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张献忠在湖南作乱。有一位副将叫马雄飞,他能拉开五石重的强弓,擅长左右开弓射箭。张献忠一直很宠信他,赏赐也特别优厚。马雄飞原本是燕地人,和涿郡的卜大功交情很好。卜大功也孔武有力,尤其精通文辞。他二十岁的时候,就放下书本感叹道:“读书人生在乱世,就应该成为万人敌,杀敌立功获取斗大的金印,何必拘泥于舞文弄墨呢?”听到这话的人都觉得他志向远大。
马雄飞追随张献忠后,在军中恩宠无人能及,他自认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派人快马加鞭送信给卜大功,邀请他来。卜大功听后,愤怒地变了脸色,当面斥责来使说:“他是想把我的脑袋也卖了吗?念在过去的情分上,我不把你抓去官府,你赶紧离开!”于是,他连信都没拆就把使者打发走了,其刚正耿介可见一斑。
后来,卜大功应招募兵出征,因战功迅速被提拔为守府,到山东任职后,当地的土匪都不敢入境。接着,由于张献忠进攻凤阳十分急切,巡抚马士英上奏请求朝廷征召天下兵马,护卫皇陵。卜大功也被征召,渡过淮河后,与张献忠在滁州、泗州一带交战,斩杀了很多敌人。但毕竟北方人不熟悉水战,卜大功最终被敌人俘虏。
张献忠爱惜他的勇猛,就派马雄飞去劝说他,分析利害。卜大功见马雄飞来了,闭上眼睛不看他。马雄飞握住他的手哭着说:“老朋友怎么这么不幸落到这地步。”卜大功突然睁开眼睛,眼眶都要瞪裂了,说道:“以前我们在山中打猎,一起追逐一只狡猾的兔子。你看着我说:‘大丈夫要为国家立功,抓到贼寇就该像抓到这只兔子一样。’那时的意气多么豪迈啊!这话还在耳边,可你如今已经追随贼寇,现在还能把我当老朋友看待吗?”马雄飞被问得哑口无言,惭愧沮丧地退了出去。
马雄飞终究因为念及旧情,于心不忍,就编了些假话回复张献忠,说卜大功外表强硬,内心怯懦,要是把他关起来折磨,不出十天就能招降。张献忠相信了他的话,就把卜大功囚禁在土屋里,派健壮的士兵看守,只给他粗劣的食物,打算等他穷困潦倒时再收服他。卜大功求死不得,就绝食等死。夜里,他坐在屋里,吟诗表达自已的志向。刚吟了一句:“去国离乡事鼓鼙,满拚颈血染虹霓。”余音还没消散,突然听到窗外有人接着吟道:“江流不葬英雄骨,好逐青鸾过越西。”声音娇柔婉转,不像是男人的声音。卜大功觉得很奇怪,就竖起耳朵仔细听。又听到那人高声说道:“良马即便跌倒一次,最终也能日行千里,大丈夫为什么不振作起来,却要做这种毫无意义的牺牲呢?”说完,竟然撞开门走了进来。卜大功一看,是一位刚到及笄之年的少女,穿着华丽,容貌绝美。
卜大功惊愕之际,少女整理衣襟行礼说道:“我敬佩您的忠诚气节,特地来救您,您可以跟我逃离这虎口。”卜大功又惊又喜,来不及多交谈。幸好贼营里没有给他戴枷锁,少女直接拉着他就走。快出门时,少女又返回来说:“不能让那些鼠辈知道是我干的。”于是,她从袖子里拿出红色毛笔,在墙上写了几个大字,招呼卜大功说:“快走快走。”然后悄悄地出了门。卜大功看到看守的士兵都像喝醉了一样倒在地上,相互枕靠着,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们离开贼营一里左右就到了长江边,早有一个小丫鬟停着船在等候。少女催促卜大功一起上船,扬帆向南,转眼间就驶出百里。船虽然只能容纳三个人,但江面波涛汹涌,船却稳如磐石。卜大功惊魂稍定,才向少女道谢说:“承蒙您出手相救,让我脱离罗网,敢问您芳名和家住何处,以便日后报答您的恩情。”少女听了,用含情的目光看着他,微笑着说:“您还不明白我的心意吗?