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铲除隐患
“畜生!”他怒吼一声,举起石头冲向敌人,然而,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戎狄,他的反抗如同鸡蛋碰石头,瞬间就被砍倒,甚至没人记得他的名字。
但他的喊声却唤醒了营地中的其他人,戎狄将领意识到消息可能泄露,立即下令:“全部杀光,不能让任何人活口传出去!”
混乱中,一百一十三名大渊士兵几乎全数遇难,唯有一个人幸运逃脱,将这个恐怖的消息带回了天山,苏长生听闻此事后,愤怒到了极点。
“他们破坏了规则,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苏长生咬牙切齿地说,他决定以血还血,命令将那些本应交换的俘虏全部处决,并用最大的投石机将他们的尸体送回给戎狄。
消息传至帝城,引发了民众的强烈反应,老渊人们涌上街头,高呼复仇;无数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皇宫内,窦媚太妃拔出天子之剑,命令所有官员半个时辰内赶到大殿,否则视为自动离职,她特意指出齐奕无需到场,似乎已对他另有安排。
宫门外,文武百官匆忙赶来,有的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帽子歪斜,衣衫不整,赵公公见状,严厉地喝令大家整理仪容,待众人穿戴整齐,分列站定后,才允许进入大殿。
踏入殿门,官员们抬头一看,发现太妃并未坐在宝座上,而是站在案前,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大战一触即发,帝国的命运悬于一线。
窦媚手持天子之剑,稳稳立于殿前,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她的表情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卿平身。”她声音清冷,一语既出,众人便自觉起身,不敢怠慢。
显然,太妃今日的心情并不轻松,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哀家知道,你们中有人仍心存疑虑,害怕战争,特别是与匈奴的交锋。”
窦媚坦诚地说道,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一位大臣,“几百年来,中原从未彻底战胜过他们,你们的恐惧,哀家理解。”
然而,她的语气渐渐坚定起来,“但恐惧能解决问题吗?几百年来的畏惧,并未阻止他们的南侵,每年他们依旧如约而至,掠夺、焚烧、屠杀,无所不为。”
“就在三天前,我们的百姓在归家途中遭到戎狄的残忍杀害,我们还能坐视不理吗?”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人敢言,此时此刻,任何言语都显得多余,因为大家都知道,太妃的决心已定。
“他们南下,我们就抵抗;他们撤退,我们就庆祝,这样的日子,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窦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然。
接着,她向前迈出一步,手中紧握天子之剑,“哀家决定,彻底消灭他们,永绝后患!”
这番话如同雷鸣般响彻大殿,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动,不是为了取得一场胜利,而是要彻底终结这场持续数百年的噩梦。
一位老臣终于鼓起勇气站了出来,“太妃,万万不可!”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戎狄联军有三十万骑兵,而我们仅有不到十万的骑兵。
若是为了逼迫戎狄臣服,尚可一战,但若要灭国,戎狄必将拼死抵抗,那时恐怕远不止三十万兵力。”
他深知大渊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消耗,“太妃,大渊经不起这样的损失啊!”
窦媚凝视着他,心中早已预料到会有反对的声音。
“有何不可?”她反问道,“戎狄的威胁一日不除,北方就一日不得安宁,即便牺牲再大,也必须铲除这个隐患。”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决心,“我们不能总是退缩,这次,我们要主动出击,用实力告诉他们,大渊不再是任人欺凌之地!”
在众人眼中,这场战争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因此他们一直持反对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为了表达不满和出一口心中的怨气,他们勉强同意了太妃开战的决定。
但他们的内心想法很简单:打不赢就回来,继续发展生产,守住西北三州,让子孙后代延续这份生活。
“我们支持开战,但并非因为我们胆怯,而是因为戎狄太过强大,我们难以取得真正的胜利。”
“太妃,请您不要将戎狄逼入绝境。”
“我等赞同。”
“我也附议!”
越来越多的老臣站出来,大多是士大夫出身,他们普遍对决战持保留意见,即便能赢,巨大的消耗也让人担忧,万一东方诸侯国趁虚而入怎么办?种种顾虑让他们更加谨慎。
窦媚突然意识到,无论是朝廷、军队还是普通百姓,大家的战斗意志都十分薄弱,这对国家来说绝非好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声通报:“陛下觐见!”
秦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大殿上了,通常他都是在幕后策划,由窦媚负责执行,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终于现身了。
他的到来与往日不同,百官们虽然依旧对他心怀不满,但也多了几分敬畏,当他的轮椅缓缓推进时,所有人都自觉地为他让出一条通道。
南宫婉儿将秦渊推到了最前方,停稳后转过身来面对众人。
“朕在外面听到了一些议论,实在忍不住想进来一观。”秦渊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讽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轻蔑。
许多人心中对秦渊很愤恨,但又无可奈何,一位老臣终于挺身而出,质问道:“陛下,国家存亡大事,有何可笑之处?”
他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秦渊那种无所畏惧的态度,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每次都能预见胜利,这让人既敬佩又恼火,因为他总是正确的,却又无法指责他自大。
秦渊依旧微笑着回答:“你们既主张开战,又担心彻底击败戎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果连胜利的信心都没有,为何还要开战?”
他的话直击要害,指出了一种逻辑上的混乱,既然决定要战,就应该全力以赴,若已认定必败,那开战又有何意义?