对方正是某公的姻亲。某公正为他们牵线搭桥,周生心里很不情愿,但解、杨二人再三叮嘱他不要推辞。周生始终怏怏不乐。

等到了新婚之夜,周生发现新娘的姿态和金三娘子极为相似,心中十分惊奇。夜深人静时,新娘对他说:“你认识我吗?我就是金三娘子。承蒙吕洞宾仙人做媒,我深怕招来非议,所以借助机缘,让你顺利踏上仕途。正好某家的女儿,命中注定早夭,我便借了她的身躯,来侍奉你,这样就能光明正大地婚嫁,让别人无从非议。”周生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大喜,与新娘更加亲密,欢欢喜喜地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解、杨二人不知去向。周生急忙询问新娘,新娘回答说:“功成身退,这是理所当然的。况且这两个人都是水仙,是吕洞宾仙人所派。我本和他们是同辈,并非能驱使他们的人。”周生这才明白,于是刻了他们的雕像,供奉在吕洞宾的旁边。

金三娘子能够辅助丈夫,使得周生在翰林院声名远扬,他们与某公父子往来密切,如同至亲。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对他们十分羡慕。

外史氏说:世上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大多喜欢结交那些还未发迹的人。周玉声的飞黄腾达,都是从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机缘中得来的。仙人啊仙人,为何如此不远离世俗人情呢?至于金三娘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神奇之处。只是她那几句坦然的话,有点像晋文公的姜夫人,但这也是女子害羞的常见表现。其余的,不过是借助仙人的功劳成就自已,不也算是幸运吗?吕洞宾的灵迹,世间有很多,从这件事上我们又能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