诗里说的青鸾,就是我。我要和您一起翱翔天际,永远比翼双飞,还谢什么呢?”卜大功这才明白她的意思,喜出望外。他谦逊地说:“我只是个一介武夫,年纪也大了,怎么能得到您这样的青睐呢?”少女笑着说:“您是烈士,我是贞女,正好匹配成夫妻。难道要像那些小儿女一样,在年龄相貌上斤斤计较吗!”接着,她自报家门,说自已是马家的小女儿,还没有表字,是越地会稽人。卜大功又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少女只是笑,没有回答。
船行到采石矶时,天刚亮。少女让丫鬟准备食物,没见她烹饪,珍贵的食物就摆满了桌子。卜大功吃得很饱。吃完饭,少女让卜大功稍作休息,解开缆绳继续前行。等卜大功睡醒询问时,已经抵达钱塘江了。他们挽着衣袖起身,晚潮正好涌来,澎湃的声音,就像万千铁骑蜂拥而来。卜大功从没见过这阵仗,吓得不轻。少女对他说:“这是伍子胥发怒的威风,您难道没听说过吗?”他们逆流而上,雪浪拍打着天空,少女却毫无惧色。过了一会儿,少女说:“离我家很近了,可以上岸了。”卜大功跟着她上了岸。回头看小丫鬟,她和船突然就消失了,卜大功越发觉得奇怪。
他们手牵手一起走,大约走了半里路,看到一个村庄,被水环绕,树木丛生,风景十分优美。进入村子向北走,东边有一座大宅子,门庭整齐,房屋高大华丽,屋檐下有一块青色的石匾额,上面写着“参戎府”。少女叮嘱卜大功说:“您到了我家,别乱说话,听我怎么说。不然,事情就会败露。”卜大功点头答应。
忽然,一个少年,衣带宽松,穿着轻暖的皮衣,从宅子里出来,看到少女很惊讶地说:“妹妹怎么徒步回来了?父亲的事情怎么样了?”少女哭着说:“父亲不幸为国捐躯,庐州已经沦陷,成了贼寇的巢穴。我靠这位将军的帮助,一起逃到了越地。这位是齐东的卜守府。”少年听了,非常悲痛,把卜大功请进宾馆,来不及行太多礼节,就和少女一起进了内室。卜大功茫然地默默地坐在外屋,听到宅子里传来号啕大哭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才停止。
又过了一会儿,少年出来了,已经换上了白色的丧服和帽子。他面容凄惨,血泪盈眶,向卜大功作揖道谢说:“刚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我悲痛万分,怠慢了您,实在有罪。现在奉母亲之命,请您进去见一面,我特来恭请。”卜大功跟着他进去。到了庭院,看到丫鬟们簇拥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她走下台阶迎接说:“我没能随丈夫为国殉难,深感惭愧。小女儿多亏您的帮助,才远离了危险,您的大恩大德难以报答。”说完,行了两次礼。卜大功知道这是夫人,但明白少女的意思,不想说破,只是连连谦逊地答谢。
夫人请客人坐下。刚献上一杯茶,夫人就起身说:“关于你们的婚约,我已经都知道了。请您先到女婿住的地方,等为先将军服丧期满,我们一定按礼数操办婚事。”卜大功知道婚事已成,起身道谢,并且请求以女婿的礼节拜见。夫人含着悲伤接受了。夫人让人打扫旁边的房间,把卜大功安置在厅事左边,提供的用品十分丰盛。卜大功私下向仆人打听,才知道马公名叫马中骥,就是在庐州殉难的人。马家本是世家大族,靠武科举发家,马中骥历任官职做到参戎府。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带在身边任职,一个在家。少女就是随马中骥任职的妻子所生,所以在衙署长大,少年则是她的异母哥哥。
