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虎镇守着铁笼山,又有四位将领齐心协力地协助他。这座山原本名叫铁笼山,只有东、北两条路可以通行。东路直接通往镇州,北路则斜着通往并州。山的四周都是高耸的山峰,团团围住,就像一座坚固的连城。只要有五六百人在山顶坚守,哪怕有十几万人马前来攻打,也难以攻克。

这天,孙飞虎正坐在营帐中,有小军前来报告说晋兵已经抵达。孙飞虎对众将说道:“前些日子,金井关的戴礼派人到镇州请求救兵,可救兵还没来得及派去,金井关就已经失守了,现在大队晋兵又来到了我们这里。镇州把我们这两处地方当作咽喉要地,一处失守,我们这里又怎么能抵挡得住呢?”

这时,曾杰走上前说道:“将军,依我之见,我们只需要坚守,不要主动出战。我听说刘知远部下有两员大将,一个叫史弘肇,一个叫郭威,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如果我们和他们正面厮杀,很难取得胜利。我们这里储备了足够十年的粮草,还有数万精兵,只需要牢牢守住路口,多设置一些鹿角障碍和炮架,以防备晋兵的攻击。晋兵远道而来,粮草供应肯定困难,不出一个月,他们必定会想着退兵。等他们因为饥饿和疲惫而退去的时候,我们再派出精兵进行袭击,肯定能大获全胜。”

曾杰的话还没说完,萧龙就闪身上前,说道:“曾兄怎么如此胆小怕事?如今晋兵已经兵临城下,百姓们都惊慌失措。趁他们的营寨还没有稳固,我们正好和他们一战,杀退敌军,保护百姓,这才能显出我们的英雄本色。末将我和兄弟愿意出马,一定生擒史弘肇、郭威,献给将军。”

孙飞虎调拨了一万兵马给萧龙、萧鲸兄弟。二人披挂上马,威风凛凛地领兵出阵。士兵们呐喊助威,巡哨的军卒赶紧将这个消息报到了刘知远的中军帐。

刘知远正在帐中,听到有人前来挑战,便问谁愿意去迎敌。帐前的郭威站了出来,说道:“小将愿意前往。”刘知远调拨了两万兵马给郭威。郭威披挂整齐,绰起铁矛,骑马跑出阵前。他看到对面有两员将领,他们的装扮十分威武,有诗为证:“对对红旗间翠袍,争飞战马转山腰。日烘旗帜青龙现,风摆旌幡朱雀摇。二队精兵夸勇猛,两员强将逞英豪。萧龙左下方天戟,右手萧鲸偃月刀。”

萧龙一马当先,大声问道:“来将何人?报上名来!”郭威答道:“我是晋元帅刘知远部下的大将郭威。你又是何人?”萧龙说:“我是总兵帐下的牙将萧龙。”说完,萧龙舞动方天戟便刺向郭威,郭威眼疾手快,用铁矛将萧龙刺死。萧鲸见状,冲上来为兄长报仇,却被郭威一铁锏击中脑壳,当场毙命。败兵们逃回营地,向孙飞虎报告:“萧家兄弟被郭威杀了。”孙飞虎大惊失色,赶忙传令,让大家紧守隘口,不许出战。

刘知远见此情形,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心情郁闷,愁眉不展。郭威劝他先安营扎寨,对铁笼山进行围困。

另一边,安重荣听说刘知远已经过了金井关,急得如坐针毡。牙将张孟德劝他投降,董琦却上前说道:“末将有一计,定能成功。契丹主手下有一个得宠的大臣叫阿思恭,大王您可以写一封信,派人带着金银财宝送给他,请求他向契丹主进言,就说我们愿意向契丹纳贡,只求契丹主派人到晋国,让晋主把刘知远的军马调回去。我们再和契丹主结盟,让他派兵相助,一起杀入洛阳,夺取晋朝的天下。”

安重荣觉得这个计策可行,就派张雄、李勇前往大辽,向阿思恭说明此事。阿思恭收到金银财宝后,第二天就去见契丹主,把安重荣的事情如实奏报。契丹主派遣乔荣带着诏书前往晋国,要求晋主调回刘知远的人马。

晋主接到诏书后,询问群臣该如何应对。桑维翰上奏说:“既然契丹主有诏书来,陛下应该答应他们的要求。”景延广却表示反对:“不可。镇州造反,我们出兵是为了讨平叛乱,彰显正义。最近刚收到捷报,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现在如果调回刘知远的人马,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还会引发更大的祸患。陛下暂且把诏书搁置一下。”尚书李嵩也劝晋主调回人马。

晋王正准备派遣使者前往边镇传达调回刘知远人马的命令,没想到景延广抢先派人去见刘知远,告知他不要回兵。刘知远得知此事后,正和众将商议对策,忽然有人来报,说朝廷派来的使者带着诏书,要召他们班师回朝。刘知远等人于是开始商议收兵的事宜。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