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宝领受了刘知远的计策后,便带着人马来到关下,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他在关下大声呼喊,让关上的人打开城门。守关的士兵在敌楼上认出是黄文宝,赶忙向戴礼报告。戴礼谨慎地说:“夜间难以分辨真假,先不要开关。”这时又有人来报,说文宝从晋营逃脱,有机密事情要向戴礼禀报。
戴礼便亲自带领众人来到关上查看,确认是黄文宝后,才让人打开城门将他放入。黄文宝进入营帐见到戴礼,脸上露出羞愧之色,说道:“我当初不听您的话,被晋军抓了去。为了保命,我暂时假意投降,本想找机会放火烧营,可一直没等到合适的时机。今天听到从京城传来的消息,说晋主病重,要召回刘知远商议国事。晋营里得到这个消息后,人人都在收拾东西,准备启程,防备松懈。我趁机偷了一匹马,才得以脱身回来。如今晋兵人心惶惶,斗志全无,今晚我和兄长您一起率领人马,去劫他们的营寨,必定能大获成功。”
戴礼听后,有些怀疑地说:“只怕这是晋人的计谋。”黄文宝连忙说:“小弟是亲耳听到这个消息的,怎么会有假呢?我先带领我的部队出发,兄长您随后赶紧带兵接应。”戴礼听了他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便依了他的说法,传令拔营起寨,准备去劫营。
再看刘知远这边,他命令史弘肇率领五千兵马埋伏在关下,叮嘱道:“等他们的兵马一出关,你就趁机杀进去,夺取关隘,这可是头功一件。”史弘肇有些担忧地说:“黄文宝刚刚投降,我们还不清楚他的心思,元帅您可要慎重考虑啊。”刘知远自信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军令行事,到时候自然会明白。”史弘肇虽然心里不太高兴,但还是领命带兵去了。
刘知远接着传令,让其他军将在四下埋伏好,只等火炮一响,就从四面八方杀进晋营,同时留下一座空营,等待敌军上钩。
且说黄文宝带着兵马先行出发,戴礼随后也赶到了。此时将近三更时分,黄文宝说:“晋兵扎下了三个营寨,我去劫左营,兄长您去劫右营,然后我们在中营会合。”戴礼点头道:“兄弟说得有理,你先杀进去。”黄文宝骑着马一马当先,大喊一声“劫营”,就冲进了左营。戴礼也跟着杀入右营,可进去后发现竟是一座空营。他心中一惊,暗自思忖:莫非晋兵已经离开了?于是他又杀到中营,却没见到黄文宝的踪影。
戴礼急忙派人去打探,回来报告说文宝不知去了哪里。戴礼大惊失色,叫道:“我中了奸贼的计谋了!”他急忙下令催兵撤回关隘。就在这时,晋营内大炮轰鸣,声响震天,火光把山川都照亮了。四面八方的晋兵如同潮水般涌来。戴礼不敢恋战,奋力杀开一条血路,逃到关下。只见关上火把通明,一员将领大声喝道:“戴礼,你为何还不投降?”原来夺关的正是史弘肇。
戴礼见状,不敢往南走,勒转马头,朝着西边杀去。可没走多远,就遇到了郭威拦住去路。两人骑马交锋,只打了三个回合,郭威一矛就将戴礼戳死在马下。戴礼的部下见主将已死,纷纷投降。郭威收兵后,与众人在金井关会合。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刘知远率领大军入关,安抚百姓。郭威和史弘肇各自献上战功后,史弘肇好奇地问道:“元帅,您怎么就知道黄文宝的这个计策一定能成功呢?”刘知远解释道:“黄文宝刚投降的时候,我看他的才貌,就觉得他是个好汉,所以才释放了他,还任命他为将领,就是为了让他安心。金井关原本就是他把守的,他必定熟知这里的地势,所以我才向他问计。他主动献上这个计策,是出于真心。换做其他人,怎么能顺利进关呢?只有黄文宝能成就此事。我信任他,对他毫无疑虑,我没有辜负黄文宝,他又怎么会辜负我呢?如今我们顺利拿下这关隘,可比动用数万人马的效果还好啊。”
史弘肇听后,拜服地说:“元帅您深谋远虑,我们都比不上啊!”刘知远随后传令继续进兵,随着一声炮响,大军离开了金井关。经过几天的行军,前方已经能看到铁笼山了,刘知远便下令安营扎寨。
而铁笼山由孙飞虎把守,他的部下有四员副将。其中一人名叫萧龙,手持一杆方天戟;另一人叫萧鲸,使用一把大刀。他们是至亲兄弟,来自泽州,原本也是绿林出身,后来被孙飞虎招募来相助。另外两人,一个叫曾杰,一个叫刘真,都是郓州人。曾杰足智多谋,刘真武艺高强。安重荣上表举荐二人为押衙将,派他们来与孙飞虎一同把守北山的险要之地,防守十分严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