第二天,公子和母亲穿着丧服接受吊唁,设祭招魂。卜大功帮忙操办丧事,亲戚族人都把他当成女婿看待。七七四十九天丧期结束后,夫人和儿子商议,效仿楚国嫁女的旧例,选了个吉日,把卜大功招赘到家里。
新婚之夜,卜大功对少女说:“实际上是你救了我,却说是你靠我才活下来,我接受这话实在感到羞愧。”少女神情忧伤地说:“我有隐情,怕吓到你,一直不敢轻易说出来。现在名分已定,我不忍心再骗你。而且您也是当世豪杰,说出来想必您也不会害怕。”于是哭着坦白说:“我不是人,是鬼。生前跟着父亲到庐州任职,刚两年,就遭遇张献忠之乱,父亲战死沙场,城池随后也沦陷了。全家人惊慌逃窜,母亲上吊自杀。我正想自杀,贼寇就来了。他们的将领中有个叫马雄飞的,看上了我的容貌,想要对我施暴。我骗他说等贼寇放松警惕,就趁机投了枯井,结束了自已的生命。到了地下,遇到父亲,才知道射死我父亲的就是这个贼寇,所以心怀怨恨,不想去投胎转世。承蒙孤山小姑可怜我坚守贞节,传授我修炼之术,让我名列鬼仙。她还说我命中注定要享受一品诰命,而且父仇可报。我于是辞别孤山小姑,把您从陷阱里救出来,借此机会为父亲报仇。昨天我去凤阳、淮河一带,贼寇已经被斩首,不共戴天的仇恨已经报了。”
卜大功听了她的话,很是惊讶,但也没有露出害怕的神色。他询问复仇的经过,少女回答说:“我之前在墙上题字:‘纵囚者,马也。’张献忠看到后,果然怀疑马雄飞和您有旧情,没等他辩解就把他杀了。我到贼营的时候,他已经被斩首挂在辕门上了。”卜大功又问小丫鬟是什么人,少女说:“她是孤山小姑的侍女,不然怎么能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而且瞬间就能行千里路呢?”说着,两人互相搀扶着走进帷帐,解衣共枕。亲密接触时,少女的身体和常人无异,卜大功对她越发喜爱敬重。
婚后第三天,夫人为他们摆下宴席,宴请众多亲友。此后,两人夫妻恩爱,生活融洽。满月后,少女对卜大功说:“庐州的人来了,肯定会泄露我的事,这里不能久留。”于是,他们谎称卜大功思念家乡,买船准备回去。母亲和哥哥挽留不住,送了千贯钱。他们就搬到了秀水,卜大功在乡下定居。
当时,有小股贼寇时常骚扰,卜大功整治兵器,弯弓跃马,接连斩杀几个贼寇。贼寇都逃走了,乡里人因此平安无事。后来,巡抚招募士兵,卜大功想去,少女劝阻他说:“时机还未到,您就和我一起隐居吧。时机到了,再有所作为。”卜大功听从了她的话。等到清朝建立,卜大功才出山,屡次建立奇功。官做到总镇,少女果然被封为诰命夫人。
顺治辛卯年,卜大功到湖襄任职,抓获了几个张献忠的余党。他询问马雄飞的情况,果然是因为自已的缘故被张献忠杀害。卜大功很伤感,为他设了牌位祭祀,还对下属说:“他志向并非不大,只是可惜有眼无珠啊。”卜大功七十岁的时候还精神矍铄,生了两个儿子,都考中了武进士。卜大功去世后,太夫人独自住在一个房间里,到了夜里突然不见了。家里知道内情的人,都认为她跟着孤山小姑成仙去了。于是,家人准备了冠服和帔巾,把她葬在了卜家的祖坟里。
外史氏说:物以类聚,这并非偶然。看卜大功对马雄飞说的那几句话,至今听来仍让人觉得充满正气。正因为卜大功如此刚正,才有像少女这样贞烈的人倾心相从。同样是一个人,有的成为忠臣,有的成为贤淑女子,而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却投身贼寇,最终被诛杀。卜大功说马雄飞有眼无珠,终究是为朋友掩饰过错的说法,事实难道真是这样吗?马雄飞真是愚蠢啊,还不如低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